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大人,王公公来了,说有急事找您。”
太阳已经晒屁股了,吴云还在憨憨大睡。
经过昨晚的教训,丫鬟杨若韵又不敢叫他起床,但现在王承恩都过来了,她只好硬着头皮敲响了房门。
良久之后……
房间内没有动静。
什么情况?
杨若韵严重怀疑吴云只要睡着了,雷都打不醒。
没办法……
人家王公公可是在外面等着的,她只好推门而入。
可她一进去……
她的俏脸瞬间红了起来。
“大人……国师大人?”
杨若韵来到床头,在吴云耳边轻声呼喊。
“嗯。”
吴云也是醉了,睡觉都能听到杨若韵的呼喊。
他感觉杨若韵都快成他的心魔了,从昨天洗澡到睡觉的时候,她喊大人两个字不止上百遍。
嗯?!
这声音怎么如此真实,仿佛在耳边喊的,还带有女人气息。
吴云猛地睁开双目,只见一张笑容迷人的脸庞靠了过来。
他下意识抓住棉被,遮挡胸口,愣了愣,询问了一句:“你……你想干嘛?”
看到吴云的那样儿,杨若韵都觉得好笑。
她敢断定,眼前的小男子应该还是一个“青头仔”。
“对不起大人,我敲门,你没反应,小女还以为你出事了。”
杨若韵赶紧做出解释:“所以小女才连忙进来,看到你没事,小女就放心了,来,大人,小女为你更衣。”
说完,她便主动揭开了吴云身上的棉被。
可下一秒……
两人都愣住了。
吴云盯着眼前自己的私人地方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倒是杨若韵率先开口:“大人,请速速更衣吧,王公公在外面等候很久了。”
“行了行了,我自己来,你赶紧出去。”
吴云反应过来,一把抓起棉被赶紧遮住令人尴尬的东西。
“大人,还是让小女为你更衣吧。”
杨若韵坚持道,毕竟,她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不是?
“出去!”
吴云手指一点门口。
介尼玛!
这丫鬟也太体贴了,让他有点不适应。
而且,他可不想让女人随便进入自己的卧室,这要是传出去,说国师大人居然和一个丫鬟发生了什么,他的节操岂不是碎了一地?
不多时……
吴云穿好衣服便来到了外面。
王公公看到吴云出来了,赶紧起身打招呼:“见过国师大人。”
而后他瞄了一眼杨若韵,对着吴云说道:“不知国师大人昨晚睡得可好?有没有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啊?”
好玩的事情?
吴云顿时一愣,暗呼这死太监那造孽的玩意儿都没有了,还对男女关系这么感兴趣。
王承恩靠近吴云,小声道:“国师大人,这丫鬟可会伺候人了,你要是有需求,她不会拒绝的。”
“咳咳……”
吴云尴尬的咳嗽两声,直接避开话题,问道:“王公公这么早来这里所为何事?”
“是皇上让咱家过来的。”
王承恩给出原因:“一是让咱家看看你住在这里习不习惯,二是火器专家毕懋康老先生应该快到了,让咱家接你去宫里。”
“这么快?”
吴云眉毛一挑,他还以为毕懋康老先生要下午才到,没想到早上就来了。
他也不敢再耽搁,吃了早餐便和王承恩进宫。
暖阁。
皇帝老儿一大早就起来了,正在埋头批阅奏章。
“微臣叩见陛下。”
吴云来到暖阁之后,直接行礼。
见到是吴云来了,朱由检赶紧放下手里的事情,上去查看前者手上的伤势。
“吴云,你手上的伤没事了吧?”
吴云摇了摇头,“多谢陛下关心,一点皮外伤而已,不碍事。”
随后直接进入正题:“对了,毕懋康老先生呢?”
“我让兵部尚书孙传庭去接了。”
朱由检回答了一句。
毕竟毕懋康老先生一大把年纪了,让大明高层去迎接他,也算对他的尊重。
没等多久,毕懋康和孙传庭两人便出现在暖阁。
“草民毕懋康参见陛下。”
毕懋康上前一步,匍匐在地,毕恭毕敬行礼。
“毕老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朱由检赶紧把毕懋康扶了起来,很是尊敬:“让你连夜赶来京城,毕老先生你辛苦了。”
毕懋康笑着摆了摆手,恭敬道:“陛下这么急招我进京,想必是陛下遇上麻烦了,只要草民还有一口气,也要为陛下,为大明分忧。”
“毕老先生,来,给你介绍一下。”
朱由检手指一点吴云:“这位是吴云,大明未来的国师,朕现在最信任的人。”
毕懋康来到吴云面前,拱手道:“草民见过国师大人。”
虽然毕懋康已经是古稀之年,但精神依然抖擞,给人一种道骨仙风的感觉,想必他在家也没闲着,专门研究伤脑的火器。
就像后世,那些喜欢搓麻将的老年人很少得老年痴呆一个道理。
大明能有毕懋康这样的火器专家,吴云发自内心的佩服和尊敬。
他客气的回了一句:“毕老先生舟车劳顿,也别站着了,赶紧坐下来聊。”
“真是没想到,草民到了这个年纪,还能派得上用场,能为大明尽最后一份力,我也知足了。”
毕懋康坐了下来,发出一声感叹。
只是他话锋一转,看向了朱由检疑惑道:“陛下,草民记得在我回家种田之前,给了陛下一本《军器图说》,只要大明按照上面的教程升级火器,那么,火器装备这方面应该就没我的事了,不知陛下这么急着招我进京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闻言,朱由检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毕老先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你确实给了朕一本《军器图说》,但这玩意儿不但朕看不懂,其他火器专家也搞不懂啊。”
“也因为如此,大明的火器装备从你离开朝廷之后,就没再升级过。”
毕懋康:“……”
他愣住了。
真没想到,大明的火器装备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难怪干不过建奴,灭不掉流寇。
看来是有原因的。
只是毕懋康没搞懂的是,他写的《军器图说》一点也不复杂,稍微懂一点火器知识的人应该看得懂啊。
崇祯皇帝怎么说那些专家也看不懂呢?
真是奇了个怪了。
当即!
毕懋康就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朱由检也是无奈,只能说后来的那些专家还没达到毕懋康的水准。
“毕老先生,你觉得奇怪,朕就觉得更奇怪了,朕很是怀疑现在的这些专家能当上专家全靠一张嘴,却没有一点实际能力。”
吴云听闻,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陛下,话也不能说死,毕竟毕老先生是难得的火器专家,他研究出来的东西很是前卫,就算相关火器专家能看懂一二,但想要了解其精髓,那可能就不行了。”
现在不是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吴云直接进入正题。
他看向了毕懋康,询问道:
“毕老先生,你可知道,现在大明依然使用的是火绳枪。
据我所知,火绳枪有很多缺点,不但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且精度差,有效射程近,一百米开外的话,火绳枪一点用处都没有了。
还有一个关键的缺点,那就是火绳枪的开火,居然要二十五个步骤。
如此反锁的开火步骤,等士兵还没开火,敌人怕是已经杀了过来。”
吴云做出点评:“可以说,有时候火绳枪的使用不但没有给我方增加胜算,反而成了失败的一个因素,特别是面对建奴的八旗铁骑,火绳枪就更派不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