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为铜 第110章 觉醒之路(一)

作者:悠悠游鱼c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10 12:51:25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等一下!这有没有可能是我们还没找出来的间谍提供的情报?”车若溪忽然问。

“不可能!”古德阿尔迪亚很肯定的回答,“当时4名可疑人员都没有接触过‘柯伊伯带防线’的情报,那里由您的分身直接指挥,而且防线失守前一天兵力刚刚进行了重新部署,武器也得到了重新升级……”

“你继续说。”车若溪说。

“‘最高智囊团’决定准许使用‘遁甲漂移’这种特殊的四维隐藏技术……”古德阿尔迪亚说。

“四维隐藏技术?!”车若溪问。

“对!之前‘最高智囊团’也不知道有这么先进的办法,一切还是因为首领您发明制造了‘van Stockum匣’,我们对能量的‘湮灭’状态才有了掌控能力。”古德阿尔迪亚说,“通过‘van Stockum匣’的帮助,中国成员们制造了‘遁甲漂移’,使得受漂移效应影响的所有事物都形成了一个‘三奇假象’,实现了躲避升级版意念异形机器人的侦查探测的作战意图。”

“原来是这样!”车若溪说,“是靠这个才将双方的技术差距勉强拉平了。”

“所以中国人的智慧是令人惊讶的!而且他们崇尚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宇宙道德准则……”古德阿尔迪亚说,“身处黑暗森林的绝大多数文明都还达不到这种思想境界。”

“这么说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是真的了?”车若溪表情严肃起来。

“至少,在这个宇宙是。”古德阿尔迪亚回答。

------------------------------------------------------------

“脑电交流器”忽然接通了。

顾烨然的声音说:“你要干嘛?!你知不知道自己的这种增熵行为很幼稚、很讨厌?我使用‘中微子盾’确实过于引人注目,但当时的情形你也见到了。你能按我跟你约定的,明天安安静静听完武老师的课咱们再联系吗?”

陈启明吃了一惊。他隐约记起了顾烨然曾经说起过一些话,但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要听完课再联系,之前的场景他已经记不起来了,所以他恨自己的大脑没有记忆回放功能。

他摘下了“脑电交流器”,认认真真上完了后两节晚自习。

夜路昏黄,他如“之前”一样“陪伴”顾烨然走完了回家的路。

这天夜里,他梦见顾烨然一人击败了十几个职业学校的体育生。

“这也能算普通人类?”陈启明醒来的时候说。

他一直强忍好奇等待着今天的心理课。

上完早自习,吃过早饭,他一直对着甜系打扮的顾烨然发呆。

来到阶梯教室一楼大讲堂的时候,一位衣着考究的女老师已经端坐在讲台上。

应该就是顾烨然所说的武智澋。

“同学们好,很高兴见到大家。我叫武智澋。”武智澋的笑容跟顾烨然一样有感染力,“今天我的授课内容是‘无意识偏见’。相信你们现在一定奇怪:为什么会突然增加了心理学这门课程,又为什么我会在仅有的几堂课上讲很多特定的内容。讲课之前我可以告诉你们,因为这跟你们现阶段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本堂课一开始我先将一个故事,源自古老的苏非派传说。苏非派是***教的神秘主义派别。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都熟悉的土耳其古代智者——阿凡提。有一天,阿凡提用绳子牵着一头驴,从邻国穿过边境准备回到自己的国家。驴背上驮着一大堆稻草。看守边境的人知道阿凡提名气很大,确信他偷运了什么东西,所以想要揭开他的秘密,于是,守卫们拦住了他。一名守卫问,‘你偷运了什么?’,阿凡提回答,‘什么都没有’。守卫说,‘我不信,我要进行搜查。’守卫搜了阿凡提的身,打开了驴背上的稻草,结果一无所获。他很沮丧,放阿凡提走了。几天后,阿凡提又牵着一头驮着柴火和稻草的驴回来了,并再次接受了搜查,但守卫还是找不到任何东西。几个月来,这样的情况每隔一周就会上演一次,每次都是阿凡提牵着一头驴,驴背上驮着一堆不值钱的东西,而看守边境的人始终没有发现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终于有一天,满脸沮丧的守卫对阿凡提说:‘今天是我执勤的最后一天了。我知道你一直都在偷运东西,但我却怎么都找不到。我晚上睡不着觉,一直在想你到底做了什么。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所以也不想再给你找麻烦了,请你告诉我你在偷运什么,好让我安心走吧’。阿凡提说,‘那好吧,我在走私驴子’。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人们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真理’,这是一个警示,它提醒我们:在争取公平、平等和包容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找错地方。”

陈启明若有所悟。

武智澋继续说:“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说过,‘我们的有意识动机、思想和信念混杂着虚假信息、偏见、歧视、非理性的冲动,以及合理化的借口,而只有星星点点的真理游弋其中,让人们相信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尽管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我们的思考过程就是根据合理性规律对这一大堆幻觉加以整理。这一层面的意识旨在反映现实情况,它就是我们用来安排生活的地图。’这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能量叫‘潜意识’。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表面上的反应都取决于内心深处的波澜,取决于我们未知的心理世界。我们发现自己很想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行为不总与自己的想法一致?为什么我们会对亲人失去耐心?即使有意识地要求‘更高层次’的自我不要这样做,我们仍可能做出某些行为;即使心里清楚某些事很重要,我们往往也很难激励自己去做这些事。偏见的起因也许是社会的熏陶、我们学到或接触到的信仰体系、记忆中的特殊事件,或是我们无意中掌握的某种假定的‘事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