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考试前一个时辰。
学霸兼贵宾通道。
众学霸们等得百无聊赖,便交头接耳地谈天说地,方唐镜默默听着别人高谈阔论。
却听到有个士子道:
“昨日回到家中,外祖家来人,说了一桩趣事,近来松江府学馆忽然盛行。
据说从士子到蒙童,就连土财主和诸多乡绅,无数人家都趋之若鹜。
以至于原先的先生都不够用,许多学馆都在招请有本事的先生。
学馆给的束脩极高,开到了每年五十两银子的高俸,很是吸引了不少人去应聘。”
“每年五十两!请个举人当先生都够了,松江文风竟如此鼎盛?”众人一片惊呼。
学馆与私塾是不同的,私塾便是学堂,以传授知识为主。
学馆却是后世的新东方这样的机构,一般讲授比较高端的时文和应试技巧,以提分为主。
虽然对于能在这个通道上站着的这些人来说,五十两是个小数字,可对于束脩普遍十几二十两每年的江南地区而言,已经是不可想象的高薪资了。
有需求才有市场,若不是求学的人多到难以想象,又怎可能开到五十两的高薪?
当然,这也说明松江府的整体文化水平在不断拔高。
一般的先生多是老秀才担任,可现在这个价格,说明秀才明显不能胜任,便是一般的廪生怕是也胜任不了,非得举人这样高段位读书人才足以镇得住场子。
这下方唐镜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竖起耳朵细听起来。
那士子继续道:“有个年近半百的老童生也来了,开口便要每年一百二十两银子的束脩。”
一百二十两?还是个……老童生?
不是廪生?不是举人?甚至一般的老秀才都不是?
所有人都愕然无语……
这老童生是穷疯了还是喝高了?
自己难道就没点弊数么?
“正所谓没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此乃奇人也。
东家便小心翼翼地问道:‘老先生你有何能耐,敢索要一百二十两的束脩?’”
“那老先生不客气地回答道:‘鄙人在江泉县花山蒙学教学十余载,松江府第一秀才,今科最有可能中举的方唐镜方大才子就是鄙人……的邻居。方大才子曾言,鄙人的学问足以与其比肩也,功底犹在其之上。之所以一直蹉跎,实乃未逢伯乐,时也命也!’”
呃!方唐镜差点被口水呛死,这谁啊?我有说过这话么?忙问道:
“那老先生是不是姓米?”
士子讶异地应道:“这位朋友如何得知?”
旁人催促士子:“快说,快说,然后呢?”
“据说那方大才子在松江可是文宗一般的存在,东家对老先生的学问自然是深信不疑!”士子连连点头。
众人又是无语,这童生竟然真的当了先生,看不懂啊……
士子继续口沫横飞地说道:
“然后,东家便拒绝了他。东家道:方大才子能中举是不假,可老先生你自己呢?还要多久才能遇到伯乐?且等你过了府试,院试,中了秀才再来任教罢……”
这就等于一点面子都不给了,读书人要考过县试,府试,院试才是秀才,现在这老先生居然只是县童生,距离秀才还差了两条大街,更不要说举人了,这辈子怕是都没有指望了。
在江南,考上秀才的难度一点不比秀才考举人的难度小。
呃……这个转折有点猝不及防,众人一片哄笑。
这才是正常的逻辑嘛!
士子继续道:“然而并没有完,那老先生非但不曾离去,反而又有一番说词。”
众人又大笑,这是何等百折不挠,强大到没脸没皮,求财若渴的心态?
“那老先生道:‘吾乃格物院特聘之社会研究员也’……”
众人又是愕然,什么“格物院”?什么“社会研究员”?
什么乱七八糟的,听都没听说过!
管他呢!世风日下,也许是哪个小社学为吸引人起的噱头名堂吧?
众人又大笑,乡下人没见识,起的名字倒也唬人,庙小妖风大也。
士子眉飞色舞地道:“此言一出,东家大惊失色,连称失敬,大礼请入府内,当场就给了五十两定金,聘为名誉馆长。”
这……
没道理的啊!
笑容凝固在众人脸上。
这老先生应该就是米先生了,方唐镜释然。
想必是松江府已经在大力推广“江泉商品法”“水力大纺车”,“新式纺织法”,“方家镇经验”,“格物法”“化工制物法”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
这些可都是赚大钱,利民利商利家利民生的好东西,早人一步掌握便能早一步发家致富,无怪乎从米先生敢如此有底气,名誉馆长,这还是兼职性质的,也算这家伙找到了一条兑现名声的捷径。
在众人的议论中,龙门开,众人开始排队入内。
这一场,考试经史策论五道。
相比第二场,这一场的难度陡然增加。
第一道策论题:靖倭策。
方唐镜想都没想,洋洋洒洒,就将自己在船上跟徐小公爷说的那些话,挑挑拣拣地整理了一番,润色工整写了上去。
第二道策论题:事父母。
百善孝为先,这道题也很平常,没什么难度。
方唐镜因为前一篇觉得已经很出彩了,不易太出风头,于是这篇文章便尽量平实,贴合主流价值观,整篇文章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没有半点后世的观点。
严格地说起来,方唐镜的文章虽然多了一些后世的鸡汤,但也属于换汤不换药,走的是中庸之道。
可正因为没什么难度,写出来的文章也容易随大流。众考生大抵多是如此。
当然,一样米养百样人,也有个别奇葩是不按套路出牌的。
比如,一位考生便如此承题道:
“夫父母,何物也?”
下面长篇大论,论证为夫母之道。
那知改卷的考官看到此处,便勃然大怒,批道:
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阳配合乃生汝这头怪物也!
第一二道策论题都是平常难度,大家一挥而就。
第三道嘛,就卡住了……
第三道策论题目:鸡。
众考生愕然,这道题目有点不按套路出牌。
说它难吧,也难,因为似乎圣人并没有教导过鸡这玩意是什么?
说它易吧,也易,鸡这玩意天天见啊,太熟悉了有木有!
而且雄鸡一唱天下白,鸡在传统文化里,也是寓意吉祥的一种。
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了,我去啊,几个意思?
这是玩的那一出?
一开始方唐镜也是懵弊的,挠了无数头皮,仍是想不通。
不过李秉的考场兵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每一道题目都不能只看表面,要联系朝政,看到题目背后的含义。
从这个方面着手,方唐镜很快就发散思维,鸡有什么优点,鸡跟朝廷有什么关系么?
这时候超常的记忆就发挥出作用了。
汉代的韩婴便在《韩诗外传》中最早提出“鸡有五德”的说法。
五德,指文,武,勇,仁,信。
头戴冠,所以称“文”,有升官和获取功名之喻。
足如傅距,称为“武”,公鸡便是武将的象征。
敌在前而敢斗,称为“勇”;
见食而呼同伴,称为“仁”;
守夜而不失时,称为“信”。
在各种祭祀中,鸡往往是主力。
祭祖,祭神,祭天,祭鬼,这些都有鸡的牺牲,即鸡牲祭。
而朝廷祭祀的时候并不多,每年举行祭祀最多的反而是皇帝。
皇上为什么要祭祀呢,因为皇上崇道。
而道教中,最尊崇的道人中有一人影响历代帝王极广,此人便是传说中点化黄帝成仙的广成子。
此后历朝都可见有广成子现世点化世人的传说和记载。
因而历代皇帝祭祀广成子也是经常。
在道教典籍《广成仪制》里,有关于祭祀广成子须得用鸡的制式规定:
“夫此鸡者,形如彩凤,声若洪钟,鸣则天地自应,呼则鬼神寒惊……鸡四郎,鸡四郎,五德在宫商,将来替人命,万古永长存。好去好去,善行善去……”
想到这里,方唐镜豁然开朗……
自己揣摩了半天,原来这些考官倒也有意思,竟是在拍皇帝马屁!
这也太不靠谱了吧?
晚节还要不要了呢?
说好的读书人风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