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的那几个大佬 第57章 大禹篇之祭天

作者:黄河三尺鲤0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8:17:20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公元前2066年的一天,清晨的阳光温暖地洒落在涂山上。

此山怪石嶙峋,宁静而幽雅,清泉溪流穿梭其间,如诗如画。

茂密的树木青翠欲滴,而山间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淡淡地漂浮在山腰和山顶之间,仿佛是仙境一般。

远望而去,山顶上,一座由大石块垒砌而成的长宽各三十丈的高台庄严肃穆。

它宛如一座古老的巨石,静静地矗立在山顶,历经风霜雨雪的洗礼,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站在这座高台上,可以俯瞰波涛汹涌的涡水、淮河,峰峦叠嶂的荆山、涂山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山脚下,涡水与淮河水浩浩荡荡,宛如两条巨龙奔腾不息。两岸的荆山、涂山峭壁陡峭,层峦叠嶂,仿佛是自然之力的杰作。

山间云雾缭绕,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祭天地的仪式简洁而庄重,坛上插满了五色旗帜,象征着红、黄、蓝、白、黑的五方诸侯。

禹,身着华美的祭服,手握着象征荣耀与权力的玉板玄圭,站在高台上,显得庄重而威严。

四方诸侯按照各自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禹稽首施礼,禹在台上亦以稽首答礼。

广场中轴线上,数十根直立的旗杆像士兵般等距离排列,整齐划一。

几十面绘有各个诸侯国图腾的五彩棋幡在风中飘扬,鲜艳夺目。

祭坛上摆满了带有各地风格的陶制礼器和玉器等贵重祭品,还有猪牛羊等牺牲。

士兵们由六名大将军率领,整齐地站在四周。远处的百姓们围在一起,安静地观看这场庄重的仪式。

禹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高声宣告:“我,禹,率领普天下的民众,在此祭告天地。

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然而,我幸得帝舜的举荐,得以即位为天子。

对此重任,我心存敬畏,深感诚惶诚恐。

我将以毕生的精力,勤勉施政,以造福于黎民百姓。

我要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和平与繁荣,无论远近,无论贫富。我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愿上天明鉴,见证我的决心与承诺。”

在祭拜天地之后,禹大声地对诸侯们说道:“我召集大家在此,为的是将我所愿的布告、职责、规范和教诲传达给你们。

我希望通过你们对我工作的指正和规谏,让我知道我在何处有过失,让我有机会改正。

我以辛勤的双手和胼胝的双足,致力于治理水土,虽有些许微劳,但我一直以谦虚谨慎的态度来自我约束。

舜帝也常常用同样的教诲来告诫我:‘你只要不骄傲,天下人就不会与你争能;你只要不自夸,天下人就不会与你争功。’

如果我有任何骄傲自大的地方,我在此恳请各位当面指正,否则就是教我走向不仁之路!对于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

在禹真挚的告白声中,天空突然闪现出万道金光,灿烂的祥云布满天际。

西面的天空中,高悬的明月愈发皎洁,仿佛与日光一同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日月同辉图。

参加祭天仪式的大臣们、各路诸侯以及围观的人群,都惊讶万分,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

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无不感慨禹的受命于天,认定这是天命所归,是真命天子的象征。

满朝的大臣们、各国的诸侯以及众多的百姓都深知,禹的伟大使命源自于上天的意愿。

他们心悦诚服地承认,这是天命所在,是真正的天子。

在见证了如此神奇的天相以及大禹那平易近人的态度后,原本对大禹心存异议的诸侯们纷纷表示敬意和敬佩,他们消除了之前的疑虑,从心底开始拥护大禹。

然而,有一个人心中暗自不以为然,他就是防风氏。

防风氏身材高大、健硕,常常仗着自己的勇力欺压其他部落。

在越人各部落中,他算是一位势力不小的部落酋长。

他早已怀有建国称王的野心,然而当他得知三苗部落,一个比他还要庞大的部落,都被禹率领的大军打败,只能前往涂山参加禹的盛大聚会时,他受到了禹的封号,被列为夏王朝的诸侯。他也表示愿意听从禹的教化和号令,臣服于夏。

然而,防风氏内心总想着独霸一方,只有成为越人诸部落的首领或称王,才能让他心满意足。

在涂山大会之后的两年,禹召集了皋陶、伯益、姒乙、扈己、后稷等众多大臣,一同商议修订历法的事宜。

由于各地的历法各异,有的地方一年三百天,有的一年二百七八十天,历法之乱导致了农作物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禹决定颁布经过实际天文观察并结合各地历法优点的“大夏历”。

该历法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依据,将一年设定为十二个月,并将每年的正月初一作为岁首,十二月三十作为岁尾。

此外,每天的寅时被定为新一天的开始,每个月从月圆到月亏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每个月内需包含二个节气。

若某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则该月被称作“润月”。每三年便有一个润年,每五年会有两个润年,每十九年会有七个润年。

在热烈的讨论之后,大家一致通过了这项新的历法。

在朝会即将结束之际,伯益起身对禹说道:“陛下,在你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平定了水患,开垦出了众多适合稻米生长的良田。

这些粮仓的开发,使得自由民大量集中,文化繁荣发展,财富高度集中。随着财富的剧增,物品交换变得越来越迫切,需要一种共同的交换媒介。

帝舜主政时期,海贝曾被用作交换的媒介。然而,如今海贝却由东夷地区的防风氏族所控制,我们手中的海贝数量日益减少。

据闻,他们用随手可得的海贝与各部族交换铜器、粮食和衣物,导致各诸侯向朝廷缴纳的贡赋越来越少。

我认为有必要再次到涂山召开会议,规定各诸侯需缴纳的粮食、衣物和牲畜等标准。”禹听罢伯益的话,陷入沉思之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