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三俊这个刺头走了,剩下的人多是支持开海,那么商议起来自然顺畅许多。
对于陆延将地点定在吴淞口,也只是略有争议,也很快定了下来。
又商讨了一些细则,众人纷纷告辞。但只有熊明遇却是留了下来。
陆延道:“熊大人还有何事?”
熊明遇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我曾经多次拜访玄扈公(徐光启),才成此书,听闻抚台在星相一道颇有研究,想讨教一番。”
陆延顺势接过,看到书籍上面写着《格致草》三个大字。
开篇便写道:“古人合祀天地于南郊,良有以也,盖地乃天之一点,中气处于静,而枢轴九天之动。”
“风云雷雨皆自地上变化而成天之功。山河江海要为天所嘘䈁而成地德。”
这开篇便讲述了风雨雷电的自然原理,陆延继续往后面看发现这本书涵盖极广。
包括天文学及相关科学仪器、气象学、世界地理及绘图、灵魂学说和创世理论。
格致草中,有很多先进的天文学计算结果。比如计算了太阳的直径。
日为万光之源,诸曜皆受其光。太阳距地,时近时远。以割圆术求其径为,日体大地体100余倍。
真实结果为109倍。
其中还有关于电磁现象的描述,指出电磁产生的原因。
“塔放光。京省各寺院多有塔放光......盖地中真火上腾为本性,壅于和合于水土,故蒸为温气,发育万物。风云雷雨霜露虹电,无之而非是者。上腾之性,每依直物而起,偶此塔有蕴腻凝滞之气相触,则附丽发光。”
不过,其中有一些理论明显是从西方学说改编的。
“大造专以爱养生人......”“造物以爱......”等灵魂学说和创世理论。
陆延指着书中一段话道:“京省各寺院多有塔放光......盖地中真火上腾为本性,壅于和合于水土,故蒸为温气,发育万物。”
“然诚意伯指出,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寺庙高塔多有遭雷火者,熊大人可知道武当山雷火炼殿?”
熊明遇点点头:“我虽然未去过武当山,但也听过雷火炼殿的传说,金殿乃成祖皇帝下令所筑,全殿以铜所筑,高达5.5米,其中供奉真武祖师铜像。”
“每当雷雨之时,金殿必定遭受雷击,然而不管雷火如何凶猛,金殿依然稳稳的屹立在武当之巅。”
陆延道:“熊大人可明白,为何雷火总是劈在高塔上?”
熊明遇道:“想来是因为其处于高处,雷火自上而下,更容易劈中高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陆延道:“大气中带电荷的云团称为雷云,是产生雷电的先决条件。雷云对地面或大地附着物的放电,称为雷击,也可以叫做雷火。”
“按照能量传递的途径,雷击有这几种形式:直接雷击、球形雷和云闪。”
熊明遇皱眉:“何为能量传递?”
陆延道:“分子通过碰撞进行的能量传递、转移或交换的现象,我将其称为能量传递。”
“例如钻木取火,通过木头的摩擦,转化为热量,达到了燃点,便出现火焰。”
“摩擦,热量,燃点,我大概明白了。”熊明遇恍然大悟。
“直击雷就是在云体上聚集很多电荷,大量电荷要找到一个通道来泄放,有的时候是一个建筑物,有的时候是一个高塔,有的时候是空旷地方的一个人,所以这些人或物体都变成电荷泄放的一个通道,就把人或者建筑物给击伤了。直击雷是威力最大的雷电,而球形雷的威力比直击雷小。”陆延道。
“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地面影响最小。”
熊明遇听得半懂不懂,因为里面的一些名词,是他没有听过的,但似乎又明白了一些。
熊明遇又问道:“气乘于五行,如金木水火土,交相制,亦互相生也。古人有狎龙驱虎之术,可以雷火之气驱赶虎豹野兽,陆抚台可知其中秘密。”
陆延笑着取出一个木匣子。里面有一圈圈铜丝,外围包了绝缘物,形成导线。而在一侧有一块U型磁铁。导线首尾相接形成了闭合回路。
陆延让他拿着一部分导体在闭合回路形成的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所谓切割磁感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磁场中运动,而该运动一定与磁感线成一定角度,而不与磁感线平行。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作电磁感应现象。
而只要持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的电子就会受到洛伦兹力,洛伦兹力属于非静电力,能引起电势差,从而产生电流,该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这种磁生电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陆延让他持续转动之后,将另外一只手伸到闭合回路一端,露出的铜线上。
熊明遇一触碰之下,立即缩回手。他惊疑不定地看着木盒子。
陆延笑道:“熊大人有什么感觉?”
熊明遇迟疑道:“这其中便装着雷电?”
陆延摇摇头,“并非这里面装着雷电,而是熊大人刚才的动作让这发电机产生了电能。”
熊明遇道:“那要如何才能有足够的雷电驱赶虎豹等野兽?”
陆延失笑,没想到这位竟然是明朝的电气先驱。
但不进入蒸汽时代,又怎么可能一步跨越到电气时代。
陆延道:“以如今的条件来说很难,因为这个机械功率太低太低了。”
熊明遇激动道:“抚台若是想要研究狎龙驱虎之术,在下愿意全力相助!”
陆延点头:“好,我答应你!”
熊明遇道:“我有两位好友,对于这天相力学等亦有研究,改日我便介绍给抚台认识!”
“今后私下直呼表字即可,不必如此客套!”陆延道。
熊明遇道:“那在下便不拘泥于礼了。”
二人从天文聊到农历,又从农历聊到地理,熊明遇博览群书,所学竟然十分庞杂。
二人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