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末法时代写日记 第87章 浅谈一名

作者:文柒后生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4-07-15 18:47:35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人世间》

尧攻丛枝、胥、敖:尧,帝尧,古之仁帝。丛枝、胥、敖,尧帝时,周边的小国家,小部落;

《齐物论之浅谈兄长》一篇,曾说过尧攻宗脍、胥、敖,内中详情在此不作赘述。

尧帝曾经派兵攻打这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的祖先,因为不服当时统治者的教化,被赶出了中原。只得在周边逐水而居,到了尧帝的时候,人口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不小的势力范围;

由于风俗不同,诸多小国并不施行尧帝仁治之道,形同茹毛饮血的野人。尧帝感念二者同宗,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皆是因为他们不行仁道的原因;

为了度化周边的小国家,让他们也过上如自己国家这样太平的日子。尧帝选择直接派兵攻打,强行收服。

两个不是同一条道上的人,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尧帝的选择,是先把你打服,服了之后再行教化之举,金刚怒目即为此意;

据《左传》记载: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又《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鸿氏有不才子,名曰混沌;少皞氏有不才子,名曰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名曰梼杌;缙云氏有不才子,名曰饕餮;此四者,合称四凶。

舜在帝尧身边学习治国之政,当帝尧将权利完全下放,舜能做主之后,便流放了四支不服从帝尧仁治的族人。

其目的有二:

一则肃靖寰宇,杀鸡儆猴。将不服从仁道的族人全部踢出去,剩下的子民也就知道该如何行事了,如此仁治之政便也能畅通无阻;

二则借四凶之手,整治周边的那些小国家。四凶族虽不容于仁道,却也是大家族出去的子弟。他们被流放之后,为了发展自身,势必会收服周边的小国。他们带去的先进的治国理念,也能帮助那些小国发展。所以《左传》说:放诸四裔,以御魑魅。

近代史上,西方发起了大航海运动。起先出去的那批人,大多是被家族赶出去的不肖子,好人谁去拿命搏明天啊。他们去了非洲,黑人成了奴隶;他们去了美洲,印第安人几近死绝;他们远渡大洋四处殖民,传播主的光辉,将基督教义发展至世界各地。

割包皮,现在很常见了,甚至听人忽悠有种种好处。古时候不割包皮,那些人不好了?这些理念都是西方传进来的,而割包皮即是割礼,是犹太人与主之间的约定。犹太十二脉,只有进行了割礼的人,完成与主的约,才会被他们的上帝所庇佑。

禹攻有扈;禹帝攻打有扈氏;

大禹继帝位之后,巡狩天下。于会稽山召集天下诸侯开联欢会,防风氏后至被杀。

之所以“后至”是左右摇摆不定,大禹本意就是想看看这天下诸侯,哪个不服从于自己。防风氏与其他诸国,商量好了大家都不来,但是防风氏的活动领域就在会稽周边,怕被打,思前想后还是来了。“搂草打兔子”,反正顺手的事。

大禹酒足饭饱,正为那几个不来的生气呢,防风氏这会又凑上来了。如此首尾两顾之人,赶上正为此生气的禹帝,可谓是撞枪口上了。于是禹帝大手一挥,那几个不服的,都给我打。几个小的收拾完了,就剩下了本家有扈氏。

有扈也是姒姓族人,既是本家为啥不听禹帝的命令呢?一是自身强大,不惧于禹;二是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不利,被舜帝所杀,禹却继续参加治水大业。为仇人效命,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吃里扒外,所以他们不听从禹的命令。虽说如此,他有扈氏也怕真打起来,自己一家扛不住,于是便联合诸多小国一起反抗。

“禹攻有扈”讲的就是这一段历史,所以在帝禹死后,天下尊启而不从被禅让的益,有扈氏第一个跳出来表示不服。并不是他有多清高,有多伟大,而是他们两方本来就有仇恨在身。启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人手,继续打有扈氏。双方在甘地进行大决战,最终有扈氏为启所灭。

这世上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也没有莫名其妙的爱。有扈氏也不是生来便怨恨禹帝一族,后世有句话说得好:“铁打的氏族,流水的皇帝”。若无诸般仇恨在身,谁愿意背着灭族的风险,去造反谋逆啊。

孔子说:

以前的时候,尧帝曾派兵攻打过丛枝、胥、敖等几个小国,禹帝也曾派兵攻打有扈氏一族;

兵者,国之利器,伤人伤己。国家都被打穷了,两方将士更是死伤无数。即便如此,却也还是用兵无有休止;

常人如此,圣知如尧帝、禹帝,也是如此。都知道战争不好,解决问题的手段不止战争一途。为什么最后还是非战争不可呢?

这是因为他们坐在那个位子上,所求的无非是将己之道施诸于世。他们想让自己的治国之政,泽及所有的子民;

先存诸己后存诸人,治国也是一样道理。自己的国家治理好了,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又开始想着周边不如自己的国家,那里的人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此大悲心发作,见不得别人不好,非要强行出手帮一把。

他们都是被自己的道德观念所蒙蔽的人,这些道理,难道你不懂么?

这天地间所蕴含的道理,是是非非,善恶之别,仁义道德等诸多观念。连圣人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信服于他,更何况是你呢?

虽说如此,想必你也有说服自己的理由。是什么促使你,一定要去做这件事呢?你是怎么想的,跟我说说。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师心者,人皆有之。

自己有了好东西,第一个想的便是与身边的人分享。扩而充之,最好全世界的人,都行我的知见之观。

其乐也同好,其哀也同心,这才是大同世界的核心。

天下大同,并不是物资集体分配,全员躺平作蛀虫。而是在同一条道路上,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奔赴;

无论是仁治、义治,亦或礼治、法治,大家共尊一条道,理念归一即可实现大同世界。

大同世界并不是没有利,如孟子所说:“集义而行,利在其中”。即便在法治社会,也是一样。双方尊守法律公平交易,你取你所需,我获我所得,利就在其中。

可这世上总会有人故作聪明,重利而轻法。欲望无穷,求利更甚,为此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乃至火中取栗。

最后能获得什么呢?

一切的物质皆为身外之物,生前带不来的,死后你也带不去。追逐利益所要获得的,无非是被满足的欲望。而欲望,正是拉你下阿鼻地狱的罪魁祸首。

宋儒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

在当下的法治社会,法律既是天理,遵纪守法便是存天理。贪、嗔、痴、慢、疑,既是人欲;

众生需自度,以人欲为舟辑,灭尽人欲自可抵达心之彼岸。

以上皆我之见,亦非我之见;

——末法时代后生文柒参上

——时甲辰年辛未月己卯日

2024.7.14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