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在《守旧与“玩旧”》中写道:走路有两个走法。一个是跟前面人走,信任他是认识路的;一个是走自己的路,相信你自己有能力认识路的。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谨慎的人往往不太信任自己,总是会去走别人的路,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句话。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别人的路真的适合你吗?而你的路又真的没有尽头吗?这个答案还有待商榷。
昨天晚上深夜给他们批改了我讲的作文:他___了。按照审题要求来是需要他们从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上来具体凸现出当时这个人物内心的一个活动状况。该文是一篇记叙文,按道理这个文章应该是最简单的,毕竟不似小说一般结构复杂,与散文一样叙述抒情,同说明文一类需要要论证,或许在手法运用上有些问题,不是很能理解如何去描写清楚,但也应知道把事情写的明白。
在这次许多中暴露出了他们中很大一部分的问题。有的人审题不够认真,在行文中“他”就是“他”,全文下来并不会说清楚“他”究竟是谁!行文中的前后矛盾和逻辑的顺序不清晰也存在很大问题,用词的规范性也极为突出,而错别字的出现更是家常便饭。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字数的不达标,我们都知道在考场上作文字数不够就是第一大忌,许多人往往因此与高分擦肩而过。
早上改了一下他们昨天回去的家庭作业,习作部分的。但改了下来全班只有王诗语的最好,除此之外的都或多或少的有些问题。严重的部分还是老生常谈的练笔处,对于这种可联系上下文去做,可有的就并未如此,而且题目的要求也没有读仔细,明明叫你写爸爸可他却将妈妈也写了进去。难道你就这么爱你的妈妈吗?
小的时候最不喜欢考试,每次老师说要考试就总是唉声叹气的,但今天下午我却要去给他们监考。看他们抓牢腮的样子,看他们为了某一题而绞尽脑汁不断的揪的头发,企图通过东张西望来寻找答案,或许是因为我并未戴眼镜的原因,并未看清他们的小动作,但总会时不时的听见嘶~的一声,当你的寻声望去时可并未发现什么,走下去检查也毫无蛛丝马迹,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简直天衣无缝。
他们总是喜欢吵闹,而我也没有很好的经验来进行管理。后来我的指导老师黎老师才跟我说可以用扣分或者说加分来“威胁”他们,果不其然他们真的安静了许多。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们的分数与他们最后的奖励是相挂钩的,就这样我又学到了一招。
班上有个同学叫郎俊熙,他并不是很喜欢写作文,我也是常与黎老师相交谈,后来我才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就是不断的训练他来说话。毕竟只有当一个人真的会说能说敢说之后才会把作文写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写作文其实就是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而已,只是一个是口头语一个是书面语的区别罢了。
也许这两周的时间很短,学的东西也很有限,但是却有了不少的收获。我知道我说话的时候可能语速有些快,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尽力去改变的。我有是可能就是我想给他们讲的东西太多了,老师也建议过我有些东西其实可以不必讲的,我想我会努力去精简的。让自己的思路能够等到他们前进的步伐,不要总想着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讲,因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
其实在很多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借鉴老师们传授的经验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全部去照搬照学,我们应该明白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没有更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有很多时候我就把我们比喻成拓路者,在前人的道路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做教师也更应该具有这种精神,我们在修“康庄大道”的时候总会占用以前的老路,但到了阻挠处时我们又要学会“挖隧道”、“架高桥”,自己去拓路来与其相连,最终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也许会很困难,也很麻烦,更很枯燥,但只有当我们真的去做时才知道那真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特别是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具有这种开拓精神,不忘初心,扎根实际,一直走下去。
徐志摩有“两条路”,我们却有第三条:借鉴前人,扎根实际,融会贯通,结合本身,拓路前行。
路虽远,行之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