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器的兽面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的崇拜,因而有着神秘而肃穆的气氛。但这些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纹饰具体代表着什么意义,众说纷纭。青铜器是殷商先民“尊神”意识的体现,周代则发展为“敬天法祖”,形成宗教、政权、族权三位一体的表征。大部分学者认为,商周统治者用青铜器纹饰的“狰狞恐怖”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和财富的占有,让人望而生畏。奴隶主在这些可怖狰狞的纹饰中寄托了他们全部的威严、意志、荣贵、幻想和希望。张光直先生同样认为“青铜便是政治和权力”,但他认为这些动物纹样不是为了威吓,而是为了与神沟通。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把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人们对神灵充满敬畏之心,乞求神灵,取悦神灵,借助神力以支配事物。因此“可以通神”的巫师有着极高的地位,巫师阶层也就成为最初的帝王统治阶层。祭祀是巫师的特权,也是沟通人、神,使人间秩序神圣化的中心环节。巫师们利用青铜器上的动物们与神灵交流,因此这些怪异动物纹样也就代表着神秘和权力。
另据陈公柔和张长寿先生研究,无身兽面纹的最原始形式,只是一对圆泡状乳钉,以表示兽面的双目,渊源可直溯到二里头文化,后来逐渐增添鼻角口耳眉,成为器官齐备的兽面。眼目是兽面纹的主体,由于兽面纹一般其实只见有双目,它原本应当源自史前的对眼睛的崇拜。史前彩陶上有成对眼目纹,玉器上有成对眼目纹。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了标准的兽面纹,也有了兽面纹的简化形式即眼目纹。据汤惠生先生研究,萨满教中的天神同时也是太阳神,太阳神往往被绘制成眼睛状,因为在诸多古代神话中,太阳被称为是“天之眼”。如波罗门教的太阳神,又称“天之眼睛”或“世界的眼睛”。持这一类观点的学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饕餮纹并不仅仅是一种兽面纹,饕餮当为天神或太阳神之属,饕餮纹中对眼睛的强调,正是其作为太阳神——光明这个特征的描述。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
不过,“饕餮纹”这个名称也并非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纹面具高21.0公分,现藏于美国西雅图图书馆。该纹饰通常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
饕餮纹到底指称什么?历来争论纷纭,迄今尚无定论。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鹿、像山魈;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而在诸纹饰中,以饕餮纹为虎形的认知最广。
在古代,虎亦为很重要的通天神兽,巫师乘虎的造型在后世文物中多有出现。
而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在“龙凤”崇拜之前,曾有过一个相当长的龙虎崇拜的阶段。龙虎斗图案造型在东周至西汉时代大为盛行,其中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龙虎相斗图最为精美,气势不凡。古人认为虎为阳兽,“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相斗表示阴阳交合。在汉代,苍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东、西、南、北四官。至少,在中国历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龙之下。然而,古籍中对虎的神通的描绘显然难与饕餮在青铜器上的显赫地位相比。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王爱君文集《饕餮》篇释义:吕氏春秋载:“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历代相传,就把在青铜器上这种睁着眼睛,张着嘴的纹饰,名为饕餮。至若在殷商时,是否把这种纹饰,也名为饕餮,则无从稽考。有史以后的商周文化,已大有进展,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更不是随意点缀的,当有其深意存在;且多于礼仪器上着饕餮纹,虽是为祭祀鬼神,或也有求佑福与祓徐不祥的双重愿望。
饕餮纹,是以正视兽类的颜面为主要构图,左右相对称;为的对称,在带身躯时左右也各有一个。颜面为天然对称的图形,任何民族,对于动物和人类的颜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因为颜面为无声的语言,不仅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在颜面上显露,而庄严、威武、仁慈、凶恶、阴险、神秘等态度,也莫不显露在颜面上。
饕餮纹,即使用“山川奇异之物”为题材,但这些奇异之物,是渺茫得不易捉摸的。古代技艺家,不像文明盛世的画工们,有“好图鬼魅而恶犬马”的偷巧手段,最初所采取的稿本,都是忠于写实,渐次才由写实而简化;所以饕餮纹所取的物象,多是由来有自,取诸常见的鸟兽等物,或近取诸人类的。饕餮纹是以颜面为主纹,足、身、尾为副纹,雷纹为地纹。完备的主纹是由冠饰、鼻、目、眉、角、耳、口、齿等官能所组成。
饕餮多指负面形象,但在余光中先生的《当我死时》的“饕餮地图”中,“饕餮”用在此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在古书《山海经》中记载了各式各样的上古异兽,个个都破坏力很强,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凶兽。
混沌、穷奇、梼杌和饕餮,这四个家伙形态各异,且后台都很硬气,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吃人。它们的恶行简直无法直视。说到后台硬,就不得不提《史记》中的这一段记载:“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混沌。”说黄帝族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好事一件不干,坏事被他做绝,如此混球的一个家伙,人们称他为混沌。
《史记》又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少昊是黄帝的长子,这穷奇是少昊的儿子,后台硬得简直没话说。
然而《史记》再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颛顼是黄帝的曾孙子,梼杌是他的儿子,论起关系来,它跟穷奇这关系可真是一点都不远。
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所述来看,黄帝一族确实很大,并且一连几代,代代都得出个完蛋玩意儿,怕不是基因遗传太强大。
再说这饕餮,终于跟黄帝没了血缘关系,但关于它身世的传说也不少,有说是蚩尤之头所化,有说是炎帝后代,总归凶兽们都有着不小的来头。
当然,它在《山海经》中是有原型的,据记载饕餮原名狍鸮,住在钩吾山。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说从前有座山叫钩吾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还有铜矿。在这座山上生活着一种兽,长着羊的身子人的脸,但脸上没有眼睛,它的眼睛长在腋窝里不得不感慨,林子大了什么都有,能把眼长到腋窝里,这身体构造也是服了。
同时这种兽长了类似于老虎一般锋利的牙齿吃货必备好牙口和人手,发出的声音倒是很萌,犹如新生婴儿的声音,名字叫狍鸮,吃人。这儿的狍鸮就是神话剧中常说的凶兽饕餮。
说到声音如婴儿又吃人的妖怪,那绝对少不了九尾狐这家伙,在《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这九尾狐就是和饕餮一样能发出婴儿的声音,又爱吃人,不过记载有所不同,那就是吃了九尾狐可以使人不被蛊惑,却不曾记载有人能吃掉饕餮,这大概就是出身高低的区别。
并且通过后来的记载以及改编来看九尾狐是有形的动物,饕餮更像是无形的精神之兽。
相传,饕餮是当年黄帝大战蚩尤,蚩尤兵败被斩首后,其头落地幻化成兽,便是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