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当国 第46章 小有名气

作者:轰轰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8:58:32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县道夯筑而成,路面平整坚固,经久耐用,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水,两边还有排水沟,防止积水。每隔三丈就种有一棵树,虽然还是正月,树木未吐绿,赵宸想象得到,到了树木苍翠碧绿时节,县道的风景一定很美。

这和现代公路差不多,只是建筑材料有区别。

“这是县道,要是到了驰道上,那就更宽了,气势不凡。”杨把赵宸看西洋镜的表情看在眼里,道。

“驰道?”这可是如雷贯耳,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闻其大名,赵宸的好奇心一下子就给勾起来了:“驰道是甚样?”

“驰道也是夯筑而成,比县道宽多了,两边是直道,可以行人,也可以行车马。中间就是驰道,左右各一,可以多车并行。”杨简略介绍。

秦国的驰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最宽的达到五十步,相当于现在69米,每三丈种一棵树,道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坚固结实,很耐用。

而且,驰道还是复线,各走各的道,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很合理。

“驰道,是王上才能走的?”赵宸想起了后人的认知。

“休要胡说。”杨喝斥,道:“驰道难修,花费那么多财力人力修起来,就王上用,这不是浪费吗?大秦崇尚节俭,不会花这冤枉钱。”

后人说秦始皇大修驰道,是为他一个人修的,只有秦皇始才能使用,别人使用就是违反秦法,要重处。这不过是抹黑秦始皇,正如杨所说,花了那么多钱修驰道,就秦始皇一个人用,这不是浪费吗?

赵宸仔细想想,还真是这理,史书误人也。

“大秦修驰道,是为了应急,要是边疆有事,大军可以顺着驰道快速赶到,粮草辎重随后就到,保证大军供给。是以,没有要事,不能走驰道。”杨一脸严肃。

这和现在高速公路上的应急车道是一回事,用来应付紧急情况。

秦始皇之所以要修驰道,那是因为他要把整个国家通过驰道紧密的联系起来,哪里有问题,秦军可以快速赶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是没有驰道,就无法补给大军。有了驰道,不仅秦军能够快速反应,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还能保证粮草供应。

在当时情况下,国家刚刚统一,山东六国的残余势力还不小,隐患仍存,要是没有驰道,让秦军快速做出反应,一旦山东有变,不能及时扑灭,那后果就太严重了。所以,秦始皇修驰道是完全正确的战略举措。

当然,驰道并不是秦始皇的创举,在他之前秦国就在修了,只不过没有修到山东去。

马蹄沓沓,车声辚辚,一辆小型敞篷两轮马车,叫‘轺车’迎面驶来,靠右行。轺车上一个中年男子,头戴板冠,身着锦衣,足蹬锦履,跪坐在一张新席上。

不时有行人通过,行色匆匆。

不管是马车,还是行人,都是秩序井然,没有一点混乱。时空不同,交通规则相同,赵宸看在眼里,仿佛回到现代社会。

赵宇和赵萱好奇得不得了,跟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似的,眼珠子不够用了。

有杨陪着,一路上不寂寞,赵宸有什么不解就问,杨耐心给他解答,赵宸算是长见识了,后人对秦国的认知是建立在扭曲的基础上的。

这怪谁呢?第一个要怪楚霸王,一把火烧掉咸阳,多少史料被烧掉了,后人无法知道秦国的真实情况。第二个要怪的就是怪那些别有用心,一心抹黑秦国的人,比如后世的儒生,一提起秦国,就是暴秦长暴秦短。

疾步赶了一个时辰,终于到了杜阳县,远远一望,只见一座四四方方,有着厚重高大城墙的县城出现在视野里。

城墙上有县卒巡逻,城门下有县卒值守,戒备森严。

行人有序进城,没有丝毫混乱。

赵宸有点惊讶,杜阳县在秦国腹地,没有战事,还如此戒备森严,不简单啊,秦国把战备这事融入到骨子里了。

通过城门进入城内,放眼一望,赵宸好一阵惊讶。

一眼望去,就跟豆腐块似的,四四方方,有序的排列在城里,这和赵宸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在赵宸的想象中,秦国的城市应该有街巷,怎么又成了豆腐块?

中国历史上城市建筑风格有三种类型,最早的是城廓制,夏商周三代城市多用这种建筑风格。到了春秋时期,城廓制走向没落,里坊制兴起,秦国的城市建筑就是采用这种建筑风格。所谓里坊制,就是把城区划分成多少坊,每坊都有围墙,所以看上去象豆腐块。

里坊制持续的时间很长,一千多年,直到宋初,才被街巷制代替。

里坊制在唐朝达于鼎盛,白居易曾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非常帖切的描绘出里坊制的特点。

在宋初,里坊制终于衰落,为街巷制取代。我们现在的大街小巷,依然是街巷制的延续。

行人多,来来往往,很热闹,大多是着巾的庶人,只有少数是头戴板冠的有爵之士。

城里的行人行色匆匆,见到熟人,点头打招呼,最多就是简单的说上一两句话,就匆匆离去。那种停下来,家长里短瞎聊半天的事情,赵宸就没见着。

“小宸,若是你需要帮忙,你可以到校场找我。”分别时,杨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这才告辞而去。

更役除了为国府做工以外,还有军事训练。要是没有多少活儿可干,就进行军事训练,这是秦国保证预备兵员的一种措施。所以,服更役是在校场。

赵宸带着弟弟妹妹直奔县府。

杜阳县占地十里方圆,里坊遍布,人来人往,很热闹,虽然比不了现代的大都市,但在战国时代能有这么繁华,非常不错了。

“那是……”正走着,赵宸发现前方有一个放着一排竹筐的地方,行人带着废物垃圾而来,扔进竹筐里,疾步离去。

在竹筐旁站着一个男子,青布束发,身着褐衣,足蹬布履,褐衣上有一个大大的“奴”字,这是官奴,因为犯事而罚没为奴,失去人身自由。把装满垃圾的竹筐搬上一辆牛车,赶着牛车离去。

“清洁工。”赵宸愣了好一阵,这才明白过来,这是秦国的清洁工,只不过不是领工资的那种,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官奴。

“怪不得这么整洁。”赵宸放眼望去,杜阳县干干净净,整洁异常,比起现代都市的大街小巷一点不差。

县府位于县城正北,占了两坊之地,一堵高大的围墙围了起来,两扇黑色大门矗立,高大雄伟,四个县卒分列两排,站在两厢。

进进出出的吏员农人,行色匆匆,仿佛他们有着忙不完的事情似的,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有着忙不完的事务。

谁叫秦国是生活节奏极快的国度呢?

“你们有何事?”一个县卒问道。

“我是赵宸……”赵宸的话刚开个头,就被县卒给打断了。

“你就是赵宸?”这个县卒的眼珠子都快瞪掉了,在赵宸身上刮来刮去,满脸惊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