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份资料,让蓝星产生了观看的兴趣,是现在科学家对宇宙方面的认识。
说宇宙起源于大爆炸是错的!
这简直有点超纲。就像以前说牛顿力学有问题一样,没想到现在轮到爱因斯坦了。
自从1922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开始观测到到“红移现象”开始。
有关“宇宙膨胀”的观点开始形成。
根据大爆炸宇宙论,早期的宇宙是一大片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气体,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且以很大的速率膨胀着。
这些气体在热平衡下有均匀的温度。这统一的温度是当时宇宙状态的重要标志,因而称宇宙温度。
气体的绝热膨胀将使温度降低,使得原子核、原子乃至恒星系统得以相继出现。
到此,大爆炸宇宙理论成熟。
科学家观察事实也证明着:
最直接的证据,来自对遥远星系光线特征的研究。远星系的颜色,比近星系的要稍红些。哈勃仔细测量了这种红化,并作了一张图。
他发现,这种红化(红移)是系统性的,星系离我们越远,它就显得越红。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大爆炸宇宙论的鼻祖伽莫夫认为,我们的宇宙正沐浴在早期高温宇宙残余辐射中,其温度约为6K。
后来,经过进一步测量和计算。得出辐射温度是2.7K,一般称之为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一发现,使许多从事大爆炸宇宙论研究的科学家们,获得了极大的鼓舞。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为观测宇宙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也为各种宇宙模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观测约束,它因此被列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
大爆炸核合成理论,所预言的轻元素浓度与实际观测,可以认为是基本符合,这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强有力支持。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它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并给出这些轻元素的相对丰度。
同时,由大爆炸理论所预言的宇宙,其中可被“调控”的氦元素含量,也不可能超出或低于现有丰度的20%至30%。
事实上,很多观测结果现今也只有大爆炸理论可以解释。
2014年3月17日,美国物理学家宣布,首次发现了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原初引力波,是爱因斯坦于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它是宇宙诞生之初产生的一种时空波动,随着宇宙的演化而被削弱。
科学家说,原初引力波如同创世纪大爆炸的“余晖”,将可以帮助人们追溯到宇宙创生之初,一段极其短暂的急剧膨胀时期,即所谓“暴涨”。
现在科学家存在的争论:
对于目前,被认为是标准的大爆炸宇宙学模型来说,虽然一方面有天体红移的哈勃现象、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金属元素丰度三个证据。
大爆炸的基本概念,和存在性能够成立,但是存在大量不协和音,存在着大量违和的,用传统大爆炸宇宙学理论,也有无法解释的冲突现象。
问题一
新发现距离地球118亿光年的巨大已经死亡的星系群。我们银河系太阳系都过了138亿年了,在宇宙大爆炸之后,过了18亿年才诞生,虽然已经衰老还活的好好的,
那么,这里列举的星系和星系团,为啥在110亿年之前,甚至120亿年前就星系死亡了呢?
问题二
另外两个更早一点的,已经死亡的巨大星系,XMM-2599是距离地球120亿光年的超大星系,已经不再制造新的恒星,也就是说,这星系“死亡“至今已有120亿年之久。
它在死亡之前,所制造的恒星数量已超过3000亿颗太阳,超过了我们银河系。
飞速膨胀,突然沉寂,一件怪事?
问题三
2020年,哈勃望远镜通过引力透镜发现,在距离我们110亿光年的距离上,发现了6个死亡星系。
大约在宇宙30亿岁时,当时各星系正值大量生成恒星的时期,不过,这些星系发生不明原因,形成恒星所需的氢气消耗殆尽,没了燃料,成为死亡星系。
问题四:
早期宇宙中,就形成的巨大星系种子吗?它们在后期的演化中,才逐渐变成星系的吗?
问题五
108亿年前的老棺材瓤子星系,这个MACS 2129-1星系的图像一看就是老年星系,它内部的恒星们都已经日暮西山。
即将面临热核反应完毕,整体光线暗淡昏花,恒星们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呈现出一副百亿年以上高龄老星系的特征。
相比之下,对比的银河系,虽然年龄已经超过120亿岁,却依然有明显比较蓝色的旋臂,显得年轻很多。
108亿光年外的一个星系出乎预料,它不该出现在早期宇宙中!
玛土撒拉星寿命从开始的160亿年被人为几次调整,依然高于大爆炸年龄
疑惑一:
还有类星体形成原因
按照大爆炸宇宙学,天体演化的正常顺序不应该是先形成星云,然后形成星系吗?类星体究竟算是个啥东西,既然那么小了,为啥那么亮?
类似的问题,ton618距离地球104亿光年,还是孤零零的,它是怎么在104亿年前就达到660亿倍太阳质量的?
疑惑二:
关于宇宙均匀性的辩论和最新探索:
爱因斯坦在提出宇宙在大尺度上,应该是各向均匀同性的时候,认为只要超过1亿光年,宇宙就应该完全均匀的了。
然而,事实是,不论是空洞现象,还是宇宙长城,丝状网状结构,都一而再地打宇宙学家的脸。
也就是说,我们所在的宇宙的大尺度图景,是既均匀,又不均匀。
疑惑三:
宇宙究竟是加速膨胀还是减速膨胀
诡异的宇宙膨胀,前70亿年减速,后70亿年加速。
新论点一:
黑洞是不存在的
美国的科学家,在2014年9月28日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黑洞是不存在的”。
她和霍金都认为,当恒星死亡坍塌时,会释放出霍金提出的辐射。
在这个过程中,星球自身也将流失一大部分的质量,最终,死亡的星球所剩的密度不足以形成黑洞。
如果这条理论被证实是正确的,大爆炸理论可能会因此而被推翻。
甚至于现代物理学,对于宇宙的起源学说,都可能被全部推翻。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以现在的科技手段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人类族群所在的宇宙,人类的科技还需要大大发展才行。
蓝星看完整个资料,没想到现在有人就怀疑大爆炸是错误的。
让我们学到一个道理,不管多么伟大的理论,都有先提条件。
这些科技知识具体的虽然不懂,但看看还是丰富了他的思维。
那么除开了这种暗物质的分布。那是不是说,宇宙就是各向同性的呢?
这份资料,是包依婷收集的。根据网络收集的科普资料,正好便宜他了。他看到之后,都能想到很多灵光。
也不知道这资料,要是别人看到,会不会也能得到启发。
他想到了银蓝帝国有八大星系,还有宇宙中的科技,以后有机会也要搜寻一番。
蓝星想想自己收录的战机数据:
洪荒智能战机速度是18.95km/s;
乾坤智能战机速度是15.16km/s;
王者智能战机速度是3.6km/s;
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
大小为11.2km/s,乾坤智能战机是可以脱离地球达到月球的。
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要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
其大小为16.7km/s。洪荒战机是可以脱离太阳系,但速度还是太慢。、
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飞出银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约为110-120km/s,
据科学家估计,本星系群大概有500--1000万光年,照这样算,应该需要1500--2250km/s的速度才能飞离。
但这个速度以人类的科学发展水平,至少要几百年才能达到,所以只是个幻想。
更别说脱离人类疆域了,没有好的宇宙飞船根本就出不去,宇宙中各族之间也不是随便就能去的。
从这里不难推算出,B级宇宙飞船的大概速度。这种飞船在银蓝帝国有生产,是他们能够纵横周围星系的基础。
以后得好好的收集宇宙飞船数据,能跑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就像想致富、先修路一样的道理。
据小艾收录的资料记载,银行系属于边缘地带,能量密度很低。这种宇宙各向同性的观念,也站不住脚。
蓝星假设,宇宙能量就是科学家说的所谓暗物质。它是比光速传播还快的物质,不能被人们观测到。
那就完善了一种循环理论,就是说从能量到物质,再从物质到能量的循环。
这就好比春夏秋冬一样,从冬天什么都没有,到秋天形成果实。再到冬天变成能量,然后周而复始。
这就是时间作用于现实,把能量这种无转变成有的过程;再从有变为无的整套循环过程。
看来以后如果想研究时间法则,还得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上,下功夫研究。
这种想法,是来源于他对万物之数的分析结果。不管对不对,起码去试试才能最终理解什么叫万物之数。
人只有在不断的失败中,灵光一闪就有很多创意。
不敢试错,那你将什么都不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