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门外传来几声清朗笑声,李淳风一面与花袭人说笑,一面推门而入。
花袭人将门掩上,回身笑着对李琰介绍道:“这位李公子的师傅是大名鼎鼎的‘神相’袁天罡,与舅老爷是故交,今日受袁先生之托前来捎信与舅老爷。”
李琰口称“久仰”,起身向李淳风拱手作了一揖,微微笑着请他入座,他倒也不客气,随意合手还了一礼,自顾寻了张凳子坐下。
几盏茶过后,李淳风与李琰逐渐热络起来,显得很是投缘。
两人都是饱学之士,一个洒脱不羁,一个温和随性,都不是拘泥于世俗成见的人,所聊的话题也涵盖古今,包罗万有。从中原趣闻说到海外轶事,从诸子百家谈到神仙方术,从古今贤臣聊到为将之道。最后都不约而同的认为,古之名将如韩信、周亚夫、贺若弼者虽战功显赫,却不得善终,非真智者。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为将者,对敌时应锐意进取,功成时应急流勇退,要有甘于受屈的大度,不与争功的胸怀,才能细水长流,固守晚节,如此方可谓真豪杰。而二人归结起来,正如了老子在《道德经》所言,“守柔”、“居后不争”、“寡欲”方为明哲保身之道………………
老子强调“守柔”,要求人清虚自守,勿刚强好胜,否则不得善终。
他又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莫自恃聪明,锋芒太露,应抱持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从而达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最后,老子谓人应“寡欲”,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贪念自生,故老子要求人应“无欲”、“去欲”,所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于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
两人侃侃而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我则在一旁默看着李琰,他口若悬河,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独到深刻,别有机抒,神态如此专注,看得我有些忘神。
“守柔”、“居后不争”、“寡欲”,这是当初他赠给我的几个字,当时还有些不明就理,今日听到二人娓娓道来,才明白他其中的苦心。
我自到了飞骑营,毛毛躁躁地性子虽有所改善,但仍有些任性妄为,还好为人出头,这些都是营中大忌,而我现在仍能平安无事,甚至被人高看一眼,一则托了侯承远的照应,二是仗了李琰的势。但我心中明白,他们的庇护只能保我一时,将来是否能安然一世,全看自己能否修身养性,做到谨言慎行了。
正暗自想着,听李琰一声轻叹,“李先生才华横溢,乃当世奇才,为何甘居太史局将仕郎这样一个从九品的小吏?”
李淳风随意一笑,缓缓道:“在下本无心仕途,官大官小于我又有何益?在下进太史局不过是想一展所长,为大唐的天文历算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况且修道之人应保持心镜空明,不成杂见,权势愈大,心中的枷锁就愈固,欲望就越多,反而有损自身灵性。权势愈大也愈难快活,皇上老子富有天下,权势不可谓不极,却未必有我快活,他若想用那把高高在上的龙椅跟我换这一世逍遥,在下也是定然不换的。”
李琰拱手笑道:“李先生真高士也,在下感佩莫名。”
李淳风微一摆手,“高士不敢当,在下不过一介俗人,令尊才是真英雄,器识恢宏,风度冲邈,识时务,知进退,将军也颇有乃父之风,真正大唐栋梁之材。”
李琰微笑着轻摇了摇头。
“不过。”李淳风话锋一转,眉头微微隆起,“将军的运气似乎没有令尊的好。”
李琰面容平静,嘴角噙着丝淡笑,道:“请先生不吝赐教。”
李淳风低头若有所思,我面带困惑地看看李琰,又转头盯着李淳风,半晌,他抬眼望向李琰,敏锐的目光在他脸上转了几圈,缓缓道:“恕在下直言,我观将军面相,虽拜将封侯,却不得善终!”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