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不是弘农王 第31章 格物致知立新学

作者:迷途蜗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25 20:31:02
最新网址:www.bquge.cn

“诸位皆是当世大才,孤心中有惑,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今日请诸位过来,正有讨教之意。”

弘农王府,平时刘辩办公所在的书房此刻却是变了个样,几张长条桌围成一个圈,在座的除了刘辩的亲信文武,还有蔡邕、杨彪、黄琬和皇甫嵩这样的朝中大臣,也有后面随同张杨、王匡一同投靠而来的韩浩等人。

上首放着一块宽约三米,高约一米五的黑色木板,而刘辩手中拿着一支细长的圆形白色小棒,面对围坐的麾下一众文武侃侃而谈。

“水为何往低处流?”

“炊烟为何向天空飘荡?”

“为何朝阳是东升西落,而不是西升东落?”

“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什么有冬天夏天?”(此处请读者老爷自行配乐)

……

看着手拿白色小棒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刘辩,饶是这一屋子的饱学之士,此刻也不由得一脸懵逼。

而知晓刘辩一些秘密的郭嘉徐庶二人,则是一脸期盼,他们隐隐感觉到了什么?

“殿下,这世间万物运转自有纲常,一切皆为天定,我等又岂可妄图窥破天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请殿下莫要再言,否则怕是有祸事降临啊。”黄琬出声劝道。

此时的人们,信奉黄老学说,对于天命,鬼神之说还是非常相信的,见刘辩上来就要探究天地奥义,内心总是有些不可接受。

“黄公关爱之情,孤自是知晓,然孤今日之言,于天道无碍,反而是顺天应人,教人如何顺势而为。”刘辩先是感谢了一番黄琬,然后接着说道:“孤曾于洛阳城中得天道点化,得以窥破天机一角,今日与诸位所说,亦是孤自天道所得。”

摆了摆手制止了还要说什么的黄琬,刘辩接着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孤将这探究天道之学,称之为格物致知!”

听得刘辩抛出这一论题,场中众人尽皆默默思索,格物致知在西汉时便已有,而且《礼记》作为儒家五经之一,似蔡邕、杨彪这等大儒自然知晓。但像刘辩这样将自然现场联系到一起的格物致知,倒是新鲜。

刘辩拍拍手,招呼亲卫将提前准备好的一些道具拿了上来。只见他点燃一支蜜蜡,置于案上,边演示边说:“诸君且看,今蜜蜡正燃,若我将这琉璃碗倒扣,将会出现何种情况呢?”

这一下,在场诸人的胃口全部被吊了起来,均注视着刘辩,一动不动。

只见刘辩将琉璃杯罩于蜜蜡之上,几息时间,蜜蜡的火苗渐渐变小直接熄灭!

“这?”众人看着熄灭的蜜蜡,不明觉厉,刘辩接着讲解道:

“诸君试想,倘若有一足够大的琉璃杯,将人置于其中,是否也会如同这蜜蜡熄灭一般窒息而亡呢?二者类比,是否可以猜测,这看不到的空间里有一物,目视不能见,但却存在,为人类与动物生存所需,亦为火苗燃烧所需呢?”

刘辩不管已经渐渐陷入沉思的众人,继续往下说道。

“孤之格物致知,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今假设存在一物,谓之空气,人目不能视,然却可感受其存在。”说罢,又将蜜蜡点燃,置于一浅水盆中,再将琉璃碗倒扣其上。

只见随着火苗逐渐变小,琉璃碗内的水面逐渐上升,上升至碗内空间两成处时,火苗熄灭,而水面不再上升。

看到这神奇的一幕,一群汉代的饱学之士们只感觉三观都受到了冲击。

刘辩也不解释,又取来一套命匠人早就精心准备好的连通器,演示了一番在大气压强下水倒流的好戏,看得众人啧啧称奇。

……

“诸公,今日辩只是给大家开了一扇门,让诸公看到在经义之外,仍有万千大道。”

“希望探求真理,格物致知的精神能够在并州弘扬。”

最后,刘辩留下了几个问题,让大家去探索:

铁为何百炼会成钢?是否可以一炼即成钢?

战士创口缘何会发脓腐烂?是否有法可治?

这次别开生面的讲座很快便结束了,但是他所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特别是类似郭嘉和徐庶这样的年轻士子,刘辩简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很快,在刘辩的支持下,襄垣空气半球实验就开始了。当襄垣城数万民众亲自见证六匹马才拉开一个合并在一起的小小铁球时,弘农王的神迹万民传颂。

得益于各种实验的进行,格物之学渐渐地开始被上党一众文武所接受。

初平元年,初夏五月初五,端午节。

刘辩率领着蔡邕、杨彪、黄琬、皇甫嵩、张杨、王匡、郭嘉、徐庶、徐邈、韩浩、简雍、傅嵩等一干文臣,静静的站立在襄垣县城西郊一处大门之前。

大门后面是一片连接着的建筑群,建筑群看得出来是新建不久的,少了几分韵味,横平竖直的几处院落物错落有致的分布着,与平常院落风格迥异,在大门上此时正挂着一张牌匾,上书:太行书院。

书院牌匾为刘辩请蔡邕书写的,飞白体的隶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

在大门两侧则悬挂着一副楹联,上书:学者当以国家天下为己任,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对联却是刘辩亲书,虽然书法只能说中规中矩,然其中所表达的寓意和期望,不言而明。

“诸公,今太行书院新立,招收学子及教学任务就劳烦多多费心了!”完成了揭幕仪式的刘辩,朝以蔡邕为首的一众书院管理人员长揖施礼道。

“殿下放心,邕必将与诸位同僚好生照料经营好书院,为大汉天下培育更多英才。”信任太行书院山长的蔡邕,率先回道。

自此,厌倦了朝堂争斗的蔡邕、杨彪、黄琬三人将全副精力倾注到了这新成立的太行书院之中,蔡邕任山长,刘辩任名誉山长,杨彪任监院,黄琬为博士。而深感书院师资薄弱的蔡邕等人,发动自己的人际关系,将正在幽州隐居的卢植、管宁、华歆等人悉数寻来,出任书院博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