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本文一些问题,这里想和大家说一下。
首先就是嫡庶问题,行文至此,大家应该能够看出来。作者本人绝不奉行嫡庶神教,在我眼里古人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受伤害的是女子和孩子,强行区分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也宣传封建思想。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比古人还封建。
当然嫡庶在古代生活中也是存在的,比如说东汉刘秀太子刘疆就因为母亲郭圣通被废为中山王太后而自请废位,最后得到善终。而金国太祖一系集体拥立金熙宗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爹五太子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嫡子。
但男女还是不同的,女孩子又不用继承家业,虽然可能因为生母地位在家里得到资源不均,但也上升不到那个程度。反而在宋明,官员科举出身居多,往往从底层干起,导致嫡妻生的大女儿嫁得一般,反而是妾生的小女儿能嫁到高门大户,因为那时候老爹的官大了。
欧阳修和王拱辰的岳父薛奎就是这种情况。
另外即使是皇家,宋太宗李皇后是庶出,宋高宗吴皇后是庶出,宋理宗皇后谢道清是庶出。可见人家选儿媳妇真不在乎,至少不那么在乎嫡庶。
(以上皇后身份均是因为封嫡母诰命后再封生母诰命,可以确定身份。)
而且宋朝理学萌芽在北宋中期才开始,发扬光大要感谢靖康之耻,所以在封建王朝里还是对女性比较宽容的。
有宋一代,有才华横溢却沦为战利品的花蕊夫人,有真正的逆袭大女主刘娥。有引发了新旧党争的登州阿云,有父亲丈夫都是宰相干预朝政的王夫人(蔡卞妻)。有千古文采第一流的李清照和神秘的朱淑真。有国破家亡之际击鼓退金军的女中丈夫梁红玉,有岳飞的贤内助李娃,有甘愿受酷刑却不愿污人名节的官妓严蕊……
所以我也想那个文采风流的时代的红妆换冕服,并且认为那是可能的。
这里就要说第二个问题了。我知道很多读者急着看女主赶紧坐上高位升级打怪,灭了李继迁收了六谷部,最好再把燕云十六州一起收回来。但是这是成长流小说,我可以适当加快速度,但是女主现在能做的就是学习文化和骑射,顺便有限度的结交内宫,了解一些朝政。
但是和宋皇后彻底说开,让宋皇后知道她忍下去自己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刺激她拿出自己隐藏的政治实力,路会好走很多。
所以坦诚相见也有好处。
另外刚才漏了,嫡庶还涉及一个嫡母生母的问题。那个时代的主流就是嫡母应该一视同仁,小妾只是出个肚子给我生孩子。
当然要求是这个要求,真正做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贤德如宋皇后,爱诸子女如己出,德昭几次误会她,她不是也冷了心肠不再管了。晋国公主真心认错,她虽然做不到像对两个养女一样对她,但是也慢慢修复了关系。
李皇后就是宋皇后的反面,对情敌生的孩子疼爱不起来,但她毕竟也受到了正统教育。不亲归不亲,但还是该管的都管,更谈不上故意害人了。
另外子女出息之后,对待嫡母和生母也自有规矩。皇后的母亲问题特殊,还是说大臣吧。
北宋中期“相三朝,立二帝”名相韩琦虽出身官宦,却是婢女胡氏所生。但是他位极人臣,嫡母罗氏追封魏国太夫人,后生母胡氏追封秦国太夫人。尊卑固然有别,但也讲究一个母以子贵。
有读者批评我我过分强调宋皇后家世和教养,显得女主占了人家的身体却对冒死生下她的花蕊夫人不感激。像《知否》明兰一样不认生母。这点我是不认的,女主是穿越的,她对生母的孺慕本就是打折扣的。而且她对于花蕊夫人在现代的时候就有偏见,以后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也不到不认生母的程度啊!我想写的是女君,不是圣人。
另外宋皇后对于膝下的三个孩子来说,更是养育之恩大如天。那是在先帝去世后她尽力扶养三个失去了生母和自己没有血缘的孩子,那是何等不容易可以想象。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可以让赵德泽,赵舜华和赵邦媛感激一生了。所以即使是对生母最有感情的赵德泽也会先顾及养母(这是一个点。)
生恩不及养恩大,皇家民间都是如此。
最后一点,我想写这本书很久了,存稿虽然不多,但各种情节都构思过。因为我觉得宋初是个很有意思的时代,从五代的城头变换大王旗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在和平演变。所以对于女主来说,真的是生于乱世渐平时。
这个时代武将不断被限制,对辽军作战不断失利。同时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名臣倍出,祖宗家法开始形成观念。但还没有到那种后期变态的程度,所以一切还有得救。
但也因为那时比较冷门,出了寇准、杨业,吕蒙正等寥寥数人。另外一些大臣尽管有意思的时特别多,还是被人们不熟悉:大事不糊涂的吕端,蜀中第一状元苏易简,“圣相”李沆,蜀中能臣、发行交子的张咏,状元武术家王嗣宗……乃至于即将出场的吴越王孙钱惟演,一门三兄弟两状元的陈尧叟家族,连中三元的王曾…
这些人是宋代中期文化经济繁盛的重要基石。也是女主走向外朝必须要接触的人,有他们的参与剧情才会紧凑。为了让读者看着顺畅会在出场时稍微介绍,以保证故事顺畅。后续补充,不喜欢可以忽略。
以上就是大体写作介绍,至于错别字和更新时间问题,因为作者去年身体特别不好,现在也在恢复期,请大家理解。以后都会好的。
所以只能尽力,错别字是一定会注意再注意的,如果读者发现指出来或者说我几句都没关系,只要别人身攻击都能接受。
另外特别欢迎大家评论,提出不足讨论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