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定计入城
李定国这次带着秦军来辽东,可不是为了观赏风景,打一些无关轻重的小城小庄来的,他要让建奴彻底的伤筋动骨。
这次秦军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攻打建奴权利中枢所在——盛京。
盛京作为建奴的首都,其意义十分重大,且盛京城内有多尔衮等满清贵族的亲眷,若是将其攻打下来,宗族全部杀光,甚至祖坟都给刨了,上到多尔衮,下至每一个建奴,他们必然会崩溃,军心大乱,士气全无。
到时,进攻的号角一吹起,所有的建奴一个都别想活着,运气好的也只能去西伯利亚喝西北风。
况且之前已经打探清楚,现在盛京那边并没有多少清军驻守,居住的大都是奴庭亲族成员,这可是一块肥肉。
秦军并没有在中左所地界久留,修整一晚与其余诸部会和后,李定国便是下令全营开拔,务必要悄无声息的潜入到盛京。
秦军彻夜兼程、悄无声息的溜过金州,大约在七日左右,总算是来到博罗堡。
这里原是明军驻守的屯堡,但被清军攻下后,清军将堡内居民尽数内迁,毁城而去。
这是强制性的,不论你愿意不愿意,都要走,要是实在不想走的,那也行,你可以把你的脑袋留在这里。
所以当秦军的兵士们抵达这里时,乍一眼看上去,没人觉得惊讶。
除了要守卫大城池的卫兵,大部分的满清军士都被抽调至山海关,所以一路而来别说遭遇清军,就连斥候马兵都没看见一个,只是一片片的断壁残垣。
有些是原来村落居民被迁走后留下的破落房屋,有些则和这博罗堡一样,曾是大明军将驻守的所在。
不过这所有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这片片黄沙之下,兵士们只要稍稍搜索一番,总是能轻易的寻到凄凄白骨。
所以现在看见的兵士们早就司空见惯了,根本懒得费力气去搜寻,这些地方自打被清军毁了就一直荒废到现在,不会有敌军和任何有用的东西。
看了一眼即将落山的太阳,兵士们都是大口喘着粗气,连续赶路这么多天就连董有银、黄阳这几个千总将官都有些吃不消,别说其他的兵士们了。
当即,李定国下令在这博罗堡遗址上安营扎寨,第二天的夜里,秦军再次踏上了北进的道路。
随后进入盛京地界,秦军的速度开始慢了下来,夜里赶路,白日休养,并规划了行军路线。
李定国带一军,其余三军分别由李来亨、艾能奇、罗虎统带,白日进入深山扎营,夜晚走出行动。
这么做虽然安全性大大提高,却使得秦军潜入到盛京城下比预期多花了一倍的时间,到了现在,除了最后三日的保命粮以外,秦军只剩下了十天的粮食。
这个消息被李定国封锁下来,只有登州营的高级将吏才知道,他们每一个都清楚的明白,这次秦军真的是背水一战。
这是场豪赌,若胜,可以大捷闻名天下,若败,自当身死名烈,但是李定国他们不想当万人敬仰的烈士,他们想要的是成功。
若是攻不下盛京,那来到辽东的整个秦军精锐将尽数丧失在这里,也意味着大计划的失败,秦军接下来的十几年将再无时机可一举消灭满清,北方经济会有再次被拖入辽东的危机,陷入死循环中。
秦军这个大机器用超负荷功率在运转,这造成的效果也是建奴绝对意想不到的,仅仅用了三天,秦军各部便完成了在盛京城外的合围,而且逐渐逼近。
李定国等人在一处临时营地等待军情,一位斥候跑了过来,道:“禀将军,据军士们连夜观察,盛京城并没有实行宵禁,而且就连夜晚,也没有关闭城门!”
众将士纷纷惊异的神情,斥候怕大家不信,又是保证道:
“卑职愿立下军令,若情况不属实,便死在这里!”
李定国点点头示意知道了,但心里仍然不敢相信。
他已经料到盛京有重兵防护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绝不会想到,建奴竟然自大到这种地步。
清军在盛京城内驻军并不多,只有镶黄旗甲赖额真一名,下辖牛录额真十名统带清兵三千。
除此之外,城内还有巴牙喇护卫营三百余员,不过他们向来在王宫内不出一步,对于城内情况更是不闻不问。
经过数十年的鏖战,清兵早就不将明军放在眼里,不认为明军会打到这里来。
而如今得到盛京城根本没有设防的消息,李定国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好像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块硬骨头,没有人敢去啃上一口,等你狠下命来上去啃了一口,却发现是一块肥肉。
将领们都十分激动,因为他们看见了一个天大的功劳可以夺取,但身为主帅的李定国却需要审时度势,尽管心情一样激动,却要尽力去平复。
李定国同众人细细的讨论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损耗拿下盛京,而李来亨提出一个点子。
盛京城内住着的是建奴亲族,城外也住着上万人,这些人多是一些不被待见的汉人、蒙古人。
这些人在城外整日车水马龙的热闹,秦军兵士想混进去也很轻松,只要搞上一身破破烂烂的衣物套在身上,那些守门的旗丁怕是都不会仔细瞧上一眼。
城虽然进不去,但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到城下却很轻松。
这个点子提的极好,李定国沉吟半晌后也就采纳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