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被抓了?
朱元璋微微一愣,旋即脸色变得难看至极。
他因梦中所见找到那个小和尚,又因他的能力升起一丝爱才之心,所以选择将他冷藏。
老朱让道衍在瓦官寺,本身就有几分监视和保护的意思。
而他朱元璋看起来的人,城里有谁敢抓?
毛骧知道皇帝的脾气,三言两语,简明扼要,将道衍和王师爷的矛盾说出来。
朱元璋冷哼一声,他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将麻烦推脱出去,总比在自己的辖区爆发为好。
这是官场上常用的推诿手段,老朱见怪不怪。
不过知道,并不代表朱元璋看得惯,草菅人命,尤其是在瘟疫可能爆发的时候,去做这些操作,已经触犯了皇帝的逆鳞。
那些流民对朱元璋而言有两个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这些北人南下,正是朝廷怀柔,给北人看看大明的态度的好时机。
第二个意义,是朱元璋想要看看道衍如何亲自处置那些流民,观察他的品行。
尤其是第一个,若非在这个大背景下,那些流民哪有那么容易进城?
可皇帝这边想要弥合南北,底下的人却给打捣乱。
朱元璋不说话,但他的杀意已经让毛骧和高见贤都能感受到彻骨的冰寒。
“陛下,咱们要不要去,救道衍大师出来?”
高见贤低声提醒朱元璋,朱元璋沉默半晌。
“不急!”
“陛下,您不怕那些人对道衍大师……”
“如果该他受苦,就受苦好了,不死就行!”
朱元璋心里不知道想什么,居然不救人了……
高见贤和毛骧面面相觑,他们赶紧低下头。
君心莫测,皇帝的想法,他们这些人永远猜不透。
他们看朱元璋的种种,还以为老朱对道衍很关心,可真事到临头,他居然并不着急?
“人死不了就好,那家伙机灵,不会刺激对方的……
而且你不是说,已经有人去通报慧昙了?
派人去盯着,如果道衍真有生命危险,你们就去吧江宁县令办了!
如果没有,就看着,什么都不用做!”
“是,陛下!”
高见贤和毛骧领命而去。
朱标等人走完,终于忍不住问道:
“父皇,为什么不去救道衍大师?”
“朕,为什么一定要救他?”
朱元璋回头,一脸淡然,朱标也给问住了。
他见过父皇对道衍欣赏有加的样子,却从未想过朱元璋并没有义务救道衍。
“这小和尚还有点血性,不错!
不过擅自顶撞朝廷命官,他以为他是谁?
就让他吃吃苦,顺便给朕看看这朝中的妖魔鬼怪……”
老朱的话看似无情,但似乎又有敲打的意思。
“父皇,准备用道衍大师,试试朝廷中的官员……”
“他在朝中,可不是一点人脉都没有!”
朱元璋冷笑:
“这些人把他捞出来不难,但朕更想看看这个过程……”
朱标若有所思,旋即他问道:
“父皇,那些流民呢?”
“朕会看着,他们吃不了亏……”
朱标提起流民,朱元璋的怒火又蹭蹭上来了。
他很想杀了江宁县令,可目前却不是时候。
……
“陛下不见贫僧……”
午门,
慧昙呆呆立在门口,一脸懵。
和高见贤、毛骧一般,他压根就没想过老朱会在这件事袖手旁观。
“陛下是什么意思?”
慧昙站在门口沉思了一会,咬牙转身离开。
不管朱元璋救不救道衍,他也要尽自己的努力去救人。
道衍对他而言,并不仅仅是因为朱元璋而被他特别照顾的人,他本上也颇得慧昙喜欢。
既然陛下不出手,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宋濂。
“你说,道衍禅师被抓了,还是因为江宁县令企图转移流民?
还有瘟疫?”
宋濂听完慧昙的说辞,非常愤怒。
他站起来,大声道:
“如果此事当真,那江宁县令简直无法无天……
放心,道衍那小和尚对本官有恩,这事本官管了!
本官要去皇上那里参他一本。
走,跟我去找章溢、刘基……”
慧昙苦笑,朱元璋突然不管事了,他估摸着宋濂去找他也没用。
但慧昙又不敢说道衍和朱元璋的关系,只能说:
“宋夫子,这件事惊动陛下,似乎也不太妥当。
且陛下如果拖着此事,咱们也不好处置。
不如,寻寻其他门路?”
宋濂闻言,他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他本身威望很高,但手中实权确实不大,宋濂想到一个人,对慧昙说道:
“老夫带伱去找一人,让他插手好了!”
“不知道您找的是?”
“杨宪!”
宋濂满心欢喜,道:
“此人也是北人,但和我浙东一脉关系不错!
如今陛下将他招入中书省,我们可以求他帮忙!”
慧昙大师跟着宋濂,找到了杨府,见到了下朝回来的杨宪。
听二人说完来意,杨宪也沉吟起来。
“宋夫子,您说的这件事……我会跟左相反应,不过……
不是我说您,这个县令的做法,似乎也没错!
先不说那个和尚是不是妖言惑众,哪怕他说的是真的,难道将那些流民驱逐,不是应该。
夫子您可别忘了,这里是应天府。
是陛下和一众朝廷大员所居之地,这里若是染了瘟疫,影响可就太大了……”
宋濂和慧昙脸色微变,尤其是慧昙大师,他被杨宪点醒之后,突然意识到朱元璋为什么不会插手此事。
难道道衍真的做错了?
“不过宋夫子放心,那位大师本官写个手信给你,你能把他带出来!
只是让他闭嘴,别什么事都乱说!”
“难道,就任由江宁县令乱来?”
“他不乱来,难道要陛下乱来?
总有人,要替上边人背黑锅!”
自以为猜透皇帝心思的杨宪,神秘一笑。
宋濂和慧昙似乎领悟过来,不再言语。
等他们出了杨府,杨宪看着自己书桌上的手信,十分满意。
只是他在查看手信的时候,却不知道,另有人将他的一举一动,记录在案。
这场微不足道的风波,并未在应天府中引发多少波澜。
等宋濂走后,杨宪抄送了几份文书,一份给李善长送去,一份呈送到皇宫。
只是他不知道,此时朱元璋正捧着关于他的一份密奏,满是失望。
“没想到,这面照妖镜照出来的第一人,居然是朕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