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五,占山为王 第57章 今个儿换个地

作者:珍珍肉段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19 08:29:04
最新网址:www.bquge.cn

“进去了,真的进去了!”陈兵忽然站起身,大声的叫喊着。

齐火车闻言也立马上前,想一探究竟。

俩人正观察的时候,远处又游过来一条。只见那鱼游到水篱笆前,中间的缝隙根本无法让其通过,于是它开始朝旁边移动。

就在距离竹篓子洞口还有两三公分的时候,忽然就被水流裹挟着,直接钻了进去,竹篓子轻微的抖动了两下,便恢复了平静。

“窝草,这方法也太牛了,咱要是在这儿守一天,这得抓到多少?”

他俩兴奋的讨论着,徐爱林这时候缓缓起身,拎起一旁的铁皮桶,再次硬着头皮进入河中。

走到竹篓子旁边,轻轻将其抬起,里面的细鳞鱼立马就掉入到了水桶里。

他可不敢用手去抓,滑不刺溜的,一个不注意就得让它溜走。

要是掉到他这侧还好,万一掉到了竹篓子那侧,那就真是到嘴边的鸭子飞走了。

再次回到岸上,徐爱林捞起来掂了掂重量,能有个三斤多沉,这一条卖个四五块钱,还是不成问题的。

要是拿到省城,估计还要再贵一点,七八块也是有可能的。

说起来,细鳞鱼这东西的命运也是很波折的。在他爹年轻的时候,买啥都要票,一年能分到的油和各种调料都是有数的,根本就不够吃。

当时大家最喜欢的是猪肉,尤其是五花肉,油水大,解馋。

细鳞鱼就算摆在那儿,也没人愿意要,毕竟调料钱可比鱼要贵多了。

可到了八十年代,各种限制逐渐放开之后,鱼类又重新被大家端上了餐桌。

细鳞鱼作为鲜嫩少刺的代表,立马受到了大家的追捧。东北的各种工厂,单位效益都很好,职工工资也都高,比国内其他省的日子,好过的不是一星半点。

老百姓兜里有钱,自然舍得在吃上面消费,细鳞鱼的价格就开始一路走高。

也不知道是谁率先开始用电鱼的方式捕捞,几乎是在眨眼间,这种方式就迅速的普及开来。

他们这山沟沟里还好说,林业系统管理的严格,这种情况几乎是没有。

可省城附近,松花江沿岸的鱼类,就算是遭了殃,往往一死就是一大片,连幼崽儿都没放过。

真可谓是断子绝孙!

也就那么一两年的时间,周边的细鳞鱼就几乎绝迹,搞得挺普通的一种鱼,现在竟成了稀罕货。

徐爱林感叹过后,心中也有了想法,其实等个几年,技术成熟后,倒是可以考虑提前搞人工养殖。鱼类的繁殖速度快,主要能控制好病虫害,难度并不是特别大。

到时候就专门往省城供货,那些高档酒楼、新兴超市、水产市场都能成为潜在客户,肯定是不愁销路,也绝对是笔好买卖。

抽空还真得去省城转转,看看那些输氧泵之类的设备,现在有没有,这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所在。

徐爱林脑子里有好多想法,但都碍于技术和设备不成熟,只能是先暂时搁置。

他思考这些规划的时候,陈兵又从水里捞出一桶,足足有三条,个顶个的都活蹦乱跳,肉质饱满。

三人围在桶边,心里就别提有多美了,这玩意可都是钱啊!

正高兴间,那边的竹篓子又有了动静。

徐爱林本以为得搞上一中午,才能将水桶装满。可按照现在的情况看,估计也就两个多小时就能达成目标。

“二哥,你赶紧回家去套车,再去陈叔那儿搞几个铁皮桶。

小兵,咱俩在这继续捞鱼,等装满了咱就去换钱!”

徐爱林做了下工作分工,那俩人一点异议都没有,迅速按照他的安排行动起来。

看着时不时就有鱼落入竹篓子里,陈兵索性就不上岸了,直接在水里等着,进一条他就抓一条,然后递给徐爱林。

就在岸上的水桶,基本上快装满的时候,马车的铃铛声也如约而至。

徐爱林见状,急忙过去拎铁皮桶,齐火车力气大,开始往车上装货。

三人分工明确,日头还没到头顶,就已经收获满满。

“二哥,咱不进场子,从南边那条路走!”

徐爱林一想到上次卖鱼的时候,那帮围上来看热闹的人,就一阵头大。财不露白,还是低调点好。

“可南边离灯塔公社大集远的很,得多绕出二里地去。”

齐火车对于周围的路况很是了解,他不懂为啥非要绕远路。

徐爱林拍了拍他的肩膀,“二哥,咱这鱼价格可比猪肉贵,你觉得灯塔公社大集能有人舍得买?

咱今个儿换个地方,去市里卖!”

灯塔公社大集虽然规模不小,但那边的主要客户都是周围屯子的农民。

这时候的农民可没有职工条件好,一年忙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钱。

可到了二十年后,那状态就要掉过来了。

一家几十晌的地,机械化种植,再加上各种经济作物。就是啥铁饭碗也没人家挣钱啊。

徐爱林他们这代人的体会是最明显的,年轻的时候都瞧不起农民,拼了命的也要换成城市户口。

可结果呢,到老了一个个都羡慕人家有地的,那就是个聚宝盆年年都有钱拿。

哪像他们,一个月就那点退休金,连个病都不敢生。

“五哥,你想的真周全,这要是我自己,恐怕今天这些鱼死了都卖不掉!”陈兵在一旁感叹道,他这不是恭维,要真是他自己卖鱼,肯定去灯塔大集,别地方他没去过,也找不到啊!

“老五,那咱去市里哪边,伱给定个方向?”

齐火车扬起小马鞭,在等徐爱林的指示。

他在捕鱼的时候就考虑过,是去市里哪个地方。其实有两个选择,一是去林业局,政府大院那边。

可又一想,那边上班的都是男的多,再加上干部身份,怕是没几个人会买。

毕竟在知识分子心里,君子远庖厨可是条铁律。

“咱就去制材街!”

“得嘞,驾……”

徐爱林最终还是选择去制材街,一来是那边厂子多,职工家属院也在附近。

这二来嘛,自然是顺道行个方便,顺便也去看看大哥。

有些疙瘩,总归是要想办法解开的,总不能老死不相往来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