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直播结束。

郭启林从书房出来,发现禾禾在跟姨姨一起看动画片。

还挺开心,时不时聊着。

有妹妹在,他能够放心,而且往后几天只能麻烦她带了,他需要时不时去看看工程。

如果电影能票房爆炸,自己离任务目标更近。

不敢奢求两部电影达到一百亿票房,至少希望三部电影、四部电影能做到。

所以现在需要一个开头彩。

于是八月份的时间过得快了。

八月份中旬,郭启林按照通告去参演了一下《建国大业》,戏份并不多,但相比其他人却不少了。

饰演了孔家的一位人物。

一段时间的戏份拍完。

是媳妇儿八月份的生日。

为了她的生日,郭启林绞尽脑汁想着送什么好。

身为富婆的她,能缺什么。

在十几年前,她便是大火的明星,全国巡演,物质方面没有差的,惟一喜欢的只有歌曲。

想到歌曲,干脆心血来潮,写了一首曲子给她,并通过家里的钢琴,把它弹了出来。

风格比较安静和轻慢。

和媳妇儿的风格大相径庭。

但能从里面听到一种十分舒适的美感。

“没想到你拍着戏还能写出来一首旋律啊?”

“正因为忙,歌词都没有写出来。”

能听到老公写的曲子,邓子棋已经很开心,因为从一开始便超级喜欢他的创作。

立刻开口。

“没事,歌词你交给我,我来补上,一定满意。我的实力,你是懂的。”

“懂。不过还没完。”

“什么?”

忽然音乐间的房门打开,只见一个穿着漂亮裙子,系着两条小辫子的小丫头竭力抱着一个足够遮挡她半身的大玫瑰花捧,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进来。

进来几步,奶声奶气喊一声。

“妈妈,生日~生日快乐~~”

看见自家闺女努力抱着花捧,甚至还有点累的模样,邓子棋身为母亲,脸上的笑颜极其灿烂。

禾禾是他们的天使,时不时给出惊喜来。

“谢谢宝贝。”

“爸爸说今天给妈妈做好吃的。”

“是吗?”邓子棋抱着花捧,“禾禾也盼着吃好吃的吧?”

“嗯。”

小丫头很诚实,答应了一声。

“好哇,让爸爸准备做饭吧,妈妈要再听听爸爸写的曲子。”

禾禾跟着爸爸一起离开了。

想着在爸爸做饭时帮忙,尽管帮不了什么帮,只是和狗狗一块儿在旁边简单看着。

邓子棋则一个人在音乐间好好放下花捧,慢慢思考怎么为这一个曲子写歌词。

在歌曲上面,永远那么开心,永远那么兴奋。

可惜想了整整半个小时。

歌词本上写下来能确定用的语句,不到五十个字。

在过去写歌不会这样。

她依靠灵感写的,非常有表达力,今天不一样。

绞尽脑汁写不出好的来。

或者说想竭力去符合老公写的旋律才变得斤斤计较起来。

又几分钟过去。

忽然房门打开,郭启林看着自家媳妇儿,“可以了啊,别想了,该吃饭了。再不过来,禾禾快要坚持不住了,早对今天买的虾馋了。

别说禾禾,你妹妹一样馋了,我看那眼睛能冒光。”

一转头,邓子棋瞧着老公一边解开围裙一边喊她的模样乐了。

“有什么好笑的你?”郭启林纳闷,同时跟着乐了,笑是会传染的。

“总觉得挺高兴的。”

“谁说不是,有我给你做好吃的,吃饭吧。”

今天生日,郭启林特别做了一桌子。

什么好吃的都有。

堪比一次小型过年。

硬菜不下三四个。

其余的菜不用多说。

色香味俱全。

看见好吃的,邓子棋心里开心,没有什么能比嫁一个手艺好的老公更幸福的。

因为有好吃的,是真高兴。

“妈妈吃饭了~”禾禾早迫不及待,催促一声妈妈。

“吃,赶紧的。”

生日宴,一家几口人过。

原本邓母想来,但是人已经在香江,没办法过来,只能通过视频跟女儿一起过。

一顿好饭吃得比较久,吃完邓子棋继续写歌词,这一次她的灵感太多了。

只是有一些语句始终不能确定,最后不得不让老公打磨一下更改一些地方,然后一首好听的歌曲出世了。

“太好了。我决定这首歌就叫做……”

邓子棋在音乐间拿着歌词本望着老公停顿半分。

郭启林站在她的身边,看着她问,“叫做什么?”

“叫做《慢慢喜欢你》!”

“嗯,就这个吧。”

“这首歌,我往后可以拿到演唱会结束唱,太适合了。”

“看你自己的。”

瞧见媳妇儿的笑脸,郭启林总是忍不住的去宠她。

结婚多年,她依旧是她,依旧是那个幸福甜蜜的小女生,时光没有留下一点改变的味道。

或许这就是爱情。

能保养一个人的心理年龄。

她这种性格,谁能想象得到已经是个四岁孩子的妈妈。

尤其想到当初,大半夜流着泪过来找自己。

“接下来我开始录小样,试试感觉~~”

一切录音设备、乐器调试好。

邓子棋在音乐间里录制歌曲小样,郭启林在旁边用其他乐器伴奏。

“书里总爱写到喜出望外的傍晚~

骑的单车还有他和她的对谈~

女孩的白色衣裳男孩爱看她穿~

……”

一字一句往下唱去。

唱完一首歌。

夫妻俩坐在一起听着电脑里面播放出的声音。

一遍下来。

郭启林点点头,自己媳妇儿唱歌的能量是很大的,在舞台上能爆发出来。

正因为如此,她本身写的歌曲大多和流行摇滚结合。

《慢慢喜欢你》不一样。

一种慢时光的味道,有新的东西。

“不行,我感觉我一个人唱不划算,我要听你唱一遍。”

电脑点击停止播放,邓子棋情绪不好了,一转头,一双漂亮美丽的眸子,带着一丝乞求的目光。

“闺女全跟你学坏了,有时候流出的眼神跟你一模一样,行,我来唱一遍。”

“要不要其他乐器?”

“不用,钢琴就可以。”

从电脑面前离开,郭启林离开转移到钢琴面前,一字一句慢悠悠唱出了媳妇儿写的歌词。

“晚餐后的甜点就点你喜欢的吧~

今晚就换你去床的右边睡吧~

这次旅行我还想去上次的沙滩~

球鞋手表~

袜子和衬衫都已经烫好~

放行李箱~

早上等着你起床~

慢慢喜欢你~

慢慢地亲密~”

……

人对爱情各有各的向往和憧憬,这一段歌词便是邓子棋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不需要大开大合的浪漫。

一点一滴日常已经是对她来说最大的浪漫。

因为这是在忙碌生活中,最难得的一丝温存。

所以在老公用着低音缓缓唱出时,邓子棋坐在旁边,心口酥酥麻麻。

爱情只有在点滴时光的累积中才越来越珍贵。

“老公,果然还是你懂我,懂我想要表达什么。”邓子棋得意一声。

“这话说得跟才认识一样,孩子都有四岁了。”

“那你多久发表啊?”

“我发表什么?你发表,你来唱,让他们听一听不一样的情歌邓子棋,交给你了。”

郭启林对音乐方面,纯属靠着媳妇儿带动,没有媳妇儿带动,他不会考虑到音乐上。

歌曲曲子是写给她的,她来唱一样的好。

邓子棋跟老公没有过多气,知道他电影忙,傻笑着打个电话联系工作室里面的人预约录制和制作。

实在想看看它最终的效果。

顺便在微薄上说明未来有新歌出现。

知道有新歌,歌迷们立刻过来围观,当知道曲子还是郭启林一个人写的时候。

期待感爆棚。

同时心里挺不满。

平常催歌催专辑,郭启林没多少回应,好家伙为了让媳妇儿高兴,果断写下一个曲子。

撒狗粮都没有这么撒狗粮的。

歌曲的事情定好。

夫妻俩一块儿出来喘口气,刚出来脸色纷纷有变化。

饭吃了,蛋糕也吃了。

剩下的留给闺女和妹妹慢慢消磨。

结果闺女坐在桌子旁边快变了样。

脸上的蛋糕吃得像一个小花猫。

两边脸蛋,鼻子尖,下巴统统都有。

瞧见爸爸妈妈出来,还一副不知道的模样,用着一副好奇的目光打看。

“咱们的闺女怎么这么馋啊,快成花猫了。”邓子棋苦笑。

“没办法,谁叫咱们生的呢,咱们什么样子,她什么样。”

“我们有这么馋吗?”

“之前打个视频电话,馋的都快委屈死了,反正我不知道是谁。”

邓子棋绷不住,乐出声来。

看着闺女的花脸,没错了,她就是随他们。

一晚上。

一家子高高兴兴过去。

过去之后,郭启林重新把心思放在电影上面。

足足花费了半个月搭景才有一个气色。

来到九月份。

已经有了可以开机的准备,公司也开始在宣传他们的电影。

然后按照说好的。

郭启林一个人坐飞机出发去成都接自己的小女演员杨恩友。

九月份他们已经开学。

但为了自己的戏份,不得不让她请假来自己这边参加开机仪式以及把她的戏份赶出来。

过去之后,通过电话得知现在在学校里,于是周五和她外婆一块儿去学校接她。

她的学校不是名校,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公办学校,没有人因为演员光环而打扰她日常生活。

“她现在还是喜欢吃炖排骨吗?”

“是啊,还是喜欢吃。”

四年了,郭启林不太确定还是不是七八岁那个随性躁动的小姑娘。

当初拍戏,一直惦记外婆炖的排骨。

有时候想吃的都哭了。

小孩子依旧是小孩子,不仅希望吃好的,还希望一直和外婆在一起。

叮铃铃铃~~

一道急促的铃声响起。

原本安静到宛如死去的校园,在这一刻重新泛出活跃。

一片接着一片个头差不多的学生们,带着笑脸背着书包放学出教室出校门。

周五了,学生们从周一盼到现在。

不大一会儿,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她的出现,让郭启林眼睛看直了。

漂亮是肯定的。

只是没想到才十一二岁,小姑娘的个头比七八岁的个头窜上去太多,之前视频一直没注意。

光个头绝对高于一米五了,说不定接近一米六。

不比自己媳妇儿差多少。

背着书包出来,杨恩友看见了外婆和大林哥哥,立刻小跑起来。

等跑进才发现大林哥哥直勾勾打量着自己。

莫名所以。

“怎么了?”

“你长得太快了。”

“嘿嘿,我算好的,我们班上有比我高很多的女生。”

郭启林想笑,个头高了,心态,模样始终小孩子状态。

不影响自己的拍摄。

“走吧,等会儿下馆子吃饭,到了明天去燕京。”

“外婆跟着一起吗?”杨恩友一直被外婆带大,和她的感情深厚。

“当然了,一块儿去玩玩,可以和外婆去天安门。”

听到天安门,旁边的老人家似乎挺开心。

一直以来老一辈对天安门有着别样的喜欢。

去看看未尝不可。

“太好了,不过大林哥哥先陪我去买点文具。”

“走吧。”

背着书包,杨恩友熟练地拽着大林哥哥的胳膊,并往自己认为不错的文具店走去。

去的路上很少人认出他们。

这里只是小镇子,来来往往的人大多上了岁数,只有碰到年轻人才偶尔会停脚打探那个戴着口罩的人是不是熟悉的郭启林。

而往文具店去的路上,郭启林发现小吃摊不少,附近堆满了刚放学的学生。

忍不住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初中时代。

可是自己的初中,别说像他们一样买东西,就是要零花钱便没一点胆子去要。

打小的挫折教育,会让人对父母有一种恐惧,所以主动要零花钱这种事情不可能做得出来。

来到文具店,里面的学生一样不少。

三三两两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女生最多。

“大林哥哥,你看这个笔记本怎么样?好看吗?”

“好看。”

“这个呢?蓝色的笔袋,上面画着好多星星。”

“不错。”

郭启林陪在身边算是体验一把体验带女儿买文具的场面,可惜好看不好看他没欣赏水平,只能勉强回答。

毕竟已经过去了学生时代。

挑选到最后,杨恩友用自己的零花钱去结账,即便大林哥哥想买单也不愿意。

走出文具店,郭启林吐槽一下。

“以后好好学习啊,别学我。现在我才明白,读书比说相声重要多了。”

杨恩友依旧是调皮的,露出了笑脸,“嗯,我一定会读完九年义务教育。”

“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可不够,争取上个大学吧。”(本章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