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出征前。
朱棣带着朱瞻基以及内阁和兵部来到兵营检阅。
李铁军还没看过明军的实力。
首先出场的是五大营。
五军营,为明军三大王牌军之最,由大明各行省选调出来的精锐骑兵、步兵组成的野战军。
兵种齐全,由步兵、重装步兵、骑兵、枪兵、弓兵、火枪手等组成。
这支部队原本是朱棣大将丘副统帅。
然而总兵官丘福因为大意,兵败漠北。
朱棣让英国公张辅率南征军赶至兴和后继任统帅,将南征军融入进去。
由清远侯王友督中军,安远伯柳升副之。
宁远侯何福督左哨。
武安侯郑亨督右哨。
宁阳侯陈懋督左掖,都督曹得、都指挥胡原副之。
广恩伯刘才督右掖,都督马荣、朱荣副之。
如今再次集结,军阵浩大,军容齐整,代表着整个大明军事实力的下限。
明朝在推翻元朝恢复汉人统治之后,其军戎服饰在色彩的搭配应用方面也是与前朝有着很大的不同。
明朝的军服大都以红色为主要的色调。
不过,其配色也有许多不同类型。
有黑色、蓝色、红色等。
但大多穿戴的是黑色,虽然在白茫茫的大地上非常显眼,但能省钱,普通士兵多以黑色为主。
中高级将领则穿戴棉甲,是一种直接在布甲上镶铁片的防护装备。
高级将领们穿戴的是“山文甲”。
此类铠甲的甲片一般都是由山字形的金属片组合制作而成。
明代级别较高的军官在作战时,通过所穿的铠甲便是以白色和金色的山文甲居多。
五军将领身着的都是山文甲,又因为朱棣的此次阅兵是在冬末,盔甲上里都有保暖的棉衣,把他们的身形撑得非常大,显得格外勇猛。
站立在他们身旁的亲兵穿的是齐腰甲。
传令兵穿的是罩甲,类似于轻甲,因为传令需要速度,同蒙古亲兵非常相似,只遮挡要害部位,腰间用束带系住。
步兵们普遍装备如同陌刀一样的斩马刀以及白炼刀。
弓兵的弓看不出有多强。
但是他们的弩就很强了。
两宋的名弩神臂弩和克敌弩,甚至诸葛连弩,明朝都有能力制造。
同时。
后军还有大型的双飞弩,是一种在简单木架上的守城弩。
一架就有半辆马车那么大。
在明朝。
不是所有军队都有火铳和大炮,冷兵器还是主流,尤其是大弩,是大多数城池的守城重器。
……
五军营是大明各地的精锐。
代表京师的精锐是三千营和神机营。
李铁军放眼看去。
骑着战马的三千营精锐骑兵,根本就不止三千人那么少。
三千营分作五司
掌执大驾龙旗、勇字旗、负御宝及兵仗局什物上直官军。
掌执左右二十队勇字旗、大驾旗纛金鼓上直官军。
掌传令营旗牌,御用监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上直官军。
掌执大驾勇字旗、五军红盔贴直军上直官军。
掌杀虎手、马轿及前哨马营上直明甲官军、随侍营随侍东宫官舍、辽东备御回还官军。
这支军队就是京师的核心了,朱棣的嫡系部队,如今交给朱瞻基执掌。
李铁军原以为骑兵的装备会很轻便。
蒙古人的骑兵就多以皮甲和轻甲为主。
然而朱棣的三千营。
要多豪华有多豪华。
身着制造繁琐精密的铁札甲,头戴凤翅盔等等,身上装备有环首刀,马槊,弓箭,火铳等等。
朱棣亲自检阅。
他这身打扮更是豪华到了极致。
身着银色的鱼鳞甲,能够同白茫茫的大雪融为一体。
骑着一头黑色的高头大马。
头盔上有白翎,小旗还有红樱,盔甲上装饰着华丽复杂的龙纹,显然是皇帝专用,佩戴弓箭以及天子剑。
“三千营听令!”
朱棣大喝一声。
几千骑兵立刻威严肃穆,齐声大喊。
“此战必胜!”
“杀!”
震耳欲隆的呼喊声响彻整个校场。
这支军队原本由刘永城率领,如今交由朱瞻基,朱瞻基也身着戎来到部队之前。
紧接着是神机营。
朱棣在这里卖了个关子,没有让装备火绳枪的枪手登场,而是只检阅以前的神机营。
神机营与明初创编的卫所驻军的编制不同,其最高编制级别为营,营编提督内臣2人、武官2人、掌号头官2人。
虽然和普通部队不同,但是他们的营中的建制是相同的。
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各设坐营内臣1人、武臣1人,除中军下领四司外,其余各领三司。
每司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1人、把牌2人。
如今的丁醒就是监枪内臣之一,率领五百火绳枪兵。
其他人则是专习以往的神枪和神炮。
营中也有骑兵,步兵。
还有专门的炮兵。
大炮由马车驮拉。
朱棣对朱瞻基道:“神机营和三千营都交给你管,各军也已经得到了相应的装备。”
说罢,他又转头对刘永城道:“马儿!”
“在!”
“你带五军营直击兴和,记住!一旦交手,就算你把兵都拼完了都不让阿鲁台回去。”
“陛下大可放心!”刘永城非常自信地说道:“阿鲁台还不至于能够把我打光。”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朱棣会非常不屑,认为他是吹牛。
可这是刘永城,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能力甚至比当初战死的丘福还要强。
“我也不会让你全部打光!”朱棣严肃道:“先发制人,绕过去,在他们打兴和的时候包抄,我要你拖住他们至少五天!”
“是!”
紧接着,朱棣又对全军将士进行各种安排。
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明朝三大营全部聚集。
此战虽不像上次北伐那样规模宏大,没有五十万大军出征,但是精锐都带来了。
朱棣发誓,此战一定要把兀良哈彻底拉到明朝这边来,顺便联合瓦剌部打击阿鲁台部。
军令一下。
大军启程。
朱瞻基和刘永城领军北上。
刘永城向西北,朱瞻基向东北。
刘永城放出消息,他率领十万大军北上,又放出消息,朱棣不来,引诱阿鲁台前来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