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在公元前960至公元前600年,古印度社会迎来了后期吠陀时代的曙光。

这一时期,雅利安人从次大陆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向东南扩展,他们的足迹遍布恒河与朱木拿河之间的肥沃平原,最终抵达整个恒河流域。

在这片土地上,雅利安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新的生产力和文化因素的形成,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次大陆进入了早期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左右。在这一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阿特兰吉克拉,一个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

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各式各样的铁器,包括用于砍伐的锛、近战的匕首、耕作的锄头、修整的钳子、狩猎的矛头以及捕鱼的鱼钩。

这些铁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这些铁器进行碳14测定,科学家们确定它们的年代为公元前1025±125年左右。

在印度中央邦的埃兰地区,考古学家们在红黑二色陶器文化层中发现了两件铁器,这些铁器与陶器共存,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铁制品。

经过碳14测定,这两件铁器的年代分别为公元前1265年和前1040年,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古印度冶铁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在南印度,达罗毗荼人也已掌握了冶铁技术。他们的冶铁工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他们不仅能够从矿石中提炼出铁,还能够通过高温熔炼和反复锻造,制造出坚硬且耐用的工具和武器。

这些铁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同时也为战争和征服提供了更为致命的武器。

古印度的冶铁技术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他们不仅掌握了从铁矿石中提取铁的技术,还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冶金工艺,包括炉火的控制、铁水的提炼、以及铁器的锻造和加工。

这些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为古印度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后世的冶金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印度南部的迈索尔、赖丘尔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发现。

在这些遗址中,他们挖掘出了各式各样的铁制工具和武器,包括用于砍伐的斧头、耕作的锹、修整木材的锛以及用于战斗的短剑等。

这些铁器的出土,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印度铁器时代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线索。

在通伽巴德腊河流域的哈卢尔地区,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南印度早期铁器时代的证据,这些铁器的年代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5年。

这一发现表明,铁器的使用在印度南部地区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铁器的使用逐渐在印度次大陆上普及开来。

在恒河上游的密拉特附近,考古学家们也有了重要的发现。在这里,他们找到了一个古代的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铁矿石和熔渣,这些遗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至前8世纪。

这些发现不仅证实了铁器在古印度的广泛使用,也揭示了当时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古印度文献《阿闼婆吠陀》中也多次提到了“黑金属”——铁。这一文献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铁器在古印度社会中普遍使用的直接证据。

铁器的普及,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铁器的普及几乎与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的扩张和开拓同时发生。

这一时期的雅利安人,通过不断的迁徙和征服,逐渐在恒河流域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

铁器的使用,无疑为他们的军事征服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为他们的定居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铁器时代的来临,标志着古印度社会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时期的铁器,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农业生产、手工业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古印度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铁器的普及和发展,成为了推动古印度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生产力获得了新的发展。首先农业生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农业生产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农业生产工具较前进步:早在哈拉巴文化时代已出现了犁,不过那时耕田时使用的是安着燧石犁头的轻犁,或使用木犁。牛已被用于耕田。

到公元前9至前6世纪的后期的吠陀时代,采用了先进的犁耕技术,《耶柔吠陀》反映,当时耕作采用了铁犁头,使用6至12头耕牛牵拉的重犁。这种重犁的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深耕。

其二,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雅利安人的农业经营发生了变革,从主要种植大麦、小麦改变为大量种植需要精耕细作的水稻。

随着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的大量开垦、定居,次大陆出现了水稻的大面积种植。

其三,农业在其他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进步,如在修建水利灌溉工程方面,在农田上开沟作畦,以抗旱排涝。

在作物品种上,这时棉花已大量种植,《阿闼婆吠陀》还提到了甘庶。《百道梵书》说农业生产过程有:耕地、播种、收割、打谷等。

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饲养马、牛等大牲畜,开始饲养大象作为运输畜力。

吠陀圣书中提到了木匠、织工、铁匠、陶工利其他工匠。《耶柔吠陀》中提到的许多手工业中,最受尊敬的是铁匠。雅利安人这时已能制造船舶。

随着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交换也发展了起来。铁器、陶器是主要商品。交换常常以物易物,有时则以牛为货币。

公元前7世纪恒河平原上已开始使用铸币,其中有的是商人行会、有的是部落行政当局发行的。

铸币的形式和重量都不统一,钱币的一面有冲压印记。《百道梵书》、《森林书》等著作中提到被称为“帕拉达“、“尼什卡“等贵金属货币。

《阿闼婆吠陀》中咒语有商人祈求诸神保祐生意兴隆的善咒和诅咒同行竞争者的恶咒,并说经商是有利可图的事业。

在商业交换中,恒河水道成了天然商路,水路的汇合处就成了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并逐渐发展为早期的市镇或城市。

早期的城市是一些交易市场,有的城市则是从筑有堡垒的地方发展起来的,有些是较大的部落行政当局的都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