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
高见贤追问,就等于朱元璋在追问。
道衍虽然想装个逼,可也不敢不满足朱元璋的好奇心。
“玻璃?”
高见贤和毛骧面面相觑,就这?
不是他们看不起道衍,玻璃在大明虽然不能说遍地都是,但至少也不是稀罕物。
而且玻璃和陛下需要的东西又有什么关系?
道衍知道他们的疑惑,笑而不语。
玻璃在明朝的时候,当然不是稀罕物。
但这个时代认知的玻璃和自己理解的玻璃,其实有一定的差距。
当然并不是说玻璃不贵,哪怕在数百年后的清朝时期,玻璃依然也算是一种奢侈品。
但这个时代的玻璃,并不具备通透度。
只能作为工艺品或者窗户这类不需要透明度的物件。
这样的玻璃,自然做不成道衍想要的东西。
他想要做出来的玻璃,是如后世一般,透明如水晶的物件。
“你以后自然会知道的……”
道衍知道解释没用,只是转头询问:
“不知道那些材料什么时候能到?”
“马上就会到了,只是工坊暂时还没完工……”
“有一个炉子就够了,毕竟不能让李相久等!”
道衍拍拍高见贤的肩膀,说:
“没事了,回去吧……”
他说完,主动走出工坊。
……
“玻璃?”
朱元璋在一个时辰后,收到了高见贤的汇报。
他一脸疑惑,旋即让人找来一些玻璃制品。
这些玻璃制品,让老朱陷入沉思。
难道眼前雾花花的东西,就是道衍的底牌?
“你下去吧,全力配合他……”
朱元璋看不出所以然,只是吩咐高见贤全力配合道衍。
接下来的日子,道衍一如往常。
每天忙完善世院的工作,就和宋濂慧昙等人聊聊天。
宋濂在它夹带的私货之下,似乎已经有了修史的思路。
加上朱元璋提前给了他将近十个月的时间,他几乎将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收集史料上。
道衍见证眼前良性的变化,十分欢喜。
不过宋濂也有宋濂的烦恼,他目前搜集到的史料,大部分都是民间的。
“如果陛下能打下大都就好了,真正的好东西都藏在那里……”
宋夫子心心念念元大都,也侧面反映一个人心态的变化。
道衍理解这种变化,
当初朱元璋让他修元史的时候,他还觉得朱元璋这种行为叫做半路开香槟。
恩科随着徐达和常遇春在北方大杀四方,朝中的文臣的心态,逐步发生转变。
“大明,武运昌隆啊!”
道衍顺着宋濂的话语,感慨一声。
旋即他玩味一笑:
“就是不知道等打下济宁,那位衍圣公如何自处?
是宁死不屈殉了前朝,还是再当墙头草?”
宋濂闻言,脸上的兴奋之色顿时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尴尬。
山东孔家,圣人子孙。
按照道理,孔家应该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图腾。
尤其是在宋濂这种大儒眼中。
可山东那位,实在让人尊重不起来。
“就如近百年的富贵迷了张家的眼,北元前所未有的待遇,大概也将孔家那位的心给蒙了。
没有任何人能给孔家前朝的地位,所以那位估计要负隅顽抗了……”
宋濂尴尬一笑:
“老夫突然想起来还有事要做,先告辞了!”
道衍乐呵呵的看着宋夫子几乎是落荒而逃的模样,哈哈大笑。
他用言语将宋濂支走。
然后跟慧昙报备一声,出了寺院。
寺院之外,毛骧已经停好马车。
道衍上车,也不和这位未来的锦衣卫指挥使拉关系。
等到车马将他拉到玻璃工坊。
此时诺大的工坊,只剩下道衍一人。
玻璃的制造工艺,他暂时可不想暴露出去,尤其是从玻璃身上衍生出来的许多工艺品。
道衍对毛骧说了一声在外边等着。
然后就进了工坊,开始工作。
毛骧在门外守着,听着里边的动静。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在黄昏时分,他隐约听见里边有雀跃的声音传出。
道衍大师在玻璃工坊里,已经忙碌了好些天了。
毛骧每次就负责送他过来,然后再将他送回去。
终于等到天色微微暗下来,道衍拿着一个包裹走出来。
“大师,可是成了?”
“没错!”
道衍脸上也露出兴奋的神色。
“这东西本应该给你家主子送过去,但贫僧估摸着他不会用,可劳烦毛施主通知伱家老爷,让他有空来寻贫僧!”
毛骧躬身,应了道衍的话。
“看北方的情况,皇帝应该要远行了……”
道衍用只有他听见的声音喃喃自语,然后上了马车。
将他送回天界寺。
毛骧马上回宫,通知高见贤。
等高见贤带他进宫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时分。
皇帝听说关于道衍法师的消息,破例晚上接见了毛骧。
一路走向御书房,毛骧心中暗暗猜度道衍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
朱元璋确实很忙,毛骧到御书房的时候,他还在处理国事。
而今天和平时不同,因为他将太子朱标也带到御书房中。
“北方战事顺利,徐达基本控制了山东!
朕准备去北方走走……”
“父皇,您已经是九五之尊,何必涉险?”
朱标听说父皇要远行,本能想要劝住朱元璋。
朱元璋呵呵笑:
“你把你老子当成什么了,朕下马还没几年呢……
当年尸山血海朕都闯过去了,何况是如今我大明风头正盛?
放心吧,朕有分寸。
若是别的事情,朕大概也就不出去了,可是此事太过重要,朕不得不亲自去……”
“父皇,您要去做的事是……?”
朱标的好奇心被朱元璋勾起来,忍不住追问。
“朕准备考察汴梁路……”
“汴梁,是宋故都?”
听说父皇去汴梁,朱标的眼中满是期待之色。
大明北伐,喊出来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而汴梁,就是代表汉家人在被异族入侵之前的那个美好的朝代。
只是以前的国都,此时已经成为汴梁路,朱元璋要去汴梁,似乎有深意。
“朕想看看,那里能不能成为我大明的国都……”
朱元璋给朱标的答案,让他震惊万分。
父皇对应天府不满吗,为什么好好的又要寻找新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