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第二个方法……或许才是根本之法。”

苏文塘想到了前世,街边卖的烤红薯,和餐馆里最常见的土豆。

这才是封建百姓能吃饱的关键啊。

苏文塘回过神来,开始说第二个办法。

“这世上有两种作物,一种叫做红薯,还有一种叫做土豆,如果地里能够种上这两样东西,百姓就能勉强吃饱。”

土豆和红薯虽然依旧不能让百姓富足,但在灾荒年间,却真的能让许多百姓还有口吃的,不至于饿死。

明代由于小冰河期的原因,大灾很多,旱灾冰灾频发。

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路有冻死骨,遍地皑皑白骨,悲凉至极。

但是有了土豆,红薯也许真能让大明再存活百年。

“红薯,土豆?这是何物?亩产多少?”

朱棣疑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人,他确实没听过这两种植物。

“这是两种农作物,红薯亩产至少千斤,土豆至少两千斤。”

朱棣一听就呆住了,这世上有超过千斤的农作物?!

如果真有,那这就是神物啊!

如今江南水稻,亩产多的不过五百斤,最高也才六百斤,而且去了壳,成了稻米也就四百多斤。

而千斤?那是老百姓一辈子都没听过的数字。

苏文塘说的很保守,实际上,红薯和土豆的产量要比他说的翻倍再翻倍。

红薯和土豆高产时达到万斤都并非不可能!

只不过那也是特例,但一般来说红薯至少也有个四五千斤的产量,土豆更惊人,至少六千到万斤。

“真有这样的东西?!”朱棣再三确认。

苏文塘猛的点头:“真有。”

“这种东西在哪里?朕……我带人去抢过来!”

朱棣没怀疑苏文塘说谎,毕竟有了第一个方法作为铺垫,在说出一个类似神仙志怪一样的仙物也没什么必要。

“这我就不知道了,只是从古籍中查看到只言片语而已。”

苏文塘可不敢说,那东西现在就在大海的另一端,毕竟以现在的航海技术,横跨太平洋简直是痴心妄想。

而黄大学士可是内阁官员,要是他和皇帝说了这事,永乐皇帝脑袋一热,派三宝太监横跨大洋。

那他可就罪过大了。

三宝太监说不定要因他而死。

更何况现在找到了红薯和土豆,其实产量可能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现代农业中,土豆和红薯能有那么高的产量,都是因为一代一代改良过来的。

苏文塘只能指望自己那破系统能早一点把改良版红薯和土豆给抽出来了。

朱棣眼中的失望一闪而过,但很快又恢复如常,只是心里已经起了寻找的念头。

若是这两种东西真如苏文塘说的那样,那就是把整个大明翻过来都得找到。

还得让三宝太监去找,出海去找!

不过即便让三宝太监去找也注定会让朱棣失望,红薯和土豆离大明太远了。

“你这小崽子到真的见多识广,而且还写的一手好字,作的一手好诗啊!”

朱棣收起关于红薯和土豆的念头,转头开始说起苏文塘的书法来了。

现在整个应天府内,已经有不少文人开始吹嘘苏文塘的书法和文采。

只是因为原稿已经被朱棣得到,应天府中的众人对最近兴起的书法大家苏文塘实在一无所知。

只是那首诗,确确实实在应天府内传遍了。

如今如果有人不知道这首诗文,那一定会被周围读书人给鄙视的。

苏文塘对黄大学士知道自己是诗文作者一事并不感到奇怪。

毕竟前两天他身边可是跟着一位锦衣卫。

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是锦衣卫查不到的啊。

“诗文小道而,没什么值得夸赞的。”

苏文塘也想吹啊,但关键这诗不是他写的,别人吹起来他心虚。

“以你的才华,可是拜了名师?才能写出这样的字,作出这样的诗?”朱棣询问到。

他对大哥子孙的学业问题很重视。

“没有老师,都是自己瞎琢磨的。”

“哦……是这样啊。”朱棣沉默,心中莫名感觉不好受。

苏文塘确实没有老师,苏家的条件不允许他正经读书,只是在坊市里的社学里学过一些东西。

但是这些东西到现在早就忘的差不多了。

朱棣盯着苏文塘,心里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些酸酸的。

身为天皇贵胄,不能有个正经身份也就算了,但是却连一个正经老师都没有。

说实话,朱棣感到朱家还真是亏欠了苏文塘太多。

若是大哥还在世,苏文塘必定从小得到优渥的教育,一路有名师指点,而不会如现在这样,只靠自己琢磨学问诗文。

但既然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苏文塘的书法,诗文却依旧显出了天赋。

这真的说明大哥这个后代的不凡了。

既然不凡,又是朱家子孙,那我便要好好培养!

朱棣沉默良久后忽然对苏文塘问道:“你可想拜一位名师?”

苏文塘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

什么意思?这是要给自己介绍老师?

这年代,天地君亲师可不是说着玩玩的,而是实打实的关系。

一旦拜了某人为师,那真的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是天然的党羽、朋党。

明朝时,一般若是老师出了事,他的弟子一般也会被下大狱。

这是比乡党更亲密的党派体系。

如严嵩之流就是弟子众多,将自己的弟子安排进了各部,才成为权臣中的权臣。

“算了,拜名师太贵了。”

“束脩和一切费用我来出。”朱棣立刻说道。

“这不太好吧。”苏文塘犹豫。

他当然想拜名师了,不是因为真想学什么儒家大法,而是因为拜了名师就多了一分底气啊。

越是名气大的大儒,将来搬出这快招牌,别人才会越忌惮。

处于这样一个封建朝代,没有几个身份傍身,可是走不通的。

虽说明朝的大儒大部分结局都不咋好,但是也不影响自己只是一个白身。

自己又不做官,他们下场惨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没什么不好的,小崽子我和你一见如故,你就把我当成家里的至亲长辈,长辈给小辈找个老师不是很正常吗?”

“再说了,你写了那么好的诗文,不找个名师好好学学真是可惜了。”

朱棣再次问道:“到底想不想拜师傅了?痛快点,像个爷们!”

苏文塘这次没再犹豫:“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