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宽的话无疑给宋启明指了条路,于是宋启明立刻动身前往了庆都和博陵交界处的军营。
阻拦李自成军队东进的部队,驻扎在一个叫博岭坡的地方,统帅叫闫学林,官从二品,受封为奉国将军,原左良玉帐下大将。
来到博岭坡军营,宋启明表明了身份,很快就在军帐见到了闫学林。
闫学林身高体大,虎目熊腰,一张白脸上有道触目惊心的刀疤,威严中又增加了几分凶悍。
“庆都防疫官,宋启明,拜见闫将军。”
闫学林虽然常年在外领兵,但对宋启明也有所耳闻。他对宋启明的印象是,名门之后,颇有才学。所以在见到宋启明后,对他也颇有几分好感。
闫学林从桌案后站起来,热情的说:“宋大人快请坐。没想到我刚给朝廷上了折子,朝廷这么快派宋大人来了。现在军营中瘟疫肆虐,有将近一半的士兵感染了瘟疫,我已经找了很多郎中,可效果并不明显。你既然是朝廷派来的防疫官,想必对治疗瘟疫有独到之处。”
宋启明拱手说:“我不是朝廷派来的,我现在是庆都的防疫官,主要负责庆都的疫情。不过我倒有治疗鼠疫的方子,给营中的将士们使用。这个方子效果显著,已经治好了很多庆都百姓。”
闫学林瞅了眼宋启明,问:“你不是朝廷派来的,到我这里来所为何事?”
宋启明先把自己的情况先做了简单介绍,然后说:“现在庆都城中缺粮,我是来向将军借粮的。”
闫学林不由得皱眉,说:“你是防疫官,只需管治疗瘟疫,怎么还管百姓吃饭?这种事应该赈灾官员负责。”
“因为鼠疫的传染性,想彻底防治必须要对人们进行隔离。如今庆都已经封城,城内粮食告罄,百姓出城找吃的就会被再次感染,到时我前期的防治就会功亏一篑。现在大明到处都在闹瘟疫和灾荒,让朝廷拨赈灾粮食根本不现实。所以我作为庆都的防疫官,只好到将军这里来求粮食了。”
闫学林正色说:“宋大人一心为民我很钦佩,可我爱莫能助。军粮不能民用。”
“我可以向将军买。”
闫学林摆手说:“宋大人不必多说,我帮不了你。”
宋启明眼睛一转,说:“粮食的事咱们先放放,将军不是说营中很多将士感染了鼠疫,先带我去给将士们治病吧。”
有朝廷任命的防疫官给士兵治疗鼠疫,闫学林自然是求之不得。于是立刻找来随军郎中,带着宋启明去给军营中的士兵们瞧病。
军营的防治措施整体还是不错的,对感染鼠疫的士兵进行了分离,而且治疗鼠疫的草药也很充足。
宋启明查看了几位感染鼠疫的士兵,然后把所有随军郎中找来,手把手的教他们刺血法。
对症的药方配合刺血法,两天后染疫的士兵就有了好转,闫学林十分高兴,为了感谢宋启明特意设宴款待。
“宋大人医术高超,妙手回春。依我之见,你就留在我营中吧。我会上书朝廷,相信陛下也会同意的。”
宋启明笑着说:“谢谢将军好意,我必须要回庆都,庆都城内有三万多百姓,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吃完将军这顿饭,我就要离开了。”
闫学林不舍的说:“宋大人,患病的将士刚有好转,我真心想让宋大人留下来。”
“庆都离这里不远,我过些日子再来。现在庆都城内的百姓已经断粮,我必须去找粮食。”
闫学林叹了口气,说:“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勉强你了。”他举起酒杯,豪爽的说:“谢谢宋大人送来的良方,我替军中的将士敬宋大人一杯。干!”
宋启明也忙端起酒杯,说:“将军太客气了。”
痛饮一杯,闫学林说:“宋大人为粮而来,没求到粮食,还为我解了燃眉之急,作为感谢我可以送宋大人三百旦粮食,粮食虽然不多,也算是聊表敬意。”
古代一旦粮食大约120斤,三百旦粮食相当于三万六千近多斤粮食。这些粮食运回庆都,要是省着吃城内的百姓倒是也能吃十几天。
宋启明再次举杯,高兴的说:“谢谢将军赠粮。”
两人又喝了一杯酒,宋启明说:“将军,我还有一事相求。”
“宋大人请说。”
“能否麻烦将军派人替我去京城送一封信。”
“当然可以。”
宋启明把已经写好的信拿出来,说:“这封信劳烦兄弟送回京城,交给大远镖局的赵大洪。”
“小事一桩,我让人八百里加急,日夜兼程,明天就可送到京城。”
吃完饭,闫学林亲自把宋启明送到了营地外。三百旦粮食已经装上了车,由官兵负责押运。
两人作别,宋启明带着人上路。
在回庆都城的路上,陈寅说:“昨晚闫学林偷偷见了几个人。”
“偷偷?”
“没错,偷偷,后半夜见的。见完后那些人又急匆匆地离开了军营,向西走了。”
“可能是有紧急军情吧。”
陈寅摇头,说:“不是军情。我跟着那些人后面,在半路拦截,结果那些人都服毒自杀了。”
他从怀里拿出一封信,说:“这是我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
宋启明好奇的接过信,下意识的问:“写的什么?”
“不知道。”
把信打开刚看了一眼,宋启明就不由得一愣。
居然是写给李自成的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向李自成问好,字里行间还透着对李自成的尊敬。
信中虽然没提什么敏感话题,但也足以证明,薛长林已经投靠了李自成,成了明朝军中的内应。
想到眼下李自成正在准备率兵东进,宋启明不由得感叹“墙倒众人推”。
朝政·腐败,灾荒、鼠疫,满清攻打山海关,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也都对大明朝虎视眈眈,在如此的内忧外患之下,明朝岂有不亡之理?
宋启明把信撕掉,说:“明朝的气数看来真是尽了啊。”
萧十三笑着说:“朝代更迭是历史的必然。但有一点永远不会变,无论谁当皇帝老百姓也要吃饭。”
宋启明也笑了,说:“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