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就能确定一定是董山?”汪芷问。
没有任何情报表明这一点。
方唐镜总不能说是自己从历史里带来的吧?
方唐镜微微一笑道:
“建州左卫一直是爱新觉罗家族世代沿袭,早已根深蒂固,但你可曾听说过有这么一位叫做爱新觉罗.伏当加的人物?
没有吧?再想想,董山此人简单么?
自战败之后他做了些什么?此獠为了换取休养生息,先是向朝廷递上降表,紧接着就是向朝鲜国王称臣,以名义上的臣服取得了与朝鲜的贸易权,这就摆脱了咱们的大部份钳制。
建州和蒙元诸部最缺的是什么?铁!
只此一条,他就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若他安安心心的臣服混吃等死,又何必如此故作姿态?
如今经过十二年的蛰伏和壮大,兵强马壮的他,有可能会被自己辖下一个中小部落的首领吞并么?
若是发生这种事情,邸报里传出的必定是建州左卫诸部混战,而不是静静地推出一个傀儡向朝廷挑战。
这是欲盖弥彰。”
“你的意思是要我现在向皇上禀告此事?”汪芷还是不明白方唐镜是什么意思。
方唐镜摇头道:
“非也,此时向皇上禀告此事毫无意义,朝廷也不会信你的一面之词。
只会认为你年轻气盛,欲擅开边衅。
我断定,此獠定会一面遣使入京求得封号,借此麻痹朝廷。
一面加紧准备,来年开春便可大举用兵,一举突破开原,抚顺,拿下宁远和广宁,如此一来,此獠坐拥雄关,进可攻,退可守,大势成矣!”
“为什么不是此时?”汪芷不解,边患大多在秋冬时节。
秋高马肥正是极有利于游牧民族用兵的季节。
冬天也不错,游牧民族比汉军耐寒,加上冬季汉民一年的存粮颇丰,可以捞一票肥的。
春季春雨连绵,不利马行,选择春季无异于以已之短对敌之长。
方唐镜又摇头道:
“非也,近些年来冬季日长,三月仍未解冻,但接近春耕,朝廷和百姓都不会想到建奴会在此时入寇,正可出其不意,最重要的是,董山的战略意图并非是捞一把就走,而是想攻克重镇,借此立国,所以三月就是最好的时机。行动迅速些的话,不会耽误农时。”
“立国?贼子安敢!”汪芷悚然惊觉。
“有何不敢?女真人从来就不曾真正臣服,尤其自先皇土木堡之役后,大明战力远不如前,诸丑蠢蠢欲动,鞑靼年年犯边,南边有倭寇侵扰,内有流民天灾,女真人若不如此想才是怪事!”方唐镜一脸笃定。
“如此如何是好?”汪芷紧追不舍。
“当然是早作准备,内练强军,外示以松,待使者入京之时,其实也是彼最放心之时,你提一支劲旅,千里奔袭,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一战而收全功!”方唐镜微笑。
汪芷狐疑地道:“你不是最反对我插手军事的吗?为何此次如此积极?”
方唐镜沉吟片刻道:“事关国运,别人我不放心,我心里,最信任,最安心的人就是你!”
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一股莫名的情絮在流动。
汪芷面上一红,这话怎么听着都象是在深情告白。
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雪,一片两片无数片,纯白一片。
四目相对,眼里均有一种温柔的感觉。
天地之间,命运洪流滚滚向前,两人突然发觉,自己可以依靠的竟只有对方。
汪芷轻颤着伸出白皙修长的小手,似是想抚摸对面少年孤独的脸庞。
突然之间,外面传来丽娘的脚步,小手定格在半空。
丽娘手提着一个大火盆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一面跺着脚,“突然就下雪了,讨厌。”
汪芷小手顺势一拍桌子,怒道:
“小贼,休想要转移话题,老实交代十二万两银子喝花酒的事,否则,哼哼,要你好看!”
方唐镜无奈地摸了摸鼻子道:
“通盘我已经有了计划,可计划里还有一个拦路虎和一个大问题,咱们非要将之除去不可!”
“什么拦路虎和一个大问题?”汪芷好奇。
“先说问题,老生常谈了,就是出兵这笔钱的问题。”方唐镜说道:“咱们虽然可以拿得出这笔钱,但不能这样白白拿出来,须得利用好这个机会,争取逼得朝廷同意开海禁。”
皇上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是不会不同意开海禁的,难的就是朝廷里的那些大佬。
但此时财政捉襟见肘,利用得好了,很可能就可以一举打开僵局。
“好,听你的。”汪芷没问方唐镜的计划,她相信这小贼早已想好了什么损招。
“我虽然有几成把握,可也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要注意某些清流,买直求名,很可能釜底抽薪,坏了国家的大事。”方唐镜说道。
“不可能吧?什么釜底抽薪?”汪芷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可以破坏国策。
方唐镜冷笑道:
“不可能?你真是把文人的节操想得太好了!比如一把火烧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海图,你让朝廷开海禁还是不开海禁?”
这……汪芷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这种事情,那些清流绝对做得出来!
此时距离郑和七下西洋并不算遥远,许多人还能从祖父辈的口中得知当时的荣光。
无数大船纵横七海,无数奇珍从海外流入大明,无数人随着郑和出海建功立业。
北京城是怎么建造起来的,至少有一半的资金是由海外贸易得来的。
事实上,历史上此时的兵部尚书项忠,正是鉴于大明国力日疲,再次上书,要求重开海禁,贸易西洋。
朝廷立马吵得不可开交。
以项忠为首的一班大臣们以为,眼下沿海倭寇横行,正是禁海之弊,朝廷更应该延续成祖的国策,建立无敌舰队,横扫沿海,并且与西洋诸国贸易,以利国家。
如此一来,既可横扫海贼,也可增加与各国的贸易,互补有无。
而反对开海禁的官员,却认为下西洋乃是一大弊政,于国无补,劳民伤财,徒耗人力国力。
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部份人并不明白。
这里面主要是因为成祖时郑和七下西洋,大部份好处都是皇家独吞,朝廷连汤都没捞上几口,所以史书里记载郑和七下西洋之举,多贬少褒,以至于后世人以为下西洋乃是劳民伤财之举。即便明白其中原因的官员也不会明说,但却是极力阻止者极众。
历史上要求下西洋的一派得到了成化皇帝的支持,且事情已经开始筹划。
可就在此时,刘大夏却是当真来了个釜底抽薪,直接,将当年郑和出海的舆情和地图等等资料全部销毁,以至皇上命人入库搜索却没有半点结果,结果再下西洋一事不得不就此作罢。
经此一事,刘大夏功成名就,众皆言刘大夏为国直言,不畏权贵和打压。
刘大夏自此名声鹊起,到弘治朝时更是官运亨通,老本一直吃到入土那天。
而项忠在大怒中向宫中上书,欲将刘大夏治罪。
可在无数清流的正义声援之下,成化皇帝不得不选择了息事宁人。
堂堂兵部尚书项忠不得不因此致仕。
属知历史的方唐镜绝不会允许此事发生,所以他郑重地对汪芷说道:
“不管你以什么名义,最好等会就亲自跑一趟兵部,将郑和下西洋的所有资料全部转移到西厂,有备无患!还有,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带齐人手,同时一定要防备一个叫‘刘大夏’的人,此人做事干脆果断,在清流中名声很大,很可能会坏事!所以一定要快准狠,打所有人一个猝不及防!”
“好,我呆会就去办。”汪芷郑重回应,然后又问道:
“还有那拦路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