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很快王也便击溃了偷袭粮草的那帮人,在抓住几个人侯,也不多废话,直接大刑伺候,很快就招了。原来他们是赵王刘昌手下的人。

刘昌也是个有野心的,自从来了大宛,就开始积极扩张领土,大量招募兵士,厉兵秣马。

而如今大宛内部较为强大的诸侯就有他一个。

说起这赵国,发展历程还是比较曲折的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封张耳为赵王,西汉立国后得以保留,张耳死后其子张敖即位。

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张敖被降封宣平侯。同年,刘邦徙封代王刘如意为赵王,后刘如意被吕后杀死,又改封刘邦第六子淮阳王刘友为赵王,刘友被吕后幽禁而死,又改封刘邦第五子梁王刘恢为赵王,刘恢殉情杀,同年十二月吕后封吕禄为赵王,后吕禄于“诸吕之乱”中被杀。

汉文帝继位之后,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刘遂因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自杀,国除。

汉景帝前元五年(前152年)改封其子广川王刘彭祖为赵王。汉武帝时期,则是刘彭祖之子刘昌在位。

此前私藏罗马人的就有他一个,也不知他是从罗马人那里得了什么好处或是承诺,竟敢直接起兵造反了。

不过这个暂时也不重要了,等擒住他自会知晓。

现在王也更关心的是那批神秘人,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应该就是罗马军队了,也不知道他们来了多少人,装备如何。

不过王也也不虚,好歹也制造火枪这么久了,他带出来这五万人不说人手一杆,但凑个两千杆还是没问题的。不过这个东西更适合出其不意,若是早早泄露出去,他们必然有防备。

不过对于兵法布局这些王也并不擅长,所以他只是将此消息单独告知了卫青,交由他去排兵布阵。

由于王也这边开始掺和进大宛内部的战争,其他诸王也加快了进攻步伐,几乎可以说是不计生死的开始攻城陷地,当然了,这些死掉的大部分都是他们在大宛内抓的壮丁或俘虏,毕竟他们也清楚,大宛本地人太多对他们有益无害,死了更好。否则以后带兵出去征战还要防止后背起火。

而王也和卫青这边反而减慢了进攻步伐,任由他们扩张。在诸王兼并的时候,王也他们开始挑选出两千人组成神机营,开始操练火枪。事发突然,王也也找不到那么多练过火枪的人,只能靠战场来锻炼人了。

神机营的训练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王也亲自监督,一丝不敢懈怠。然而,他们的行动还是引起了诸王的注意。

主要还是他们注意到每次想去抢夺卫青他们占领的城市,总是人还离好远就莫名其妙死了。而那个距离很明显还不在弓箭的射程范围内。

虽然每次王也只允许他们杀一小部分敌军,但却耐不住次数太多,各处加起来都死了快两千人了。

虽然诸王感觉奇怪,但现在正是兼并的关键时刻,容不得分心,于是都是把这个疑问压了下来,这也使得王也他们有了喘息的空间。

又是半月过去,大宛内部开始趋于平稳了。据探子回报,现在大宛内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其中一方就是他和卫青占领的那一部分,还有一方是之前派人打他们粮草主意的赵王刘昌,另一方则是楚王刘延寿。

说起这楚国,那也是一波三折的。西汉初韩信曾被封为楚王,但很快被降封淮阴侯,后刘邦改封异母弟刘交为楚王。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刘戊因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自刎,汉景帝改立楚元王刘交第三子、刘戊的三叔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现在担任楚王的是刘延寿。

现在三方势力三分天下,兵马最多,兵锋最盛的自然是赵王刘昌。但粮草最丰,地域最好的却是楚王刘延寿,至于王也这边,可以说是两不靠了,要不是他们背后有玉门关作为支撑,估计连粮草都弄不到。

不过王也这边有火器,不管是对上哪边都能打上一打,而且王也这边还有个优势,那就是其他两方的兵马都是刚刚经历过各种战事,正是疲惫之时,但王也这边已经养精蓄锐很久。

不过王也不打算出击,他打算放养着楚王和赵王。一是因为这两人都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他们的命运该由武帝来决定。二嘛,则是王也的小心思了,他打算养寇自重。只要这里的战事不结束,那他就可以一直在外面,武帝也拿他没办法,毕竟霍去病的事还历历在目。

此次若真是把整个大宛打下来,那他与卫青的战功将封无可封,说不定也会走上霍去病的老路,就是可惜了卫子琳她们还在长安,心中仍有牵挂,不然王也早跑了。

另外,等这边战局稳定下来,就把卫子琳她们接过来。至于卫青这边,如果大宛这边战事一直焦灼的话,相信武帝会愿意做出一点妥协的。毕竟若是少了卫青镇压这边,说不定什么时候那两位就打回中原了。

王也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表面上却依旧按兵不动,每日只是操练士兵,巩固防线。

楚王和赵王见王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心中也犯起了嘀咕。

在楚国的一座城池内,一处暂为行宫的府邸中,楚王皱着眉头,在殿内来回踱步,对身旁的谋士说道:“这王也按兵不动,究竟打的什么主意?本王实在是猜不透。”

身旁的一个谋士微微躬身,拱手说道:“大王,依臣之见,难道他真的畏惧我们两国的实力?或许他知晓我方兵强马壮,不敢贸然行动。”

楚王停下脚步,目光中透着疑惑:“若真是如此,倒也还好。但本王总觉得这其中另有蹊跷。”

而在赵国的王宫中,赵王正与自己的谋士分析着局势。赵王神色凝重,说道:“这卫青定是在等待时机,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谋士点头应道:“陛下圣明,这王也向来心思缜密,此番沉寂,或许是在谋划什么阴谋诡计,我们需多加防备。”

赵王深吸一口气:“那依你之见,我们当如何应对?”

谋士沉思片刻,回答道:“陛下,臣以为我们当加强边境的防守,同时派出探子密切监视王也的一举一动,以便及时做出应对之策。”

赵王点了点头:“嗯,就依你所言,速去安排。”

楚王和赵王各自心怀忧虑,对王也的意图揣测不已,同时也在积极准备着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

别以为就他两人困惑,卫青也懵了。此前王也把兵权交给了他,在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王也又借口要调兵把兵符拿回去了。

本来卫青见此情形倒也不奇怪,毕竟有神机营,打赢这场战争只是时间问题。既然王也打算当这个先锋那就随他去吧。刚好也能得一个泼天的富贵。说不定凭借此功,朝中还能出现百年难见的三个大司马同朝的局面。

奈何王也拿到兵符后不仅没有主动出击,反而开始高筑墙,广积粮。卫青眼看这情形不对,急忙找到了王也,他打算当面问问王也打算干什么。

卫青急匆匆地走进王也的营帐,一脸焦急地说道:“王也,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兵符在手,为何按兵不动?”

王也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答:“卫将军,莫急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卫青皱眉道:“你倒是快说,如此拖延,战机稍纵即逝!”

王也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说道:“将军请看,如今局势看似对我们有利,但若是贸然出击,未必能一举获胜。况且,楚王和赵王也不是等闲之辈,我们需做好万全准备。”

卫青哼了一声:“那你这高筑墙、广积粮,难道就能取胜?”

王也说道:“将军,此举乃是为了稳固根基,我们有了充足的粮草和坚固的防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卫青质疑道:“可一直这样下去,如何能结束这场战事?”

王也自信回到:“将军放心,我自有打算。待他们内部出现矛盾,我们再伺机而动,必能事半功倍。”

卫青沉思片刻,说道:“王也,你可要想清楚了,若是因此贻误战机,你我都担待不起。”

王也笑嘻嘻的对卫青说道说:“卫将军,我明白其中利害,还请相信我。”

卫青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但愿你的计划能行得通。”

王也拍了拍卫青的肩膀:“放心吧!我坑谁也不会坑你不是?”

而在长安的皇宫中,武帝也收到了关于大宛战事的奏报。他对王也的按兵不动感到十分不满,立刻召集大臣商议。

“王也这是在做什么?他是打算拥兵自重吗?诸位爱卿有何看法?”武帝脸色阴沉地问道。

一位大臣上前说道:“陛下,王也此举或许有他的难处,但长期拖延战事,于国不利。”

“哼!有什么难处,卫青不是在吗?还有什么仗是他打不过的,我看就是这小子起了不该起都心思了。”

另一位大臣则道:“陛下,不如先派人去催促王也出兵,若他仍不听命,再做处置。”

武帝沉思片刻,说道:“那就依爱卿所言,即刻派使者前往大宛。”

使者快马加鞭赶到王也的营地,传达武帝的旨意。王也心中一紧,但表面上却恭敬地说道:“请使者回禀陛下,此时出兵并非最佳时机,还望陛下再宽限些时日。”

使者无奈,只得返回长安复命。武帝听了使者的回报,龙颜大怒:“真是大胆!王也这是在违抗朕的旨意!卫青呢,他是个死人吗?这种打仗的事还需要我来教他吗?他就眼睁睁看着王也在那里什么事都不干,平白消耗粮草吗?”

“来人!传旨给卫青,让他一月之内结束大宛的战事,逾期让他提头来见!”

旨意很快传到了卫青手中,卫青顿时感到压力如山。他深知武帝的脾气,此次若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后果不堪设想。

卫青立刻去找王也商议,他一脸严肃地说道:“王也,陛下下了死令,一月之内必须结束战事,你到底有何打算?”

王也皱起眉头,想不到武帝竟然如此沉不住气,这都要提头去见了。王也沉思了片刻,还是决定对卫青说一些事情。

王也微微仰头,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卫将军,你觉得武帝此人如何?”

卫青一脸惊讶,皱起眉头问道:“什么如何?那自然是难得一遇的雄主,圣贤君王了!王也,你怎会突然如此发问?”

王也目光低垂,沉默片刻后,缓缓抬起头,平静但又带着一丝沉重地都说出了这句话:“那如果我告诉你武帝此人远没有你心中那么光辉伟岸呢?”

卫青瞪大了眼睛,提高音量问道:“什么意思?王也,你这话可不能乱说!”

王也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纠结,咬了咬嘴唇:“算了,本来我不打算告诉你的,既然现在已经是这个局面了,我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其实你侄子霍去病中毒另有隐情,并不是我当时告诉你的那样。”

卫青身体一颤,上前一步,急切地追问:“隐情?什么隐情,竟然还值得你故意保留秘密。”此刻他的心中满是疑惑和焦虑,难怪之前一问到霍去病的事王也就支支吾吾的,原来是另有隐情。

王也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停顿了好一会儿,才艰难地开口:“其实你侄子中毒的事与武帝有关。”说完,他紧张地观察着卫青的反应。

没办法,卫青夹在他姐姐卫子夫和侄子霍去病中间,而这个真相无疑会让他难以抉择。虽然从血缘上来说是他姐姐更亲近,但他侄子其实也就代表着现在的卫家。

武帝既然已经对霍去病出手,那对卫家也只是迟早的事,等什么时候卫子夫不得武帝恩宠了,那时候就是卫家没落之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