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武皇帝大通四年的光景,壬子年,公元532年。
正月里头,丙寅那天,梁武帝忙活着给南平王萧伟升官,成了大司马,元法僧也捞了个太尉当当,袁昂呢,司空这帽子一戴,也是风光无限。
还有,梁武帝把西丰侯萧正德提拔成了临贺王,这其中,得说说朱异的功劳。
萧正德跟朱异走得近,武帝几个儿子都封了,朱异就在旁边嘀咕,说萧正德地位低,武帝一听,得嘞,也给封了个王。
再瞧瞧,太子右卫率薛法护,摇身一变成了司州牧,还摊上个大事儿,护送魏王元悦去洛阳。
庚午那天,武帝又给他孙子,太子萧纲的长子萧大器,封了个宣城王,这家族荣耀,可是闪闪发光,。
北魏那边,高欢可不含糊,直接偷袭邺城,地道一挖,柱子一烧,城墙“轰隆”一声,就塌了。
壬午那天,邺城就被高欢给端了,刘诞也被逮了。
高欢一看,杨愔挺能干,就让他当了行台右丞,好多军国大事,檄文公告,都是他和崔悛一手操办的。
崔悛,可是崔逞的五世孙,家族底蕴深厚着呢。
到了二月,梁武帝又琢磨着,让太尉元法僧当东魏王,想让他回北朝去,还让兖州刺史羊侃跟着,当个军司马。
扬州刺史邵陵王萧纶,这家伙可逗了,派人去市场赊账买锦彩丝布,商人们一看,这王爷来赊账,吓得门都不敢开。
少府丞何智通一看,这事儿得跟皇上说说,结果萧纶就被责令回府了。
萧纶气,就派了几个手下,在京城巷子里,拿着槊就把何智通给刺了,槊刃从背后穿出来,那叫一个惨。
何智通认识凶手,临死前还蘸着血在车壁上写了“邵陵”俩字,这事儿才算露馅。
庚戌那天,萧纶就被贬为平民,囚禁在府里,过了二十天,才给放了,没多久,又恢复了封爵,这剧情,曲折得跟山路似的。
辛亥那天,北魏安定王给孝庄帝追了个谥号,武怀皇帝,挺响亮的。
甲子那天,高欢也升官了,成了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这头衔,一串串的。
三月丙寅,高澄也当了骠骑大将军。
丁丑那天,安定王带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进了邺城。
尔朱兆和尔朱世隆他们,互相猜忌,跟斗鸡似的。
尔朱世隆没办法,只好派人带着厚礼去劝尔朱兆,想让他去洛阳,啥都听他的,还让他女儿当皇后。
尔朱兆这才乐了,又跟尔朱天光、尔朱度律他们立了个盟约,重新亲热起来,这家族纷争,也是一波三折,跟唱戏似的。
话说那斛斯椿,私下里头跟贺拔胜嚼舌根:
“你看这天下老百姓,哪个不恨尔朱氏的?咱俩还给他卖命,这不是离死不远了吗?得想法子对付他!”
贺拔胜一听,眉头紧锁:
“尔朱天光、尔朱兆那哥俩,一个占东一个占西,想除掉他们,难!万一除不干净,那就是后患无穷,这可咋整?”
斛斯椿嘿嘿一笑:“这事儿简单。”
他就跑去跟尔朱世隆说,让尔朱天光他们赶紧来洛阳,一块儿收拾高欢。
尔朱世隆一听,连连点头,催了尔朱天光好几次,可尔朱天光就是不来。
尔朱世隆没办法,只好派斛斯椿亲自去请。
斛斯椿一到,就对尔朱天光说:“高欢那小子造反了,只有大王您能摆平他。您总不能看着自己宗族被灭了吧?”
尔朱天光一听,没办法,只好准备带兵往东走。
走之前,他还跟雍州刺史贺拔岳商量了一下。
贺拔岳说:“大王您家三方称霸,兵强马壮的,高欢那帮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跟您比呢?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您肯定能打胜仗。
要是兄弟之间互相猜忌,那连自保都来不及,还怎么打胜仗呢?
我看,您不如先守住关中地区,稳固根基,然后分路派精锐部队跟其他人联合,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可尔朱天光呢,就是不听贺拔岳的。
闰月壬寅日那天,他带着兵从长安出发了,尔朱兆从晋阳出发,尔朱度律从洛阳出发,尔朱仲远从东郡出发,几路人马都聚在邺城了,号称有二十万大军呢!
节闵帝一看,赶紧派长孙稚当大行台,总督各路大军。
那边高欢也不含糊,让吏部尚书封隆之守住邺城。
癸丑日那天,他带着兵离开邺城,在紫陌驻扎下来了。
大都督高敖曹,也带着乡里部曲,王桃汤等三千人,跟来了。
高欢一看,高敖曹来了,挺高兴的,就对他说:“高都督,你带的都是汉兵吧?
这恐怕不够用!
我给你拨一千多鲜卑兵,混着用,咋样?”
高敖曹一听摆摆手说:“我带的兵,训练有素,打了好几仗了,不比鲜卑兵差。
现在,要是混一块儿用,感情不融洽了,打胜仗了要争功,打败仗了就互相怪罪了,所以还是不用混着用了。”
庚申那天夜里,尔朱兆带着三千轻骑兵,悄无声息地,摸到了邺城西门,想来个突然袭击。
结果呢,没攻下来,只好灰溜溜地撤了。
到了壬戌日,高欢这边,兵力不足,骑兵不到两千,步兵也就三万来号人,跟敌人比起来,那简直是鸡蛋碰石头。
没办法,高欢就在韩陵摆了个圆阵,把牛驴这些牲口用绳子串起来,堵住了退路。
这一来,将士们都知道,这回是玩命的时候了,一个个都豁出去了。
尔朱兆一看高欢,远远地就开骂了,说高欢背叛他。
高欢呢,也不含糊,回敬他说:
“咱俩本来是一条心的,想一起辅佐皇帝。可现在皇帝在哪儿呢?你倒说说看。”
尔朱兆说:“孝庄帝冤杀了天柱大将军,我这是为了报仇。”
高欢一听,乐了:“天柱大将军那点儿阴谋,你当时就在场,怎么能说你不是背叛呢?
再说,君杀臣,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你报什么仇?
现在,咱俩的情义算是断了。”
说完,两军就开打了。
高欢带着中军,高敖曹领着左军,高欢的堂弟高岳带着右军。
一开始,高欢这边儿不太顺利,尔朱兆趁机就攻过来了。
高岳一看,带着五百骑兵就冲上去了,斛律敦呢,把散了的兵聚起来,从后面攻打尔朱兆。
高敖曹更厉害,带着一千骑兵从栗园那儿截击尔朱兆。
结果呢,尔朱兆他们被打得惨败,贺拔胜和徐州刺史杜德,直接在阵前就投降了高欢。
尔朱兆摸着胸口跟慕容绍宗说:“哎,没听你的话,才落到这步田地。”
他想带着轻骑兵往西逃,奔晋阳去。
慕容绍宗呢,吹起号角,调转大旗,把散了的兵聚拢起来,也跟着跑了。
尔朱兆逃回晋阳,尔朱仲远呢,跑东郡去了。
尔朱彦伯听说,尔朱度律他们败了,想自己率军镇守河桥,尔朱世隆没同意。
这边儿,尔朱度律、尔朱天光想去洛阳,大都督斛斯椿跟都督贾显度、贾显智说:
“现在要是不先抓住尔朱氏,咱们都得没命。”
几个人就在桑树下结盟起誓,约定好赶紧回洛阳。
尔朱世隆派外兵参军阳叔渊,骑马飞奔北中郎府城,去挑选那些战败的士兵,分批进洛阳城。
斛斯椿赶到洛阳,没进去城,就骗阳叔渊说:
“尔朱天光的部下都是西部人,我听说他们要大举进攻洛阳城,然后迁都长安。你得先让我进城,做好准备。”
阳叔渊一听,就信了。
到了夏季四月甲子朔日那天,斛斯椿他们占据了河桥,把尔朱氏的党羽都杀了。
尔朱度律、尔朱天光想袭击河桥,结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昼夜不停,兵马都累垮了,弓箭也用不上了,只好往西逃。
逃到灅陂津的时候,被人抓住了,送到了斛斯椿那儿。
斛斯椿派行台长孙稚到洛阳向朝廷报告,又派出贾显智、张欢带着骑兵去攻击尔朱世隆,把他也逮住了。
尔朱彦伯当时在宫里,长孙稚在神虎门跟节闵帝说:“高欢的义军已经成功了,请陛下杀了尔朱氏。”
节闵帝就派舍人郭崇去通报尔朱彦伯。
尔朱彦伯一听,吓得狼狈逃出宫去,结果被人抓住了。
最后,尔朱彦伯、尔朱世隆在阊阖门外被斩了首,他们的首级连同尔朱度律、尔朱天光的一起送到了高欢那儿。
节闵帝,他派了个中书舍人叫卢辩的去邺城,说是去安抚高欢。
高欢呢,就让卢辩去见安定王。
卢辩这家伙,脾气挺倔,大声嚷嚷着不肯去,高欢也没辙,只好把他放了。
卢辩,是卢同他哥的儿子。
辛未那天,骠骑大将军、管济州事儿的侯景,他投降了安定王。
安定王一高兴,就给侯景封了尚书仆射、南道大行台、济州刺史这些大官儿。
尔朱仲远呢,他跑去投降了梁朝。
他手下有两个都督,乔宁和张子期,从滑台跑到高欢那儿去,说是要投降。
高欢一见他俩,就数落开了:
“你们俩,跟着尔朱仲远享福的时候,那誓言发得震天响,说要同生共死。
结果呢,尔朱仲远在徐州造反,你们俩是头一号;现在他败了往南跑,你们又背叛他。
你们,对天子不忠,对尔朱仲远不信,连狗马都不如!”
说完,就把他们俩给杀了。
尔朱天光带着兵往东走的时候,留下他弟尔朱显寿在长安城守着,还叫了秦州刺史侯莫陈悦,一起东下洛阳。
贺拔岳呢,他知道尔朱天光肯定得败,就想留住侯莫陈悦,一起对付尔朱显寿,好接应高欢。
但他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来。
宇文泰就跟他说:“现在尔朱天光还没走远,侯莫陈悦也不一定有二心。
你要是把这个计划告诉他,他可能会害怕。
不过侯莫陈悦虽然是主将,但管不住人。
咱们要是先劝说他的部队,他们肯定会愿意留下来。
侯莫陈悦要是往东走,就耽误了尔朱天光的约定;要是往后退,又怕人心散了叛乱。
这时候咱们去劝侯莫陈悦,肯定能成。”
贺拔岳一听,就乐了,让宇文泰去侯莫陈悦军里劝他。
侯莫陈悦一听就答应了,跟贺拔岳一起攻打长安城。
宇文泰带着轻骑兵当先锋,尔朱显寿一看不妙,弃城就跑了。
结果,在华阴被抓住了。
高欢一看,贺拔岳这么能干,就封他为关西大行台。
贺拔岳呢,又让宇文泰当行台左丞、领府司马,大事小事都交给他处理。
尔朱世隆跟高欢掐架那会儿,使了个心眼儿,派了齐州行台尚书房谟,去四渎那地界儿,招兵买马,壮大队伍。
还让他弟弟,青州刺史房弼,跑到乱城去,说要从北边儿渡过黄河,跟高欢来个前后夹击,摆个掎角之势。
结果呢,韩陵一战,尔朱世隆败了,房弼这家伙,就溜回东阳去了。
房弼一回东阳,就听到尔朱世隆他们,一伙儿都完蛋了,心里那个慌,就想投奔梁朝去。
他为了拉拢部下,还跟他们割臂结盟,起誓了好几次,说咱们要同舟共济,一起闯过这个难关。
他手下有个都督,叫冯绍隆,一直挺得他信任的。
冯绍隆就跟他说:“现在这时候,正是咱们最艰难的时候,您得拿出点儿诚意来,刺出胸前之血,跟大伙儿一起结盟起誓,这样才能让大伙儿信服。”
房弼一听,觉得冯绍隆说得在理,就答应了。
于是,房弼就把部下们都聚了起来,敞开胸襟,让冯绍隆来刺血。
结果呢,冯绍隆这家伙,趁机推刀一捅,就把房弼给杀了。
杀了之后,还把他的首级,送到了洛阳去,算是给高欢送了个大礼。
丙子那天,安东将军辛永也带着建州投降了安定王。
这一波操作下来,尔朱世隆那边儿算是彻底完蛋了。
这事儿,就这么着了。
辛巳那天,安定王到了邙山。
高欢看安定王跟皇族嫡系不太亲,就派魏兰根去洛阳看看,节闵帝咋样,想再扶他上位。
魏兰根瞅着节闵帝挺傲,怕以后管不住,就跟高乾兄弟几个,还有崔悛一块儿劝高欢,别用他。
高欢就问百官,该立谁好,大家都不吭声。
綦毋儁跳出来说节闵帝好,该立他。
高欢挺高兴,觉得綦毋儁说得对。
可崔悛一脸严肃地说:“要说好,那当然得是我们高王慢慢来。广陵王是叛乱的胡人立的,咋能当天子!听綦毋儁的,咱们不就成乱臣贼子了?”
高欢一听,就把节闵帝关,到崇训佛寺里了。
高欢进洛阳时,斛斯椿跟贺拔胜说:“现在天下大事就看咱俩了,不先动手就得被别人制住。”
贺拔胜说:“高欢对国家有功,杀他影响不好。
我这几天跟他同住,回忆过去,他还挺感激你,怕啥!”
斛斯椿这才算了。
高欢想立汝南王元悦,但听说他脾气暴躁,又算了。
那时候北魏的王都跑了,藏起来了。
元脩是元怀的儿子,躲在乡下。
高欢想立他,就让斛斯椿去找。
斛斯椿找到元脩的亲信王思政,问他元脩在哪儿。
王思政问:“你找他干啥?”
斛斯椿说:“想立他为帝。”
王思政才说出元脩的位置。
斛斯椿和王思政去见元脩,元脩一见他们就脸色大变,问王思政:“你不是要卖我吧?”
王思政说:“不是。”
元脩又问:“你敢保证吗?”
王思政说:“事变无常,咋保证?”
斛斯椿赶紧告诉高欢,高欢派四百骑兵把元脩接到大帐里,跟他谈心,说得泪流满面。
元脩推让说自己德行不够,高欢拜了两拜,元脩也拜了一拜。
高欢出帐后,给元脩准备了皇帝的衣服用品,让他洗澡换衣,还派人守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