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gcc.com

李承乾想到今日在百官面前,他自暴自弃丢人的样子,羞愧的低下了头。

“是承乾让阿耶失望了!”

闻言李世民脸上,终于有了笑意,亲自拉起了李承乾。

李世民先是给李泰画大饼,鼓励李泰去争。

再给李承乾一顿棒子加甜枣,磨去其棱角,他再重新为李承乾构建信心。

李世民自诩这是天家制衡之道。

他这么做,可以让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维系住平衡。

······

李泰回庄子换了身衣服,带着橘井和三百护卫,去到了村里。

召集了全部工匠、佃农,和他们家中的妇人。

听说魏王殿下,要在村口里社见他们,(里社击鼓聚众,村民们平时祭祀议大事的地方)。

这两日天天见魏王,佃农们倒没觉得有什么,就是他们家中的妇人,一个个哭爹喊娘的嚎了起来。

这帮妇人还以为,魏王是知道了她们在背后,传他和小寡妇的闲话,要找她们算账。

农妇们被自家男人,半拉半拽的给带了过去。

李泰先是亲自告诉佃农们,皇帝免了他们五年的赋税。

庄子里的这两百户佃农,并非只需向李泰缴纳税租,他们还需向朝廷,进行义务赋税。

佃农在魏王的私人田地耕种,每年需要按收成,缴纳一半左右的粮食。

除此之外,每年还需要再提供家禽一只,干柴百斤。

丁男还要在庄子里服劳役一月,比如修路,修整花园房屋,搬运储粮等。

这还只是佃农,每年给魏王缴纳的赋税。

佃农给朝廷还需按照租、庸、调,每年缴纳栗米一石(六十斤左右),纳绢一丈(三米多),服劳役二十日。

也可将服役,折算成绢三丈,用来代役。

这是佃农的赋税,自耕农所交纳赋税是其两倍。

所以李世民赏赐的,免五年全部赋税,对佃农们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典。

不管是佃农,还是他们家中的妇人,纷纷跪在地上,哭着给皇帝谢恩。

给皇帝谢完又转向李泰,继续谢恩。

贞观年间土地兼并加剧,大量自耕农失去了土地。

通典食货典就曾记载,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无地可种的农民,占了总户口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佃户们依附李泰,实际能减免,一半左右的赋税。

若再遇上点天灾人祸,也会有减免或补助。

所以百姓宁愿,去做佃农依附权贵,也好过做自耕农朝不保夕。

皇帝给佃农的待遇,可把工匠们羡慕坏了。

接着李泰又宣布了,工匠每人赐开元通宝十贯,护卫每人绢十匹、栗三十石、开元通宝十五贯。

对比欣喜若狂,谢完皇帝谢魏王,然后不知道该感谢谁好了的佃农和工匠,护卫们就淡定许多。

这些护卫说到底,并非是李泰的人。

他们都经由朝廷管辖,每过一段时日就会轮换。

李泰只有前往封地后,才能合法设立亲事府。

但也不被允许,亲王私自招募亲兵。

兵员只能从折冲府征调,还必须向兵部报备名册。

负责管理护卫的,亲事府校尉(正六品),与帐内府典军(从五品)的任免权,也仍掌握在李世民手中。

李泰仅有日常调度权。

李世民把自己的来时路,给堵得死死的,防止皇子们效法夺权。

“本王这次叫大家过来,并非只是为了,宣布陛下的恩赏,本王打算设置百亩实验田。”

李泰知道有两种稻子,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一个是岭南的蝉鸣稻,还有就是林邑(越南)稻,也就是宋引进的占城稻。

林邑虽然是唐朝藩属,但一直不安分。

频繁在边境处,与大唐发生冲突。

林邑朝廷,甚至会出兵劫掠过路商人。

林邑路途遥远,在大唐与临邑往返,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从长安到岭南,往返也需半年。

按唐律疏议职制律规定。

诸亲王、公主、五品以上官人,非因公事,不得擅自差遣使役出界。

违者杖六十,私出百里外者,加一等。

李泰要想派人到岭南,就需向朝廷申请公验,也就是通关文书,否则属违制。

按唐律疏议职制律。

诸王不得私通外国,诸亲王及三品以上官人,非奉敕旨,不得与外国使臣私相交往,违者以谋叛论。

无论是岭南还是林邑,都不是李泰能私自派人去的。

他只能叫府官写奏报,等李世民批准。

这一折腾,再加路上往返,不知道又要到什么年月。

李泰总不能就这么干等着。

关中地区十二月份,气温在零上五度,到零下五度左右。

因此土壤冻结深达二十厘米,无法翻耕。

但李泰可以先规划好,百亩田界。

让佃农们先清理杂草碎石,修建蓄水池、修建灌渠、沤肥,等来年二月土地解冻后,再深耕肥地。

工匠们就先打造轮式播种耧车、水力翻车、可调式双铧犁,就是在曲辕犁基础上,增加把可活动的副犁铧。

李泰为佃农和工匠们,各自分配好了新的工作。

刚得了赏赐的众人,兴冲冲的去做自己该干的活计。

妇人们看自家男人都走了,魏王并未让她们也跟着离开。

不知道魏王为什么找她们,一个个心里都慌的不行。

李泰指着一个四十左右的壮妇,“这位娘子,本王问你,家中有几个孩儿?”

士族女性多称夫人、女郎。

市井商贩、农户等女性皆可称娘子。

那壮妇被李泰一指,吓的直接跪了下去,嘴里胡言乱道:“民妇有罪!民妇生了五个孩儿,民妇有罪魏王殿下饶命......”

不出李泰所料,这妇人光看体格,就知道是个好生养的。

李泰摆了摆手笑道,“快起来,谁说你有罪的?本王说你有功,有大功!橘井去给这位娘子拿一贯钱!”

那壮妇还稀里糊涂,弄不清楚状况,手中就被塞了一贯钱。

“谢殿下!谢殿下!”农妇拿着钱咧个大嘴,一个劲的道谢。

“魏王殿下,她生的是四个女儿,一个儿,民妇可是生了三个儿,是不是也有赏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