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会盟的消息当然也很快传到了袁术这里,不过一二日,邀请袁术参加的使者也到了。
这种凑热闹的好机会,袁术自然是不会拒绝,很爽快的答应了,并留下一万人补充给张勋留守阳人一带防御大谷关一带可能会趁袁术参加会盟而搞事的李傕郭汜。
在一切安排妥当后袁术便带着剩下的两万与孙坚所部两万人穿越豫州前往枣酸参加会盟。
此次会盟的发起人是渤海太守祁乡侯并自称车骑将军的袁绍。
桥瑁假冒朝中三公的名义写书信号召天下讨董。以提供联军的合法性。
刺董失败的曹操也不知道从哪搞来的天子密诏给他,让他纠合天下诸侯讨董。
虽然二人的所谓密诏书信的真实性,天下人也都心知肚明,但是出于对董卓的厌恶,谁也没有站出来拆穿质疑。
前来会盟的诸侯主要有,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自己、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相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北平太守中郎将都亭侯公孙瓒、丁原旧部上党太守张杨、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等各有部众万人。
还有关东中原各地的一些郡守也前来参加,或带本郡郡兵参加讨伐,或负责提供粮草后勤,河北的数十个郡守便很早与袁绍歃血为盟了。
此时曹操依附于张邈帐下,算不上独立的一路诸侯。
孙坚亦然如此,依附于袁术提供钱粮,所以其实也算不上独立的一路诸侯。
马腾是最早叛乱的一批,目前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叛贼,而且远在西凉,自然是不可能来的。
所以满打满算,实际也就十四五路诸侯。
此外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义军地方豪强大族也前来参加会盟想趁机凑个热闹,带来的兵力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上万都有。
不过他们大多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和合法性(官职),只能依附于某一路诸侯。
名声最大的袁绍就接收了足足一两万义军,甚至快要超过了他原本的兵力,袁术也接收了有万人规模的义军投奔,其他各路诸侯也相继接收不等规模的义军纳入自己麾下加强军力。
诸侯联军声势浩大,足足集结了有三四十万兵马于枣酸一带驻扎,连营几百里威慑洛阳,就连袁术都不禁感叹,这几十万人扎营安寨就是不一样,营连营,帐连帐的一眼都望不到头。
“如果真是厮杀起来,会是何等的壮观啊。”
不过诸侯联军众有几十万,却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作为,最大的原因就是其中大多数诸侯都心怀鬼胎,精于算计,以至于谁都不乐意出力,最后全做鸟兽散了。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这等场景属实是壮观。
如果自己日后能够统领如此规模的大军,就是死上八百回都值了。
这简直就是男人的至高浪漫啊。
不同于袁术的感叹,洛阳的董卓得知后却是大惊,为了抵御对抗诸侯联军,董卓派遣逃回洛阳的吕布领步骑数万为先锋前往虎牢关,随后集结大军亲自统领前往虎牢关坐镇。
因为袁术先前大败了一次董卓,所以此时袁术的名望与之袁绍其实也差不了太多了,虽然仍不及袁绍,毕竟是几十年养望来的,但是如今投奔袁术的义军亦不在少数。
袁术带过去的南阳兵两万人如今已经增长到了四万余人,袁绍原本渤海军两万接收数万义军后如今也有四五万之众。
就连孙坚都因为曾经随袁术大破董卓,两万孙家军也接收了有万人规模的义军达到了三万余人。
关东众有三五十万,对外号称有百万之众。
兵力已经远远超过朝廷所能控制的军队。
董卓见到关东反对自己的势头越来越强大,也终于是害怕了。
便派遣了朝中官员前往各路诸侯处劝降安抚,服个软,想要和平解决。
帅帐内,正在袁术与杨弘等人商议军事之际,董卓派来的朝廷大臣九卿之一的少府阴循走了进来。
见到阴循走进帅帐,袁术放下竹简,摸了摸嘴边的胡子冷笑一声。
“汝是何人,来某帅帐所为何事?”
阴循对袁术作揖行礼道;“在下朝中少府阴循,今奉朝廷之命来请将军退兵。”
袁术冷哼一声;“退兵?老贼欺凌王室,擅行废立之时,岂会料到今天?”
“将军如若此时退兵,朝廷可既往不咎。”阴循没有直接回答袁术的问题。
袁术有点想笑,此时朝廷才是求和方吧,怎么还摆谱。
我要揍你,你感觉打不过我,就吹NB说你现在认错不打我了,我就对你今天要打我这事既往不咎。
这不扯淡呢吗?
“我等大军百万,岂是老贼遣汝三言两句就能退兵的?”
“岂不沦为笑柄。”袁术冷笑一声,不过说完就突然感觉不太对。
好像历史上讨董联盟还真就是笑柄……
“将军所言差矣,如若两军厮杀,大动干戈,以至百姓受苦,中原大地化为灰烬,这难道是将军所愿看到的吗?”
“若将军能够退兵化干戈为玉帛,相国愿加封将军为……”
“闭肛!”
阴循有些懵逼,闭肛是啥意思,他没听说过,难道是什么新词汇吗?
袁术也感觉有些不对,阴循估计是听不懂这啥意思。
“住嘴!”袁术又说道。
袁术深知此时如果接受董卓给的好处,无异于自绝于天下士族,成为士大夫联盟的背叛者,以后被人人得而诛之。
一向精于算计的袁术又怎么会干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
所以必须要跟董卓撇开一切关系,尽管他曾经接受了董卓给的后将军官职。
但那不一样,那会董卓封的人多了去了,韩馥袁绍等一众关东诸侯郡守州牧基本都是董卓封的,所以谁也不好意思因此瞧不起谁。
如今大家都和董卓彻底撕破脸了,要是袁术还拿董卓的好处,那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叛徒了。
“既是不想大动干戈,老贼就速速献上项上首级于联军帐下,并将朝廷还给天下,某等自会退兵!”
阴循有些无语,如果换和平的代价是董卓的脑袋,这和不死不休有什么区别……
“将军……”
“汝也是朝中之臣,久食汉禄,不思报国,安汉兴刘,却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阴循也很委屈,他家小全在洛阳,他要不照着董卓的意思干,董卓就杀他全家。
他能有什么办法……
不等阴循反驳,袁术便起身大声道;“来人!”说罢,两名甲士走进帅帐对袁术抱拳行礼;“在!”
“将这逆臣贼子拖下去斩首,派人将首级送到洛阳!”
“将军,阴循无罪,阴循……”还没等阴循继续辩解,便被两名甲士强行拖拽了下去。
“饶命啊,饶命啊,阴循只是被迫奉命行事,实无罪啊……”拖下去路上的阴循求饶道。
在袁术处斩阴循的同时,袁绍韩馥等诸侯也相继处斩了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瓖等董卓派来劝降诸侯联军的大臣。
只有大鸿胪韩融因德高望重,在朝中士大夫联盟里名声比较好而免于一死,被联军关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