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绝不当献帝 第25章 顺势而为

作者:强中更有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10:04:21
最新网址:www.bquge.cn

“安西将军杨定,上前听封!”

郭汜谢恩退下后,刘协继续高声说道。

“臣杨定在!”

杨定上前,单膝跪下,抱拳应道。

“安西将军长期辅助朝廷,安邦定国有功,此番协调停战事宜,又领兵护送朕东归洛阳,功劳甚大,封为后将军,自行开府!”

瞥了眼杨定,刘协面无表情的说道。

“臣定,谢陛下恩典,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定同样五体投地,行大礼,高声谢恩。

后将军,位列五方将军之一,仅次于车骑和骠骑,又有开府权力,让他心满意足。

虽然他早就自行开府了,但有皇帝的正式册封,却大不一样。

天子册封,乃朝廷之命,大汉正统!

接下来,刘协又分别册封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同样拥有开府权力。

对此,二人倒也知足。

不比张济等人本就高位。

杨奉出身白波军,本就地位低微,又曾是李傕部将,自然不能和张济、郭汜齐平,居杨定之下也可接受。

此次敕封,和原本时空一模一样。

其中,董承本达不到要求。

因为他原本地位不高,拥有的军队数量也最少。

但算上另一个身份,即国舅,这么册封就合理了。

原本时空的刘协,就是如此操作,特意提携自己的老丈人,增加嫡系力量。

现在的刘协,不过有样学样。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种操作并非无用。

一路上,董承对他死保到底!

就是能力太差了。

一直居于其他军阀之下,最后甚至主动写信,请来曹贼。

至于另一个老丈人,执金吾伏完,手上无兵,纵使刘协想提携也没办法。

一场册封下来,五大军阀个个喜笑开颜。

但太尉杨彪,却面沉如水,暗自摇头叹气。

我大汉将军之位,什么时候这么容易得到了?

老头心中如是想道。

天子册封高位,笼络五人的行为,杨彪自然不会不懂。

无他,情势不由人!

刘协坐在上位,冷静的看着下方群臣,心下暗自琢磨。

“先和原本时空一样,稳住这些家伙再说,当务之急,是尽早确定行军路线,不可拖延!”

原本时空,因为行军路线分歧,在霸陵逗留了近十天,留下许多隐患。

包括郭汜野心提升,以及和众人的矛盾逐渐扩大!

另外,也让李傕反悔后,有了充足时间调兵遣将追赶!

刘协自然要尽量避免这一切。

虽然不可能真的避免,但能避免多少,就尽可能避免多少。

什么都不做,肯定不行。

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哪怕只是一丁点改变!

“诸公!”

册封完毕后,刘协目光扫向下方公卿朝臣,问道:

“朕已出城,此次东归,该走何方路线?”

听了这话,郭汜顿时眼睛转来转去。

“洛阳靠近关东,而关东诸侯众多,天子若回到洛阳,吾岂不失去依仗?”

想到这里,郭汜立刻出列,说道:

“陛下,霸陵以东,田野荒芜,人烟稀少,不如先去高陵,修整些许时日,再择时前往洛阳?”

“不可!”

此言一出,太尉杨彪当即说道:

“车骑将军此言差异,天子乃是要东归洛阳,高陵在北,若去高陵,和南辕北辙有何区别?”

“太尉此言差矣!”

郭汜说道:

“高陵在北,又不是在西,何来南辕北辙之说?”

“陛下……!”

不理会杨彪,转向刘协,郭汜高声说道:

“请下令,向高陵而行!”

“你特么的!”

看着郭汜强横霸道的模样,刘协心头火噌噌冒起,努力平复情绪,将握紧的拳头藏在案下,掉头看向张济,杨定等人,问道:

“车骑将军欲去高陵,骠骑将军、后将军等如何看?”

张济看了郭汜一眼,对他心思洞彻无疑。

不过,他是个犹豫寡断的人。

一方面,碍于和郭汜往日交情不想撕破脸,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天子被郭汜一人把持。

闻言,陷入犹豫当中。

但杨定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车骑将军此言谬矣!”

杨定不客气的说道:

“天子东归,自然是要向东行,向北走岂不可笑?”

董卓死前,他的地位远低于郭汜,但反攻长安后,依仗军力,在诸多西凉军阀中占有一席之地,野心逐渐膨胀,早就不惧郭汜了。

虽然此前曾联合郭汜对抗李傕,但他和郭汜的关系一般,天子去留关系自身切身利益,不会让步。

听了这话,郭汜大怒,

此前杨彪反对,那是人家身居三公太尉,且弘农杨氏乃四世三公之家,名声享誉天下,他不好斥责。

杨定算什么玩意?

昔日西凉军一校尉耳,也敢这么和自己说话?

“杨定!”

指着杨定,郭汜斥道:

“汝不过后将军,安敢对吾无礼!”

“某据理直言,何来无礼一说?”

杨定回道。

“黄口小儿,当吾手中剑不利乎?”

郭汜自席间起身,左手按剑,怒道。

“哼!”

杨定同样起身,亦按剑怒道:

“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眼看争吵要上升至动武,左右朝臣坐不住了,纷纷上前劝解。

刘协一直没说话,冷眼旁观。

见两人被劝住,也不理会他们的争端,看向和朝臣一起劝解的张济,及同样冷眼旁观许久的杨奉和董承,问道:

“车骑将军提议北往高陵,杨太尉和后将军认为该向东行,骠骑将军,兴义将军,安集将军,你们三位,以为该向何处走?”

杨奉和董承对视一眼,双双拱手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当向东行!”

张济犹豫稍许,跟着点头说道:

“臣亦以为,东行妥当些!”

“好!”

刘协突然大声说道:

“既然太尉,骠骑将军,后将军,兴义将军,安集将军皆认为当东行,仅车骑将军一人认为应北行,少数服从多数,便向东行罢!”

起身,向下方众人扫视一眼,说道:

“朕有些乏了,需要回去歇息,诸公做好准备,明日一早,准时出发!”

话毕,离席而去。

一味争执下去,势必没有结果,十有八九回到历史老路上。

不如快刀斩乱麻,就此一言而定。

刘协的话,自然没决定性效果。

但有杨彪,张济,杨定,杨奉和董承在前,趁着刚册封完毕,他这个天子尚有权威,此刻适时发话,顺水推舟下,却大概率能一锤定音,定下方案。

顺势而为,效果总不会差!

果然。

当刘协离席后,郭汜虽然想继续争辩,甚至强行北行,但没了说话对象,又有张济等人反对,思来想去,也只得不了了之。

次日。

大军准时开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