日月同天:开局土匪变太子 第115章 事业

作者:圣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28:17
最新网址:www.bquge.cn

白道宁倒是不特别担心兄弟们离开烧春寨子之后的归路——

这年头虽然战事频仍,但大家并不特别恐惧战争。而且也没地方躲战争,所以大家主要考虑的还是生计——这群土匪要么本来就有家可归,就算没有具体住所的流氓,也都至少身强体壮,壮得能来当土匪,能抢别人、也能保镖别人。

有一把子力气,就不至于怕饿死,就算打黑工都能活下去。

反正如果他们实在活不下去,也可以回京城找小白哥白道宁嘛,白道宁又不会说,就不要他们了。

所以现在的白道宁,主要还是在操心自己的太子生涯事业:

第一项是见李橘香。他托人带着自己的名帖请求拜见李伟奇,求见其侄女李橘香有事。李伟奇迅速又托人发回回复,这一来一回的非常浪费时间,白道宁就恨不得发微信。

李伟奇说的内容,让白道宁更觉得自己浪费时间了:总之大意仍然是,白道宁身为太子,要求见李橘香这样一名有意出家的未婚女子,这不合礼,不给见!白道宁觉得李伟奇要不是偶像包袱太重,不能说粗话,估计都会直接骂“滚出去”了。

第二项是去要大陶全四十三省的军事地图。

白道宁依然是托人去找了白咏志和杜志行,除萧博厚外的另外两位禁军领袖,大陶当前实际上的军事最高领导人,据白元嘉介绍,是大陶这幅军事地图——如果真实存在的话——最有可能问得到来源的两人。

但这两个人的回复,完全验证了他昨晚的预想,这地图恐怕压根就没得:

白咏志回复“我不管各项物品的储存与取房,你去问库房”。

十分简洁的回答,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逻辑类似苏景焕所讲过的韩昭王的典冠和典衣的故事:白咏志是管护卫亲军的,如果你想问宫中一个东西在哪里,确实应该去问库房而不是问军事领袖。

但问题是,军事地图这种东西,怎么会有军事领袖不拿在自己手里,而是放仓库里啊!先不谈浪费资源、白白放弃一个获取地理信息的便捷渠道、影响战争的胜利因素,单就军事地图的材质来说,这种东西一般就算放在仓库里,它本身珍贵,又为了防止纸张或布匹变质,那肯定得小心保存,白咏志这是完全一点都不管事,才能做到连这玩意都不知道在哪吧!

杜志行的回复则更离谱:“我不知道地图在哪儿,我一时间也想不到谁应该知道它在哪儿。”

……这锅甩得,白道宁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了。

白道宁想象中被官员们为难的场景:官员一说,我们还需要再用几天再借给太子;官员二说,你要用是吧,来走手续吧,先签这个承诺书,再签这个领取表,签完这一百张表,你就能领到可以去签署领取物品的表单了;官员三说,你等等我稍后回复你,然后把申请表往一沓文书最下面一压。

白道宁实际被官员们为难的场景:官员一说我都不知道还有这玩意呢,官员二说你去仓库里自己翻翻看吧,官员三说鬼知道这玩意在哪儿呢!

固然,白道宁一直都知道大陶的治理状况不太好,但这显然是另一种级别的!

这让白道宁对你大陶的未来感到了深深的忧虑。

当白道宁在上午忙于这些事情的时候,卢凯复和代表黄家的简天骄被宣进宫。

苏景焕是在兑现薛佑歌那边开过的空头支票:卢家是一个官职,苏景焕喊吏部捞出了一个礼部大使的不入流官职,给他挂了个名。

——顺带一提,苏景焕本来对卢家并不了解,他只以为是什么寻常的小地方富户,还以为这种小地头蛇多半都喜欢在本地当官,所以想给他搞一个稷契府的官位来着。

结果卢家的门路,一路都走到苏景焕门前了:物理意义上的门前,苏家在京城的宅邸毗邻鄄府竺家,苏景焕一回去就被竺家已经致仕的老太爷、以前干过烧春县县令的竺明辉堵了门。苏景焕哪敢不尊重老头,立刻把人家请上了座,一问,居然是来帮卢家提供行贿通道的,说卢家希望能够给个京官做!

那苏景焕哪能要这个贿赂呢,当然是义正严词地拒绝了——然后帮卢凯复搞了个京城的官位。

他的意思当然是,他不在乎这个钱,既然卢家有办法把门路走到鄄府竺家这里,那就由竺家欠苏景焕这个人情。

行贿这种事情多么不道德,他们做官讲究的是人情往来啊!

不过,苏景焕虽然插手了卢凯复的官职所在地,但他仍然坚信自己的三不沾原则——正如那个所谓韩昭王典衣和典冠的故事,认为别的事情都该由吏部继续接手。

所以卢凯复进宫之后,面临的就是正规的、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人情往来”“走后门”的吏部审查官员通道。一位吏部主事上上下下看了他半天,最后给他在“脚色状”,即类似现代简历的清单上,写下卢凯复外貌的简单介绍:“面白无须”。

——虽然在长相上实际上天差地别,但仅用简洁文字来概述的话,形容白道宁的词语和形容卢凯复的词语都是一样的。

大陶的官制主要分为科考和恩荫两种,前者的进入路径非常明确,就是做题,然后考试。后者的进入路径就比较五彩八门了,只要朝廷需要发一个官,就可以直接通过“恩荫”这个名字来下发一个官,朝廷直接给个人发官职作为奖励就叫“恩”,比如卢凯复因为卢家守护太子有功,所以就“蒙恩”获得了一个礼部大使的官位;因为家人而获得官职就叫“荫”,比如蓟安然因为父亲蓟经武对大陶有功,所以就“蒙荫”获得了一个中书省检校的官位。

据说这样的制度,在最初制定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让身份比较低微、但是家里面有点钱能够供儿子脱产读书的寒门世家和土豪也能够做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阶级流动。但随着考试制度的连年变革,现在的大陶科举体制已经越来越倾向于贵族化了,能够高中的考生往往都是跟着贵族上过家学的——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的考试内容越来越制式化,类似现实世界线的高考,有明确的考试范围、有限的出题风格。在大陶首都南迁之后,这点局限性就更加明显了:

以前大陶至少能拉十几个省的优秀读书人来出题,现在就只能叫四个省的名儒了,你猜这些名儒之间会不会互相认识啊?

在这种模式之下,考生想要获得高分,最容易的方式当然也类似现实世界线的高考,就是学知识点、刷题、做以前的科举试题、做名师出的模拟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白道宁每当听说科举相关的事项时,总会同时联想到:

三年科举,五年模拟。

但问题就在这里:现实世界的真题和模拟卷都是可以花钱买到的,但大陶是封建社会,科举历年出题人可没有将自己的心得无私地分享在网上,考纲、历年真题和模拟卷都藏在这些名师大儒的脑子里——就算是有钱的小地主,如果没有点门路,能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这种老师的名下去学习吗?

如果没有,那他们就不会知道考试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考上、或者被认为可以考上的,基本都至少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了——比如当年还年轻气盛的卢向笛,他本来出身瓷商家族,但是就因为聪明,被认为考中的机会很大,所以夕露省钟家直接派人把他捞来自家族学了。这种情况就大概类似现实世界线的名校抢优等生。而薛佑歌也把自己儿子薛光霁塞进了钟家族学,但那就是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的了。

在这种学阀当道的背景下,现在的科举官员也大多出身大族,非富即贵。比如苏景焕就是考进士考上来的,李伟奇也是,苏家和亥栗省李家明月府一支的官员几乎都是走正统科举制度上来的——李飞昂主持出了十一年的科举题,苏有之主持过四次,苏誉之主持过两次,一般人家能跟这种学阀世家比吗?

这导致科举制度本来想要起到的“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这也是白道宁所想要改革的点之一。毕竟恩荫制要开动的话,那波及就太广了,全大陶的架构都要被抽碎了,那白道宁就想要从科举制开始,徐徐图之……

但这都是他们有智商和良心的人才会考虑的事情,卢凯复没这么多想法,卢凯复只觉得开心,他非常虔诚、表现出极大尊敬地深深向帮他检查各项事务、还给他简单交代了一些宫廷工作注意事项的吏部主事长长一揖:“感谢大人!”

被这么真诚地感谢,倒是把对方给搞得优点不好意思,连忙认认真真也回了个礼:“不敢不敢。我们同为天子臣民,这都是我的分内之事……”

卢凯复从袖子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张银票塞过去:“真是太感谢了!”

对方本来想直接塞回去的,但他稍微犹豫了一下,轻轻瞟了一眼银票的面额,这让他的心情顿时受到了极大的动摇,抓着银票和卢凯复的手,一时心中天人交战,久久不休,最后还是含着一种欣慰又悲伤的神色,把钱给塞了回去:“这这不能……哎!您的好意我心领了!”

卢凯复又和他来回表演了两轮,最后遗憾地把银票从他手里抽走,塞回了自己的袖子:“大人帮我这么多忙,我却不能稍微用这种低微的方式表现一下我的谢意。哎!只能以后再报答大人了!”

对方怅然若失地搓搓手,笑叹:“不,不,这样不好,你这样,若是遇上别人,都得算行贿了,卢君以后请不要再用这种方式来试图‘报答’别人了,我们都是大陶的臣民,您只要以后能够尽心竭力为国做事,那就是对小臣我最好的报答了!”

卢凯复欣然应是,心想父亲说的还真的很有道理,京中的官员大多会因为各种理由选择不收新官员的贿赂,但是也不会上报新官行贿的过错,前面那条不一定,后面那条铁定。所以他大可以拿一张巨额钞票,给很多官员白嫖到一个“小卢公子做人地道”的印象——大不了就不白嫖,真的把贿赂给送出去。

毕竟卢向笛认为,卢凯复这种智商,就只管立这种人傻钱多的人设好了,反正卢家的钱买房子不太够,行贿还是够的。

而对面在想,我靠!这小伙子真大方!这么大方的傻小子,应该不是苏党故意用做过标记的银票来坑他们北方党的吧?……这种侥幸心理在他心中绕树三匝,最后还是保住官位的本能占据了上风,让他高风亮节地拒绝了贿赂,并对这个年轻人立刻产生了复杂的深刻印象:“卢公子,请,后会有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