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在场众人慢慢的品味着这句话。
“甚好!哈哈哈哈,薛畴、虎子,你二人乃我大明不可多得之良将,现有一事,关乎国之命脉,今夜圣上命我召你二人前来,便因此事!”
二人赶忙跪下准备听旨。
“民心所向,乃国之根本,而民心不稳,国将不国,现江湖中势力交错,不可小觑,朝廷之兵全部抵御外敌所用,朕希望薛爱卿可以以身入局,整治江湖之风气,保我大明国泰民安,可愿?”。
一旁的虎子一脸的无所谓,反正大哥在哪,自己就在哪,这就是他心中所想,但薛畴却有些犹豫,他不是没明白圣旨的意思,而是太明白了,明显就是让自己去把江湖各方势力全部收复来为朝廷所用,不论成与不成,自己都将是权力之下的牺牲品。
最后没有人知道是朝廷的安排,也不会引起江湖与朝廷的纷争,但是皇命难违,圣旨都拿来了,不干那就是抗旨!
张大富见薛畴迟迟没有反应,便故作疑惑道:“难道薛爱卿不愿替皇上分忧?”
薛畴见已经到了这般田地,只能应声:“微臣领命,请皇上放心,臣必全力以赴,替皇上分忧,以报龙恩!”
“嗯,很好!”
……
走在路上,薛畴若有所思,因为他感觉今晚上的一切都很不正常,武林各派的争斗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何以前置之不理的皇帝今日会突然对武林门派下手?还专门颁了圣旨……
想不明白,薛畴摇了摇头,觉得可能是自己没休息好,多虑了。
而薛畴不知道的是,就在两人走后没多久,刚才的房间里发生了让人不敢相信的一幕!
……
“义父,你说咱们把宝全压在此人身上,是否有些不妥?”张松问道。
很多年前,还是小乞丐的张松意外被张大富捡到,后来便收做义子了,也是在张大富的帮助下,张松一步步成为了锦衣卫指挥使。
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二人的这层关系。
“无需多虑,皇帝现在身体已经是摇摇欲坠、日落西山之像,待到此子统一武林,加上我们暗中相助,这天下至尊之位便是宁王的!”张大富缓缓地说道。
张松阴笑:“到时,义父你我二人岂不就是……”
张大富小心的制止了张松接下来要说的话,提醒他小心隔墙有耳。
……
暴雨依旧,一夜无眠。
……
薛畴两人各自收拾了行囊。
而是乔装一番,坐上了一辆普通的马车。
马车上,张松看着面无表情的薛畴二人,忍不住问道:“你二人是否有什么顾虑?”
两人相互一看,薛畴淡淡的说道:“我们兄弟出生入死无数次,虽然这次比较特殊,但细想来,无非就是时间长久一点的任务罢了!”
此时的二人心情各不相同,在薛畴看来,不论什么任务,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原则,只要跟兄弟在一起,就够了!
至于其他的都无所谓,况且进宫多年,那件事也一直没有查到什么线索,不妨趁这个机会到江湖中去查一查当年的旧事。
而虎子想法更是简单,对于脱掉锦衣卫的官服,不再是人人羡慕的锦衣卫千户,他不在乎,自己本身就一无所有,现在的一切都是大哥给的,所以不论要去哪里,只要能跟着大哥,此生无悔。
此时,马车里的三人各自有着各自的想法,却都没有在说话。
锦衣卫,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又充满争议的机构,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创建自己的“特务”机构,但唯独锦衣卫名声最大。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深感天下不稳,社稷忧患。为此他在亲军中重点培养锦衣卫,锦衣卫本来是明太祖的“亲军十二卫”中的一卫。不过这十二卫也不都是“前途光明”的存在,比如护陵卫就只能守卫皇陵,要是当了护陵卫那基本上一辈子都只能和死人打交道了。
锦衣卫在明代非常好辨认,因为他们有三大特点:骑着高头大马,操着京师口音,穿着飞鱼服。如果在人群中看到这样一个人,不用问,一定是锦衣卫,还没有人敢冒充锦衣卫。
锦衣卫就是明朝皇帝控制天下的最强利器!
作为明朝皇帝最信任的人员,锦衣卫掌握着明代最著名的监狱:诏狱!和汉代的诏狱一样,这个监狱非常特殊,最初都是只有达官显贵才能被关进诏狱。如果有人被关进诏狱,那反而证明这人还是有一定地位的,不过另一方面讲,此人也基本没救了。
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合计杀人超数十万。而这庞大的审判和抓捕工作几乎全部是锦衣卫主导完成,可见锦衣卫的势力之庞大,锦衣卫的在编人员就超万人,受控于锦衣卫的人员更是有数万之众。
锦衣卫的组织结构其实很简单,锦衣卫的武职官制为指挥使一人,官阶正三品,也是锦衣卫最高长官,指挥同知两人,官阶从三品(相当于副指挥使),指挥佥事三人,官阶正四品,镇抚使两人(分南北镇抚司使),官阶从四品,千户十四人,官阶正五品。再往下就是百户、试百户、总旗、小旗。
这些人平时工作方式就是一级管一级,上下之间绝不互通消息,就是锦衣卫的各个线人都是单线联系,绝对不打探自己上峰和下线的情报,如果越级那么就是死路一条。
根据锦衣卫制度,监视对象一旦发现,自己就要被替换或者自杀,避免情报泄露,锦衣卫的线人都卧底于达官显贵的身边,有的一卧底就是数年,当时朝中的大臣无不对锦衣卫心生恐惧。洪武年间的官僚一听说要进锦衣卫的诏狱有的直接就吓疯了。
锦衣卫对百官言行的监控可以说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当时有一个叫钱宰的官员。下朝之后吟诵了一首诗: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结果第二天早朝,明太祖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问道:昨天你的诗写得好啊,但是我并没有嫌你迟到啊?要不你改改,把嫌换成忧?朱元璋这话里自然是暗藏杀机:居然敢抱怨皇帝?当时钱宰吓得立即口头谢罪,不久之后就辞官回乡了。
但是明太祖对他的监视丝毫未减,直到他去世才调回了监视他的锦衣卫。
所以,能进锦衣卫的,绝对都是高手,而现在,锦衣卫中最强的一个,将带着他的兄弟,在江湖中翻起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