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卢象升
崇祯见局势已经坏的不能再坏了,凤阳被烧了,曹文诏被杀了,农民军制不住了,原先被追着四处跑的农民军,终于到达了风光的顶点。
左良玉、洪承畴等人都畏畏缩缩的,不敢再打了,若是非打不可,也只是碰一碰,只求把人赶走,别在自己的防区转悠。
所以崇祯又一次的给了一个职务——五省总督。
接任这个职位的人是卢象升,他现在和洪承畴各管五个省,他督师东南,洪承畴督师西北。
卢象升长的很白,人也很和气,但是手很黑,他围剿农民军时,作战十分勇猛,被农民军称为“卢阎王”。
卢象升成立的军队叫做天雄军,天雄军的成员都是有关系的,同乡、同学、兄弟、父子,所以天雄军都十分团结,卢象升每次开战,他都站在最前面,总是带头冲锋,天雄军因为他的关系,全都悍不畏死。
且卢象升天生神力,射箭水平极高,长的虽然文明,动作却很粗野,每次作战时,都拿着大刀追在最前面,赶的农民军鸡飞狗跳,这就是他被称为卢阎王的原因。
卢象升担任五省总督后,他立刻带领着自己五万兵力去追剿高迎祥,因为农民军虽然人多势众,随便拉出来一个首领,底下都有好几万人,但是他们大都是文盲,全靠打头的领队,只要把打头的干掉,其余人立马就变成良民。
而在所有的头领中,最有号召力、最能带队的,就是闯王高迎祥。
高迎祥的部队都有统一的制服——铠甲,而且他的骑兵,每人都有两三匹马,日夜换乘,一天可以跑几百里,善于奔袭作战。
连杀人不眨眼的洪承畴,看见他都发怵。打了好几次,都只是平手,
所以一直以来,高迎祥都被朝廷列为头号劲敌。
卢象升想要对付高迎祥,仅凭自己手下的天雄军,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他上书崇祯,请求崇祯调派赢必过来。
然而当时的赢必还在河套与满清作战,实在来不了,没办法之下,只能调来三千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由祖大寿的家丁祖宽带领,在卢象升的调配下,将祖宽分为一拨,将左良玉分为一拨,对高迎祥进行追击。
高迎祥的部队里还有罗汝才、贺一龙,他们见卢象升追击他们,就分为了两路逃跑,一路高迎祥带着罗汝才逃跑,由左良玉追击,高迎祥用丰富的经验很快就将左良玉甩开。
然而跑到汝阳城外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卢象升。
卢象升在汝阳已经等高迎祥、罗汝才很久了,久到他们都断粮三天了。
一般的军队,只要断粮一天,就会失去一半的战斗力,断粮两天以上,全军必然崩溃。
然而卢象升断粮三天,却没有一个逃兵,因为卢象升自己也断粮,他不但不吃饭,连水都不喝,这就是所谓的身先士卒。
所以卢象升这样做的结果也很明显——得将士心,同仇敌忾。
卢象升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经过几天的观察,敏锐地发现,高迎祥的部队虽然强悍,但是比较松散,若是选择合适的突破点,必然可以将高迎祥打败。
由于卢象升的步军多,骑兵少,若是硬冲过去,根本打不过。
所以卢象升在城西布置了强弩,并使用强弩杀了千余高迎祥的重甲骑兵,由于高迎祥部队人数过多,难以管理,也因此导致了高迎祥的部队产生混乱,卢象升趁此机会发动了总攻。
最终的结果,就是高迎祥的几十万大军土崩瓦解,纷纷四散逃命。
不过卢象升没有追击,因为他的兵力才一万人,是不可能去追二十万人的。
另一路的贺一龙也没什么好运气,祖宽带领着关宁铁骑,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追上了贺一龙,将其大破之。
贺一龙又接着逃跑,跑了一天一夜,跑到了九皋山,以为安全了,结果他看到了祖宽。
祖宽在那里养足了精神,面对贺一龙的疲惫之军,进行大砍大杀,贺一龙主力死伤几千人,终于拼死跑了出去。
又是一路狂奔,奔了几百里,贺一龙认为,无论如何,起码暂时是安全了。
然后,祖宽又出现了。
贺一龙被打的伏尸二十余里,他终于愤怒了,于是回头跟祖宽决战。
当然,贺一龙愿意跟祖宽决战的原因是,他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高迎祥、罗汝才。
祖宽面对决战,并没有跑的意思,他左冲右突,大砍大杀,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打得农民军变成了败军,决战变成了逃跑。
这几场战争,高迎祥、贺一龙、罗汝才损失极为惨重,死伤无数,被打出了毛病,据说听到卢象升、祖宽的名字就直打哆嗦。
所以他们不在河南待着了,率领军队,转战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