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起终 第59章

作者:口袋毛毛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31 23:38:11
最新网址:www.bquge.cn

中启科技原三工曾工、段工、曾工;

过渡三工程肖工、谢工、耿工;

备用三工程郑工、莫工、徐工。

过渡的终究是过渡的,不过是踩雷的,用完不合适,自然就会被丢弃。过渡的自然就是一来就干项目,需要探索未知,勇往直前。还要合乎人情世故。就像游戏一样,过渡的只是辅助,要冲锋在ADC前,替ADC抗伤害,死在前,是宿命,也是游戏规则。

大概半年时间,耿工走了,肖耀威也走了,谢工也走了。廖鹏也走了。

一年不到时间,中启科技这近来进入公司的人,就不剩下多少了吧。

肖耀威离职,很正常,廖鹏、郑孟林等等,他们能形成一个团体,虽然,肖耀威周末都不找任何人,但肖耀威是这个团体衔接的关键。除去肖耀威,也就没这小团体了。任何企业,都不允许有团体存在。

其实,做产品就像人生,当未来不明确的时候,该怎样,就怎样,没必要太纠结,太激进。

肖耀威,在中启科技,从丁总离职后,就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了。所以,设计上的小细节,能过就过,能不改就不更改,关注着周边所有人。明白自己的处境。

虽看不见自己的未来,却能看见身边所有的未来,他们的未来,都不是肖耀威认可的未来。所以,沉默寡言,一直在世间浮沉,工作虽然竭尽全力,但偶尔夜深人静,就会反思自己,寻找未来。在看不见未来前,就脚踏实地的做结构工程师、慢慢做项目工程师、电子工程师,最后成为一个研发经理罢了。

谢工,自己没有主见,产品模具更改来更改去,面对周边所有人的质疑、谩骂,只能苦笑,连反驳都不屑。其实,跟肖耀威一样,心中缺少主心骨,但中启确实没有主心骨。而中启是个只重低成本的公司,掌舵手的想法、能耐,也没有人能知道,所以,项目折腾来折腾去是必然的。

耿工,虽然年龄很大了,但犯得错误,太低级,所以,应该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模式。他的心态一直都是结构工程师,心中需要主心骨。

古代帝王,允许有变革者,但变革者的宿命,一定是被抛弃,肖耀威的结局也早已注定。

不管是黄董,还是黄总,都应该五六十岁了,这个年代的人,本身就很难融入时代潮流。在他们内心深处,那就是我给你工作,你需要感恩戴德,需要做这些表面工作。但肖耀威是一个内心自循环的人,虽然没钱,但也知道,靠自己的技术吃饭,只要自己是对的,没必要微微弱弱,没必要过分委屈自己,看谁不爽,该怼就怼,就对了。谢工那是年龄到了,压力到了,只能苦笑应对,委身自己。

一家公司,如果不注重研发,那做为打工者,一定要尽量墨守成规,明哲保身,方为处世之道。

肖耀威简历也没写做过TLCM项目,中启科技也只是看肖耀威便宜吧,整个项目也没有一个了解TLCM的,每次变更也没有样品检测,都是直接试产,制造过程中遇到大异常,就只能暂停试产,没得选。项目的EVT、DVT、PVT、MP,肖耀威也不清楚所指的含义,毕竟大家基本都是第一次做大项目,谁也不知道谁的水准,谁也不熟悉谁,有畏惧感很自然。不过,肖耀威最终还是凭借着运气,莫名其妙的将产品推到了行业正常标准,没增加包边胶,没改为全贴合。这个项目也量产了很多,所以,肖耀威还是很厉害的呀。

任何事情,第一次做都是不顺的,做着做着就顺利了。产线生产前期EVT良率可能在60%,DVT良率提升到80%,PVT良率提升到90%,导入MP就慢慢的会进入一个正常良率。

这都是要依据员工对作业手法的熟悉度进步的。所以,前期差点,没什么,只要一直往这个方向前进,结果自然而然的就会好了。

人生就好像王者荣耀,后羿,这是一个一直用普攻,吃经济的英雄,使用后羿,你就要不停的打怪,不能停。前期可能打不过很多英雄,但累积到神装后,却可以杀大部分英雄。所以,要不停歇的打怪升级,不能好高骛远。

肖耀威的性格,注定了结局。就像打王者荣耀游戏,阵营里没有一个抗伤害的肉盾,队友都畏畏缩缩的想着自保、想着收割、无人先手,即使肖耀威是ADC,他也只能先手,毕竟,不出手是死局,出手,还能挣一线希望。但有句话,叫做得多、错的多,承担的责任自然也多了。最糟糕的是,队友都相信他能搞定,只能摸索中前进了。

那时候的肖耀威看不见未来,但他自有一种无敌气势,做事的无敌气势。说白了,就是事情做的多了,莫名其妙的就管的多了,其他人也愿意将责任推给肖耀威,愿意相信肖耀威的判断。这其实是一个傻得的人,真正想干好活的人,不过分在意金钱所得的人,才能有的一种势,吃力不讨好。

来中启科技两个月了,肖耀威明白自己要尽量少做少错,以不动应万变,毕竟,出了问题,以自身的级别,真兜不住,而对研发总监,肖耀威也没什么羁绊感,总感觉不到他的牛逼处。耿工、谢工、肖耀威是结构工程师,结构工程师之所以是结构工程师,是他们不想做研发经理么?还是他们就想一直每天对着电脑这么累的点鼠标?肯定不是呀,人的本质属性就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满足虚荣心,照顾身边人。

真真干活的人,身在局中,头脑是不可能一直很清晰,所以,大公司都有不怎么干活的技术主管、总监,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帮下属履清头绪,他们是局外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让他们能一眼看清事情的本质,拥有破局的能力。技术不成熟的工程师其实很佩服这帮人,但做的项目多了,经验足了,他们自己也能拥有这个破局的能力。在没这个能力前,还是好好做结构工程师累积经验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永远要记住,结构工程师的立场,经理的立场是不一样的,所有的问题,只要有一个经验老道的局外人,就能很明确的指引方向。

这就像迷宫内的人,只要能保持气势,一往如前的往前冲,将所有路径都尝试后,一定能找到出路;但如果有一个人,身处上帝视角,看透一切,不断的给迷宫内的人指明方向,那迷宫也只是一条通路罢了。迷宫内的人就是工程师,拥有上帝视角的就是经理级别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富人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穷人的孩子蹉跎一辈子还在原地。富人一条路直通终点,穷人走到终点,要眯着眼睛尝试几百条路,很多的穷人在路途中就已经倒下了。

肖耀威明白,如果你是穷人,那一定要不断进步的,不然你就会失去价值,失去竞争力。肖耀威的以不动应万变,在公司老板眼中,就是很难进步的体现吧。

这个社会,你不脚踏实地,不谦虚,其实是很难有机会的,除非你认知达到一个水准,别人想压都压不住。否则,低调点。

穷人为什么,在工作中,什么都希望亲力亲为,自身参与,不过分指望别人?其实并不是他不想,只是穷人本身就处于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项目出了异常,穷人可能也不知道自身底气支撑在何处,所以,只能尽可能的了解所有,出了问题,自己死的时候,也能自己挣扎下,告诉别人,咱不是好惹的。

其实肖耀威自身觉得自己适合做律师,不为别的,只因为感觉凭借自身这了解全局,能找到细节问题,无期徒刑的罪犯都可以在肖耀威的操作下,变为无罪释放。毕竟,论甩锅能力,肖耀威自觉在工作中已经练就得很得心应手。牛逼的律师,不也就是将责任甩出去么,没啥区别。

其实,在中启科技遇见的一系列问题,2019年九千块的肖耀威很难解决,都是第一次应对;但如果是2022年的肖耀威,那就轻轻松松的应对了,只是那时的肖耀威最低要价是一万八千块。所以,……

另外,别人认为的好,才是对的好,别自以为的为他好,所以,要站在对方的认知、格局、立场上思考问题。

一个行业,无人带领,两年算入行,那两年,可能是你人生最充实的时候,因为,你什么都要干,没的选。那就像易经里的潜龙勿用,虽然没大作用,但还是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五年内,你还在这个行业,这个职业一直的奋斗,那你算自己真正入行了。这就是易经中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继续努力,总会遇见机遇。

十年内,你基本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只要你这十年不断的进步、学习,那这一代引领方向的,就是你。

所以,想做什么就努力去做吧,别放弃就行了。

所有事情,第一次做,先做为上,第二次做,计划为上。

只要你在某个行业,走到了顶点,那其他行业,在你眼里,不过尔尔,因为所有行业顶点的见过的风景、呈现的状态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一个人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写在脸上,藏是藏不住的。

现在制造业,确实挺难的,每个小企业的老板,不管是装忙还是真忙,经常晚上十点都在公司,忙忙碌碌,他们其实也没什么明确的规划。

越是成立有段时间的小企业,研发部的地位就越低,毕竟,小企业对应的客户杂牌居多,利润本来就有限,而老板的固有思维,减员增效、降本抢单,是他们唯一能压榨的利润空间。

制造业的老板,大多是业务出身,业务出身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不懂技术,却又略懂技术。像这种公司,研发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业务老板更喜欢精通人情世故的研发人员。他们的年龄、时代经历,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对日常接触的研发人员足够重视。他们只能在原有的旧赛道航行,研发技术的突破,真指望不上。

此小说详细讲解了研发工程师,设计的两个项目,从起始阶段到量产阶段的故事。经历过完善的四个阶段,EVT、DVT、PVT、MP。这也是现在所有工业设计的必经阶段。

当然,中启科技对应贝达的团队,只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团队,仓促而简单。

更详细的经历,以后有机会写写2020年后的工作经历吧,对应的客户都是BOE、华米(小米旗下)等等大企业,有更完善的项目阶段。这家公司也是我在制造业结构工程师走到终点的公司。

这个社会,每个朝代,都在研究人,研究规则,但社会矛盾只会因新的技术而转移。规则再好,转移不了矛盾,社会底层看不到希望,终究是浮云。所以中国每个朝代寿命只有三百年,中国古代历史,不看也罢,没有研究意义。

中国人卷,中国人累,本质还是中国并不是科技强国,但是这个国家想在世界站稳脚跟,体现价值,就只能更卷更累。这带来的好处,就是世界需要中国制造,外人再怎么也不会过分欺压,利益共同体。

这就像一个企业,裁员再怎么,也不会裁真正干活的员工,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员工。

只要国人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制造出技术壁垒的产品,中国人就会一直卷,否则,只能被淘汰。

技术突破,革新之路,终究是困难之路,还是顺应时代大潮流,顾好自己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