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王,名姬钊,是周武王姬发之孙,周成王姬诵之子。他出生于一个充满荣耀和传统的王室家族,继承了周朝的血脉。
公元前1020年,周康王姬钊继位,成为周朝的新君主。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标志着周朝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周成王临终之际,他深感对太子姬钊的担忧。他担心太子年纪尚轻,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智慧来胜任君位。因此,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命令召公奭和毕公高率领诸侯辅佐太子姬钊登基。
这两位忠诚的大臣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们不仅要确保太子顺利登基,还要在他执政初期给予指导和支持。
当周成王去世后,召公奭和毕公高率领诸侯,引导年轻的太子姬钊拜见先王庙。在这个庄严而神圣的场合,他们反复告诫太子姬钊,要铭记周文王、周武王的伟大成就。
他们强调,这些成就是来之不易的,需要太子继承先辈们的遗志,以节俭、无贪欲的心态来治理天下。为了进一步强调这一点,他们还撰写了《顾命》,以提醒太子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周康王即位后,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了向诸侯展示他对周文王、周武王事业的继承和发扬,他遍告诸侯,向他们宣告这一伟大的事业。他通过写下《康诰》,向诸侯们申诫,希望他们能够共同努力,维护和发展周朝的繁荣和稳定。
由于在周公旦、召公奭和毕公高等贤臣的辅佐下,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命令毕公高作策文,分出成周的一部分民众迁到郊区居住,作为成周的屏藩,写下《毕命》。
周康王即位后,继续推行周成王在位期间所实行的国策,再接再厉,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国库丰裕,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到处呈现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
百姓生活富足,犯罪案件逐渐减少,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司马迁甚至在他的《史记·周本纪》中说周成王和周康王统治期间,天下安宁,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
在远古的公元前1018年正月,周朝的年轻君主周康王姬钊,以他的英明和决断,任命了一位名叫召康公的冢宰。冢宰,又称太宰,是六卿之首,负责总揽朝政,统领百官,是国家政治的重要角色。
在这个重大决策的引领下,周康王姬钊在丰京王宫召开了全国诸侯大会。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各诸侯国国君带着贡品和祭礼,陆续来到丰京,朝见新王。这是一次盛大的集会,象征着周朝的统一和强大。
史书中记载的这次会盟非常浓重,据说天子立于上,而朝中众臣,都身披冠冕、朝服七彩、腰插笏板,非常之隆重。这是一种庄重的礼仪,是对君主的尊重和敬畏,也是对国家统一的庆祝。
在这次历史性的大会上,周康王姬钊做了重要讲话。他颂扬了先王的丰功伟绩,强调了先祖是奉上天之命而灭掉殷商,继而统治天下。这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他提醒各位诸侯,先王在世时,诸君对先王忠心耿耿,无不服从。这是对诸侯的告诫,也是对国家稳定的期盼。
他希望各位诸侯也能向服从先王那样服从于他,不要因为他年轻就藐视他。否则,他会象先祖灭掉商汤那样,毫不客气地灭掉反叛他的诸侯!
这段讲话被史官记录下来,被后人称为“康王之诰”。它不仅反映了康王初政时的决心和魄力,也展示了周王朝的强大和团结。
康王之诰,即周康王即位时的诰命。
这一篇是周康王即位后的第一批诰词。《史记·周本纪》:“成王既崩,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即《康王之诰》)。”
伏生今文《尚书》本把《顾命》和《康王之诰》合为一篇,事实上,两篇的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后人多采用伏生本。今据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仍以《康王之诰》独立成篇。
本篇分为两大段,第一段记叙太保和芮伯劝勉周康王继承发扬文王和武王的遗志。第二段,记叙周康王勉励诸侯群臣们继续忠于周王朝,勤于政物。
具体内容如下: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
(译文:周康王即位为天子,于是诰命诸侯们,史官记录了这件事,写了《康王之诰》。)
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拜。
(译文:周康王走出祖庙,来到应门内。太保召公率领西方的诸侯们进入应门左侧,毕公率领东方的诸侯们进入应门的右侧,他们都穿着绣有花纹的礼服和黄朱色的裤子。司仪传呼进献玉圭和贡物,诸侯走上前,说:“我等向大王献上土产。”诸侯都再拜叩周康王。周康王依照礼节辞谢,然后升位答拜。)
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诞受羑若,克恤西土。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译文:太保召公和芮伯一起走向前,互相作揖后,同时向周康王再拜叩头,说:“恭敬地禀告天子,伟大的天帝更改了大国殷的命运,我们周国的文王、武王大受福祥,安定西方。新逝世的成王,赏罚适度,成就文王与武王的功业,因此把幸福留给我们后人。现在,大王要谨慎啊!要加强王朝的六军,不要败坏我们高祖的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