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继续打下去,徐浚亭等人说不定都能带领兵马打进西夏之中,将西夏收归囊中。
西夏自然是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的,所以西夏不得不宣布投降停战,至少这样,他们还能保留西夏的地盘。
投降自然不是这么容易的,西夏赔偿了十万只得牛羊,算是补偿大宋的损失,当然这个赔偿也是上报给皇上之后,经过皇上同意的。
相信经过这一次,西夏短时间里是不可能再次进犯了,就是这赔偿的十万只牛羊都需要很久才能才能养起来,更何况在战争之中还损失了大量的士兵,让他们的兵力一下子下降了很多,不然西夏也不会选择投降。
战争已经全部结束,在赔偿拿到手之后,徐浚亭以及王韶等就带领兵马班师回朝。
打了胜仗回城的路途中所有人都是开心的,回程的途中也比离开的时候轻快很多,士兵们的情绪也比出征的时候要更好。
而他们回到汴京的时候,百姓们也夹道欢迎,欢迎他们回来,当然,这种待遇只有将领和少数的士兵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士兵在回来之后都回了城外的军营里。
大获全胜,皇上虽然没有出去迎接,但在这种日子中,皇上是必须要宴请百官庆祝的,怎么说这也是值得举国欢庆的事情。
所以当徐浚亭等人到达皇宫后,就被留了下来,参加庆祝宴会。
“这一次对抗西夏获得胜利,并且还有大量的赔偿,让我们敬王将军,还有国师…”
皇上当先举起酒杯,百官们自然也跟着举起杯子,徐浚亭和王韶也不例外。
当然他们也说了一些自谦的话,这杯酒喝了下去以后,所有人坐下,宴会才正式开始。
虽然,徐浚亭并没有写奏折讲述前线到底是如何作战的,可免不了的还是有人会把这些事情给传回来。
所以朝中上下都知道,这一次之所以可以取得这样的胜利,都是徐浚亭的功劳,最大的功臣也是徐浚亭,所有人都在心中暗自猜测皇上到底如何会奖赏徐浚亭。
“国师,这次大获全胜可是多亏了你和王将军,不知可否讲讲你们的作战过程,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有官员这个时候突然提议到,当初让他们出征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去,毕竟自己有几斤几两,大家都是清楚的,别的不想跑到战场上去送死。
而现在徐浚亭他们获得了胜利,这些坐在朝中的大臣们也对战场上的一些事情好奇起来,听别人转述的到底不如听本人说的更直观。
徐浚亭之前就想过要把功劳都推到王韶的身上,可他也没想到,西夏最终决一死战的时候却选择了他,也正因为他跟西夏的那一战,导致了西夏最终的失败,可以说最大的功劳都在他的身上。
他的心中非常的清楚,这样的功劳这会让皇上心中不舒服的,所以这样的功劳他并不能任下来:“这一战能够胜利,还是多亏王将军的计策好,上了战场我才知道,王将军比我厉害很多,我觉得还是让王将军来讲更合适。”
徐浚亭将这件事情推到了王韶的身上,那个官员随后就看着王韶,王韶不知道徐浚亭为何这么做,也还是这样说了一些战场上的事情,满足了官员们的好奇。
而在王韶讲述的时候,徐浚亭在一旁补充,总是有意无意的把所有的功劳都算到了王韶的身上,表示自己并没有多少的功劳。
百官对于这个情况有些不解,因为他们心中都很清楚情况,不过将于皇上在这里,也没有人将自己心中的疑问给问出来。
等着王韶讲完以后,皇上趁机开口了:“这一次多亏王韶将军,才能够将失地都给收复,赏…”
皇上借着这个机会赏了王韶,给他官升一级,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田地之类,其他的也或多或少的有各种赏赐,至于徐浚亭却只有一点儿金银珠宝,可以说皇上这算是基本上忽略了徐浚亭的功劳。
由此也让百官们明白,徐浚亭之前为什么要那样做了,原来是看出来皇上的心思了,从这里也能让百官们明白,皇上这是对徐浚亭不满。
具体为何他们并不清楚,毕竟徐浚亭这一次功劳如此之大,皇上都能够当看不见,那这可是真的不喜,否则皇上也不会如此做了。
百官之中虽然有人心中不满,皇上这样做实在是有些不公平,可他们也不敢在此时说什么,这要是为徐浚亭说话,弄不好可是要被皇上罚的。
王安石倒是不怕,就提过徐浚亭的功劳,皇上还说要赏赐,虽然最终也没有赏赐,但他不介意再次提醒皇上一下,不过还没有等到他动,就被徐浚亭给按住了,男子用眼神示意让他不要说。
因为有着徐浚亭的阻拦,最终王安石也什么都没有说,既然之前徐浚亭都主动将功劳全部都推到了王韶的身上,那么皇上有着这样的做法,想来徐浚亭心里也是有预料的,叹了一口气后,王安石心中五味杂陈。
别人不敢表现出不满,在这里,有一个人完全可以将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来,而这个人就是高太后。
她确实对皇上这样的做法心中不满,不管它是否能将徐浚亭给拉拢过来,徐浚亭这一次上战场获得了大量的军功是事实,而且也确实是因为徐浚亭,他们最终才能够如此容易的获胜,既然确实做出贡献就该嘉奖。
皇上却几乎并没有嘉奖徐浚亭,还顺着徐浚亭的说法,直接就把功劳都安在了王韶的身上,这让高太后觉得,皇上这样做会含寒了大臣们的心,这样做的话,以后还有谁会主动的去战场上呢?
而且这次还是徐浚亭主动要求出征的,太后觉得当时可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可太后也无法当着百官的面去反对皇上的做法,最终心中不满的太后提前离开了宴会。
在太后离开后,酒足饭饱以后皇上让众人作诗,徐浚亭看到了慧妃,决心做个了断,不再和慧妃纠缠,作诗一首表明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