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年龄还小,而且并无丝毫功绩,又没什么名士的身份在身,不宜上来给太大的官,从事这种最低级的普通幕僚就足够了。
总不能袁术一声令下,给郭嘉封个中郎将吧,那袁术手下那群老人还不得炸了锅。
我们跟你几十年才捞到这种职位,凭什么这小子刚一来就和我们平起平坐甚至在我们之上?
真这么搞,会让原先的老人们寒心的。
或者是他原本就有实力。
比如谁谁谁带几千上万兵卒来投奔袁术,这种属于带资入股,封大官是必须的。
陈群戏志才属于当地名士了,已经出名了,郭嘉就是一个没啥存在感的普通士子而已。
郭嘉对此也是并没有露出不满,总体上他还是比较满意的,他才不过刚刚二十岁,就能跟袁术帐下那些三四十的人做同事,已经很不错了好吧。
安顿好郭嘉,就在袁术感慨收获颇丰准备美滋滋的返回南阳的时候,豫州刺史孔轴病逝的消息便传到了阳翟。
孔轴病逝,朝廷短时间内不会迅速派人去接手,所以此时豫州事实上成了无主之地,各郡国只能暂时各自为政。
就算派了,袁术也会让他在路上出那么点意外。
刘表他就整过,南阳是荆州北大门,刘表要想上任,就得走南阳。
袁术刚应付完孙坚刚到宛城,屁股还没坐热就下令各地通缉刘表,抓来赏千金。
结果是万万没想到,刘表把家眷团分开运,自己单骑去的。
而且袁术整合南阳各地也用了一些时间,下的命令人家不认,还得是派兵去吓唬才愿意归顺。
这会,刘表早跑了。
最终导致了袁术夺荆州为家的美好愿望破产。
而如今,豫州对袁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大汉最为富庶的地方,也是他做梦都想得到的根据地。
孔轴病死,豫州无主,这么好的时机袁术又怎么会错过呢?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袁术当机立断表奏孙坚为豫州刺史,与之相对,互换,孙坚也表奏袁术为荆州牧。
二人就这么政治互吹互捧。
当然,朝廷方面肯定是不会同意的。真让袁术和他小弟占了荆州豫州两个大州,袁术还不得翻天。
不过袁术也没指望朝廷能同意,反正我自称是荆州牧,你爱同意不同意,不服可以派兵来剿灭我。
很明显,朝廷目前并没有这个实力。
他要有就不会迁都了。
袁术将孙坚留在了颍川,和李旻共事管理豫州,孙坚掌军,李旻掌政,自己率领大部队返回南阳。
主要是他害怕带孙坚去打刘表,真会来个死于弓箭之下。
孙坚多少和刘表黄祖这些人犯冲,最好还是不要让他们直接接触的好。
要是孙坚还像历史上那样死了,自己不白穿越了。
目前,事实上,袁术的势力范围已经蔓延到了豫州。
李旻也不知不觉的成为了袁术的手下小弟。
当然,豫州大部分郡国是并不承认袁术封的孙坚这个豫州刺史的地位的,只有颍川郡目前实际归属袁术管辖。
还有汝南郡西部接壤颍川的部分地区,差不多七八个县,也上表归附袁术。
豫州大约近一百个县级行政区,目前袁术占了颍川全郡十二县,加上汝南归附的一些县,大约掌控了豫州五分之一。
加上南阳,目前归属袁术管理的地盘大约有两个郡加部分汝南,有五十六七县邑。
管辖人口近五百万,事实上是一个中州之力了。
原孔轴的豫州军三万,在讨董结束后返回豫州的路上因为孔轴病死,沦为无主之军,一时之间大乱不知所措,被袁术趁机收编代管。
并将鲁阳驻扎的张勋调到了颍川北部,并将孔轴的三万豫州军剔除一万老弱后,剩余的两万精壮补充给其。
负责防御洛阳与兖州方向。
一定程度上制衡孙坚,防止孙坚发展成彻底独立的军阀。
程普也被调回了孙坚本部。
孙坚被安排到了汝南郡的袁术地盘,以威慑汝南各县邑,亦或者是伺机抢占地盘。
孙坚到汝南不久便收到袁术的命令指示攻打汝南官府,孙坚得令后即日便率兵出击,现任汝南太守闻风丧胆,携郡中官员离开治所,逃亡到汝南南部的新蔡办公,孙坚入驻郡治平舆。
在当地袁氏支持袁术的一派的支持下。
很快,汝南西部,西北部,中部县邑大多归顺孙坚,汝南三十余城,将近二十个已经被袁术占领。
孙坚派轻骑到袁术处,请求以堂弟孙静为汝南太守,袁术欣然同意。
汝南是袁氏的老家,袁术在那的根基除了袁绍或者袁氏其他继承人之外,几乎没人能撼动的了,给了孙坚的人做也没啥事。
只有袁氏才能打败袁氏。
此时,袁术军的武装力量基本为;颍川北部一带驻扎的张勋军约三万,汝南郡的孙坚军四万(汝南招兵一万),南阳方面的乔蕤军两万,袁术本部五万,李旻麾下的颍川郡兵一万。
袁术势力下的兵力大约有十四五万众。
直接归属袁术管辖的就有十万人。
安顿好一切后,在颍川待了有一个月的袁术终于是回到了南阳。
回到南阳甚至没有来得及停歇,袁术便直奔新野对抗刘表的前线。
袁术回来的消息也是很快传到了荆州军那。黄祖,蔡瑁,张允三人在得知袁术亲自将兵前来的消息后大惊,连夜烧了营寨准备撤军到朝阳固守。
却被细作告知乔蕤,乔蕤连夜派麾下数百轻骑奇袭,三人忙于撤退避开袁术,并没有和乔蕤过多纠缠,以至于被抢去了不少军械物资。
只得狼狈的逃回朝阳。
另一边,后方的刘表又募兵了一万多人,镇压了一些潜在反对势力后,便率兵北上与黄祖等人会和,合兵后,荆州军共有步骑七万,号称三十万,屯驻朝阳,从南郡开始连营百里,作势要与袁术决战。
新野县衙内的袁术听闻刘表起兵,也是完全不虚,召来一干文武商议后,拍案而起;“即日起南阳全军六十万,南下迎战刘表!”
当然,六十万只是袁术吹的,实际上他满打满算也就七万人,和刘表兵力差不多。
“主公,我们哪来的……”刚跟随袁术的戏志才有些疑惑,站了出来刚要开口,却被袁术一眼瞪了回去,“咳咳咳……”
众人见此也是心领神会,六十万的意思是说全军出动,吹个叫六十万牛逼而已。
刘表与袁术决战的消息没多久便传遍了天下。
60万VS30万。
二人兵力加起来将近百万,一时之间,天下震动,不过其实,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你就是把他俩治下所有的男丁都拉出来,估计也就能刚刚凑齐这些人……
袁术刘表会仙术吗?点石成兵?
但是不蒸馒头争口气嘛,你刘表三十万,我就得称六十万,压你一倍!
刘表那边听闻袁术要压他一倍后,也是不甘示弱,又改成了八十万。
其实他本来想改成一百二十万的,但是仔细一想,太假了,还是八十万吧。
袁术方面得知后,手下人本来想改成八十五万,再压刘表五万,但是却被袁术制止了。
60万VS80万,这个数字好像很吉利,他不想改了。
有额外加成的啦!
准备了大约半个月后,双方同时出兵,总共一百四十万大军(十四万),在朝阳与新野之间的一片平原相遇。
两军先是建造各自的营寨抢占有利地形,随后才是正式的出兵对峙。
见过虎牢关之战这种几十万人的战役,袁术对这种规模的战役,其实也不是特别激动了。
但是说不激动也是假的,毕竟虎牢关之战,看似几十万人,但是实际上和袁术并没太大关系,他能调动的还是就那么点人。
而如今,这六七万人,可都是归自己指挥,这还是他第一次指挥十万人以上的战役。(含敌军)
袁术军,高坡上临时搭建的帅帐指挥部,身着大将军甲,威风凛凛,身披镶金披风的袁术身后跟着几个随从走出帅帐来到高处。
遥望着观察起了对面的荆州军阵型,不禁感叹道;“荆州人马,赢弱不堪……”
这刘表老儿的部队比自己还逊,阵型杂乱不成方圆,士卒披甲率也远不如自己,袁术的部队大概五个能有一个披甲士,刘表那边估计七八个才能有一个。
部队什么水平,袁术现在一眼就能看出来,他经过讨董的历练后,也已颇通军事。
以他来看,刘表的部队估计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新兵,质量参差不齐。
也有部分好的,但是明显是不好的更多。
“如插标卖首耳。”袁术自顾自的嘀咕道。
“主公,切勿轻敌呀。”一旁身着文士服的杨弘提醒他道。
“呵呵呵,不是我看不起那刘表老儿,以我军之骁勇,灭其军,如探囊取物,碾死一只蚂蚁罢了。”袁术很得意,还没开打,看双方实力就已经是他占据优势了。
另一边,荆州军队伍中,一员身着将军甲,威风凛凛,手持长槊的将领骑马走了出来。
“我乃刘景升从子刘磐(pan),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刘磐用长槊指着对面的南阳军喊道。
“报!!!”传令兵冲入帅帐。
“说!”
“刘表从子刘磐于阵前挑战!”
不等袁术开口,一旁的乐就便站了出来,“就愿斩刘磐之首献与帐下!”
乐就上次与吕布交战不敌被十合击败,靠打滚才侥幸活命的光荣事迹,早已在袁术军中传的沸沸扬扬。
乐就爱兵如子,是真能处,所以在其营士卒中名声不错,但是,你能管得了自己人,你管不了别人呀!
所以乐就从败于吕布后便一直常常被其他营部调侃称之为打滚大将……
这让他很没有面子。
他急需一次战斗或是单挑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袁术思虑了几秒,看向了一旁的黄忠,又思虑了几秒后拍案而起道,“好!乐将军快快出战吧!”
如果让黄忠去,如今的黄忠武艺不下吕布,可以说是99%的概率稳赢,但是如果不小心把刘磐给杀了,刘磐是刘表的从子,以后和刘表可就是仇家,陷入不死不休了。
他害怕以后和袁绍曹操干,刘表趁机偷他屁股。
乐就虽然干不过吕布,但是武艺也是二流左右,去干刘磐应该差不多能打个平手。
让他去是比较合适的。
不伤害刘磐的情况下也能不输。
乐就得了将军令后,跑出帅帐,拿起长槊骑上战马,便冲出袁术军队伍直奔刘磐而去。
“我来做你的对手!”乐就冲出南阳军队伍,勒住战马后手持长槊指着刘磐道。
“汝是何方小将?!”
“我乃后将军帐下忠义校尉乐就是也!”
刘磐听到是个中级军官的校尉,心中大喜,如果能把这小子斩了,不可谓不是大功一件。
想到此,刘磐立刻拍马朝乐就冲来。
乐就也是不甘示弱,也驾马冲向刘磐。
“当”的一声,金属兵器的碰撞声。
二人交锋后,你来我往战了有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势均力敌。
“擂鼓助威!”
“尅鼓助威!”各自帅帐的刘表袁术同时下令道。
一时之间,鼓声响彻全场。
(大概要切了,但是不久后我会开新书,也是袁术文,根据这次的经验,会改变一些毒点,这本暂时要废弃了。)
(被吐槽的毒点太多了,修改太麻烦,干脆重写。大概几天半个月就能发。)
(大概以后也会不定期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