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国运长生 第89章 女文青

作者:朝兮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6 09:12:42
最新网址:www.bqgcc.com

“陛下,三思。”

见到朱祁钰此时出现,孙氏阴沉着脸说了一句三思,这句三思带着些许警告的意味。

此时孙氏已经将事情摆平了,若是皇帝又出来优柔寡断,那就太不像样了。

朱祁钰点头示意,随后当着众人的面夸奖孙氏:“若非母后,朕恐怕连这点计谋都瞧不清楚,偏劳母后了。”

单纯小白花的人设先立起来,随后继续说:“孟俊夫妇其心险恶,其行可诛,母后的处置没问题,朕说且慢是经此事想到了些事情。”

“为了得朕恩宠,孟俊夫妇煞费苦心,孟季安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子,不惜以身犯险,以箭矢自残伪造假象,他们做了这些事确实骇人听闻,但朕知道不少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只是没他心狠,没他果断。”

朱祁钰此一言让众多想要献媚获得皇帝恩宠的勋贵心中犯怵。

“历来,后宫女子受宠,举家得恩,为此孟俊夫妇才敢以身犯险,朕不喜此事,今日也给朕提了个醒,从今日开始,凡有爵位之家女子不得入宫中为秀女,被选中为秀女者,若其父兄本无官职,不加官,不进爵。”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一口气说完,孙氏想要拦已经拦不住了。

孙氏刚要起身拦住朱祁钰,又停了下来,转念一想,朱祁钰不找那些个父兄得力有助臂的名门贵女,对她来说应该还算是好事。

君无戏言,皇帝如此说了,便是圣旨。

勋贵们想要将女儿送进宫图的就是功名利禄,现在皇帝金口玉言不加官,不进爵,那还能求什么?

寻常百姓人家女子入了宫,就算没官职,至少钱银地位肯定可以保证,谁还能真拿你当普通人,但是对于有爵之家来说提升就非常少了。

金口玉言算是将选妃的热度平息下去了,但是饶是如此,想要将女儿送进宫的人依旧不会少的。

待众人散去,孙氏低声嘱咐:“陛下,此言过了。”

“母后,儿臣实在不想为这些男女之事烦忧。”

围猎之事,因为孟俊一家的闹剧而扫兴了,朱祁钰说这些话不是冲动了,而是深思熟虑过的。

外戚一直是皇帝身边非常重要的一股势力,朱祁钰此举基本上是杜绝了外戚势力,自己给自己少了不少的臂助,但是优劣相持,取其重。

外戚有用,隐患也大,这群上赶着来送女儿的勋贵,多也是酒囊饭袋,真的在朝堂上有能力的,因为明朝的规矩,现在基本被杜绝和皇帝联姻了。

所以看着是皇帝娶了某家勋贵女子,其实家中多是空壳子了,如孟俊这种祖上有罪的,启用他这种人自己也得留个心眼。

况且朱祁钰已经打定主意了这次的选妃要选一个江南富家女,让自己在江南的世家大族里面有个代言人。

那位李老五,朱祁钰已经拿到南直隶关于他家的资料了,为人颇为正直,仗义疏财,在当地名望很高,而且是创一代,膝下两个儿子算不上多么优秀,但是其中一个考了秀才,另外一个庸碌些,却是个做事人,老来得女还是个才女。

这样的成分,不错。

算着时间应该差不多回来了。

回宫的路上,朱骥来报:“陛下,崔浩回来了。”

朱祁钰点点头,趁着时间还早,天色未暗,一番乔装打扮,前往了催记粮铺。

崔永见到朱祁钰来了,恭敬的上前:“殿下,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我得到消息,崔浩回来了。”

“小儿刚入城,李家姑娘是女子,不好带入府中,便在京城最好的酒楼下榻。”

“崔浩呢,他人何在?”

崔永面露尴尬,朱骥上前说:“侍卫汇报,崔家公子在酒楼恰好碰到了诗会,崔公子便走不动道了。”

“殿下,您莫怪罪,近来陛下加开恩科,城中各处文学氛围浓郁,崔浩历来喜诗文,好风雅,【迎凰居】的诗会邀请各处才子还有国子监的博士同乐,他碰上了便多驻足观赏一番,还望莫怪。”

朱祁钰来了兴趣,便招呼左右:“催掌柜,那我去寻他吧,正好看看这【迎凰居】的诗会。”

骑马而行,朱骥给朱祁钰介绍:“【迎凰居】是京城内最好的酒楼之一,以山东菜肴闻名,很多有钱的学子入了京就会下榻其中,所以经常有诗会等活动,渐渐的就成了文人才子们喜欢聚集的地方。”

“文人才子不是喜欢去青楼打茶围吗?”

“陛下,您有所不知,都是先吃饱喝足再去喝茶。”

朱祁钰点点头,传统文化果然是传统文化,丝毫不差。

抵达【迎凰居】已经是天色微暗,三层的酒楼,灯火通明,步入其中小厮便迎了上来,带着笑脸:“这位贵客,本店今日诗会,桌子已经订满了,若是几位是入内凑个热闹便进,若是吃饭喝酒,我给您道一声抱歉。”

朱骥刚要上前,朱祁钰拦住了他,说:“我们就是凑个热闹。”

“得嘞,几位里面请。”

一行人步入其中,未免过于招摇,只留下赵芸儿和朱骥两人陪在左右,上了二楼,找到一个能瞧清楚场中的位置。

此时一群人围观,甚是热闹,传出来不少的喝彩声。

问清楚才知道,此时一群才子在作诗,酒楼出了题目,写的好的可以被挂在酒楼的最高处,这是一种荣誉,也是才子们结交扬名的好机会。

朱祁钰在人群中看到了醉醺醺的崔浩,此时的他正被众人簇拥。

“崔兄,再来一首,再来一首。”

此时的题目是一个字“史”。

崔浩酒量不行,三两杯下肚就上脸,但是喜欢这种文人吟诵的环境,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拿着逼,豪放的说:“方才我的诗写完了,这是我朋友的诗词,她就在楼上,我代笔一首。”

洋洋洒洒的文字落在洁白宣纸之上。

“强汉四百年,皇女出塞勤;”

“盛唐八千里,到头是胡尘;”

“宋人做诗忙,南逃盼临安;”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青山忠魂骨,哪家旧时臣?”

一首诗罢,欢快的气氛冷了下来,博学才子们都听得出来这首词出自唐代诗人戎昱的诗词咏史,诗词不走常规,讽刺意味十足,并且那句宋人做诗忙,南逃盼临安,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颇有借古讽今之意味。

好在不搞文字狱,不然这可以带去砍头了。

众人气氛冷下来的时候,崔浩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酒楼最好的客房内,一名婢女满脸忧愁的说:“小姐,您这是何必呢?那些文人们喜欢吟诗作词,都是些唱和的诗词,热热闹闹的,您这几句诗词,闹得这群人恐怕要不开心了。”

白皙的女子,嘴角微微上翘,略带俏皮的说:“怎么?只知唱和而不知针砭时弊,那那些文人有什么用?”

“小姐!您入京可是做秀女的,可千万别惹出麻烦来,那崔公子是个不怕事的,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情都敢做,万一您这诗词被送到陛下处,有心之人加以利用怕是麻烦。”

女子仍旧是一副不在乎的模样:“若非当今陛下是个敢和瓦剌人硬拼的勇武之辈,我才不来,宁可去庙里做个姑子,如果因为这两句诗词便心生愤怒,小鸡肚肠之人,哼。”

“小姐,呸呸呸,您可千万别胡说。”

外面的人不知道里面的情况,朱祁钰看周围气氛冷落,众人多不敢言语,朱祁钰此时起身。

“崔浩。”

醉醺醺的崔浩抬头看去,见到朱祁钰,读书人拱手作揖:“朱兄,这诗词如何?”

“犀利。”

听到这个评价,崔浩愣神一挥,转而大笑了起来:“犀利,犀利,哈哈哈哈哈,好形容,朱兄可有兴趣来一首诗?”

朱祁钰笑着说:“题目是史,你用的是朋友的诗,可否请这位朋友出来一见?”

崔浩说:“朱兄,我朋友不方便露面,你晓得的,与朱兄相识许久还未见朱兄文采,还请朱兄不吝赐教。”

“既然如此,你用朋友的诗词,我来一首,我爹的。”

崔浩目露精光:“你爹的?没曾想你爹还写过诗?倒是未曾听闻,说来我等听听,若是好,便叫掌柜的将诗贴在酒楼上。”

听着他的话,朱骥在边上低声说:“这番言语差不多够砍头了,夷三族也可以商量。”

赵芸儿点点头。

朱祁钰却一笑:“那今日就借父亲诗词一首,诸位鉴赏一番。”

“我父亲此诗与你这首对于史的观点截然相反,而且视角比较高,诸位莫见笑。”

“朱兄且说。”

朱祁钰念到:“天命余躬抚万方,丹心切切慕虞唐。”

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承袭天命的我躬身天下之事,一片丹心为造盛唐气象,这视角何止是高,是太高了,以皇帝的视角来写的诗,读书人狂妄者多也,但是狂妄和造反的边界,大家还是分得清的。

宣德皇帝去世十几年了,而且不以诗词见长,也无心宣扬,所以流传于世上的诗词甚少,这些年轻的书生听过的就少。

唯独在场那几个国子监的博士,听出了些许的不对劲,满面的诧异和疑惑。

众人的眼神不同,有人惊愕,有人好奇,有人戏谑,有人看热闹,但是目光的终点都是二楼念诗的青年。

“荡荡尧气衍四表,巍巍舜德现华光。”

“千年垂统书中记,得失文渊阁里藏。”

“退朝史馆咨询处,回望文史灿有光。”

上房中的女子带着笑意念:“回望文史灿有光,这人倒甚是有趣,不过这诗是他父亲写的,可惜不知是哪方大儒,若我非女儿身,可与他畅饮一番。”

诗落,崔浩大笑,国子监博士口吃问身边人:“他……他说这是谁的诗?”

“他爹。”

“这是……是宣德皇帝的《过史馆》和《幸史馆》两篇糅合,可是?”

他甚至怀疑了自己的学识,也没敢怀疑眼前风采灼灼的青年是那位。

“陛……陛下!”

众人不敢置信的再望向朱祁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