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yylz.com

晏婴回国后,发现住宅已经被翻新完成。

尽管如此,晏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反而他拜谢了景公之后,选择拆毁了新住宅,并重新修建了邻居的房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晏婴这样做的理由是尊重邻里关系和传统习俗,他认为“不选择房子,只选择邻居”,并强调君子应避免触犯非礼之事,小人应避免触犯不吉利之事。晏婴的这一行为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最终,晏婴恢复了自己的旧宅。起初,齐景公并不允许晏婴这样做,但晏婴通过陈桓子的请求,最终得到了景公的同意。

公元前537年,郑国的子皮访问齐国,晏婴作为齐国的上大夫,多次与他会面。

当陈桓子(即田桓子)询问晏婴为何频繁与子皮会面时,晏婴给出了他的理由:“(子皮)能任用好人(指子产),是百姓的主人。”

晏婴对子皮的评价反映了他对贤能政治的推崇,认为子皮能够任用贤能如子产,因而是值得尊敬的领袖。

到了齐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36年),齐景公计划攻打北燕,并有意将姬载送回北燕。

晏婴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燕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君主,且民心稳定,而齐景公本人贪财,身边的臣子又多阿谀奉承,处理大事不讲信义,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齐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32年),齐国内部发生了四族之乱,涉及栾、高、陈或田、鲍等家族。

在这场动乱中,晏婴保持了中立,没有选择支持任何一方。

面对部下询问是否应该支持陈氏、鲍氏,或者帮助子旗、子良,晏婴均表示质疑,他质疑支持任何一方的好处,并最终决定不参与内斗。

当齐景公召见晏婴时,晏婴才进宫见君。齐景公为了决定是否派王黑用灵姑旗帜领兵作战,进行了占卜,并得到了吉兆。晏婴建议将旗杆砍断三尺后使用,以示谦逊。

五月的某一天,在稷地发生了战斗,子旗、子良战败,随后在庄地再次遭遇失败。国都的人继续追击,最终在鹿门将他们击败。

子旗、子良被迫逃亡至鲁国。随后,陈氏、鲍氏瓜分了败者的家产。

晏婴对陈桓子提出了建议,强调将家产交给国君,认为谦让是德行的核心。晏婴认为,所有有血性的人都有争夺之心,因此不应强行夺取利益,而应以道义为先。

他警告说,过度积累利益会招致祸害,建议不要急于积累,而应让利益缓慢增长。

陈桓子接受了晏婴的建议,将子旗、子良的家产全部交给了齐景公,并请求告老隐退至莒地。

公元前531年,晏婴,齐国的上大夫,踏上了前往楚国的外交之旅。

楚王,早有耳闻晏子的贤名,心中却生出一计,欲在晏子身上一试楚国的威严,甚至不惜羞辱这位来自齐国的贵宾。

晏子刚至楚国城下,便遇到了第一个考验。城墙的正门紧闭,一旁新开的小门低矮狭窄,显然不是为国宾而设。

晏子心中了然,他知道这是楚王刻意安排的羞辱。面对引导他的楚国官员,晏子不慌不忙,语带双关地回应道:“我听说,出使狗国的人方才从狗门入。楚国莫非是狗国不成?”

楚王得知此事,自知失策,只得命令开启大门,恭敬地迎接晏子入城。

随后,在楚王为晏子举办的宴会上,楚王又一次试图试探晏子。酒过三巡,楚王似乎漫不经心地问:“齐国是人才凋零了吗?何以派晏大夫这样的人物出使我国?”

晏子微微一笑,回答道:“齐国派遣使者,自有其深意。最贤能的使者被送往最贤明的国度,而我晏婴,自认是齐国最不才之人,故而被派至楚国。”

楚王闻言,一时语塞,晏子的回答既显示了他的谦逊,又巧妙地回击了楚王的挑衅。

楚王并未就此放弃,他命人押解几名囚徒从宴会中间穿过,高声宣布这些人都是齐国的盗贼。

楚王以此讽刺齐国人的品行,意图让晏子难堪。晏子却不为所动,他缓缓起身,面色平静地说道:“我曾听闻,橘树生长在淮南时,结出的果实甘甜可口,然而一旦移栽至淮北,就变成了酸涩的枳。今日所见,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然?”楚王听后,心中更是惭愧,对晏子的才智和风度佩服不已。

公元前516年,齐国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彗星,这在当时被视为不祥的征兆。齐景公因此感到忧虑,担心其可能预示着国家将会遭遇不幸。

晏婴抓住了这个机会,向齐景公进谏,建议减轻人民的税负和徭役。晏婴认为,通过减轻百姓的负担,可以稳定民心,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从而转危为安。

同年,孔子因在鲁国的政治斗争中失势,逃亡到了齐国。孔子的到来,引起了齐国朝野的关注。

晏婴在这时再次向齐景公提出忠告,建议不要给予孔子封地。

晏婴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和礼节过于繁琐,可能不适合齐国的实际情况,而且孔子的学说可能会与齐国现行的制度产生冲突。

尽管晏婴提出了忠告,但齐景公还是对孔子表示了礼遇,并安排他成为了高昭子的家臣。通过高昭子,孔子得以见到了齐景公。

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孔子提出了他的为政理念,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重要性,即每个人都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齐景公对孔子的话表示赞赏,认为孔子的话非常有道理,并感慨如果社会失序,即使有粮食也无法安心食用。

随后,齐景公再次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关键在于节约财物,这使得齐景公非常高兴。齐景公甚至考虑将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以示赏识。

晏婴再次进言,指出孔子的儒家学派虽然能言善辩,但不适合用来规范国家的法度;他们高傲自大,不适合教育百姓;他们崇尚复杂的丧礼,这会导致财产的浪费;他们四处游说乞求借贷,这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晏婴进一步阐述说,自从周朝王室衰落以来,礼乐已经残缺很长时间,孔子所推崇的礼乐制度过于复杂,不适合作为改革齐国习俗的依据。晏婴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精深,但不是引导民众的好方法。

齐景公听取了晏婴的意见,虽然仍旧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询问有关礼的事,也不再积极考虑将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原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