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实在没想到,自己只是吃饱了饭没事干,随便溜达一下,消消食。
但没想到,自己随意来到一家落魄的餐馆,便能听到如此劲爆的消息!
大明,只有短短276年?
要不是,自己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
就凭宋问学刚才这句话,早就坟头长草了。
朱元璋十分的费解,他连忙问道:“小友,你这本书可否给咱看看。”
“没问题。”
宋问学爽快的把手中的《明朝的那些事儿》递给了朱元璋,“老先生,您先看着,我锅里还炖着肉呢,就不陪你了。”
说完!
宋问学便不理会这个cos老头,去后厨看肉去了!
还没等宋问学进入后厨的时候,朱元璋立马拉住宋问学道:“小友,你这书上的文字,是不是印刷的时候,缺少墨水,怎么文字全都少了一些。”
“嗯?”
宋问学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可能老者是来自宝岛省的人。
对简体文字不太明白。
但书店并没有繁体字的文字。
看着面前老者急迫想了解这本书的眼神,宋问学出于对同胞的热情:“老先生我这里也没有繁体书籍,您看这样行吗?”
“我刚好有空,这本书我也看过几遍。”
“你想听哪一段,我给你大致简述一下可以吗?”
“不过,你先等一下!”
“我要去把灶火关一下!”
说完!
宋问学便急忙去后厨把火熄灭!看了一下手腕上的手表,现在差不多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也没啥客人。
反正闲的也是闲着,宋问学便看着奇怪的老头道:“老先生,不知你想听那一段呢?”
朱元璋笑容渐趋,他面容凝重道:“咱暂时想不到,您先随意讲一段。”
“好。”宋问学点头答应道:“说起明朝历史,最精彩的则是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后的历史。”
额!
朱元璋眼神不可置信的看着面前的宋问学。
见过胆子大的,没见过胆子这么大的。
那难道这世界上真有不怕死的吗?
朱元璋刚要呵斥宋问学时!
只见宋问学开口讲道:
“老先生,给你讲一段。”
“靖难之役吧!”
靖难之役?
这四个词一出!
朱元璋立马把想要处死宋问学的想法抛之脑后,他心中不由的想到。
“难道咱死之后,蒙古残国又兵犯边境?或者有人造反?”
“四儿,三儿,都是干什么吃的,咱封他们为藩王,就是让这群小子们替他大哥担任马前卒。”
听到靖难。
朱元璋第一反应便是,关心自己的好儿子,朱标。
后世常说朱元璋和马皇后,朱标才是一家人。
这句话其实也有些道理。
毕竟朱元璋生于民间,他所熟知的那一套家庭模式,是民间老百姓模式。
虽然到后期越来越有帝王家之气。
但是总的来说,朱元璋对于朱标这个长子,他是如民间万千百姓家的父亲一样,怀着最原始的父子之情。
因此,朱元璋理所当然的想到了朱标。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老父亲最朴实的心愿。
而就当朱元璋望子成龙之际,宋问学顺手拍了一下桌子,学着说书人起范道:“说起靖难,便不得不提,朱允炆继帝位之后.....。”
“等一下!”
这老头。
我这刚起范,你就打断我。
宋问学话卡到嗓子眼,连忙喝了一口杯中水:“老先生,有什么问题吗?”
朱元璋眉头紧皱,眼神微眯,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宋问学继续。
宋问学秉着顾客是上帝的想法,耐着性子便继续说道:“话说,朱允炆继帝位之后,与朝臣密谋,欲铲除诸王,危及朱棣燕王位,朱棣遂于北平起兵....。”
“你还是等等再说吧。”
朱元璋实在是憋不住了,虽然他文化水平低,但华夏语言还是能听明白!
为何?
从这小子嘴里说出的每一个词,他都听得懂,但就是不明白话中的意思。
朱允炆他知道。
自嫡长孙朱雄英夭折之后。
朱允炆便是朱标年龄最大的孩子。
不过只是庶出。
一个庶出还能继位?
而且继位之后,怎么又危及棣儿的燕王之位?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还有!
咱标儿呢?
朱元璋连忙叫停宋问学,语气疑问道:“你说的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孩子吗?”
宋问学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是啊,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史称明成祖。”
“啪!”
只见朱元璋怒气拍桌,语气冰冷的看着宋问学:“你可知,你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