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的答应让杨厂长喜出望外,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这当然是加班,今天的工资算你双倍。”
杨厂长的话语中充满了慷慨。
何雨柱的点头让杨厂长深感颜面,这小子,确实给他面子。
辅凯络斯基听到何雨柱的承诺,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无法在厨房多留一秒。
他与杨厂长一同巡视其他区域,只是匆匆一瞥,便草草结束。
他们并非真的对参观有兴趣。
中午,何雨柱的佳肴一如既往地令人赞叹,几个红联人吃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
下午下班,辅凯络斯基便带着何雨柱乘坐他的红旗轿车,驶向红联人的居住区。
这个区域,是市里特别为红联人划分的,本想借此拉近与红联人的关系,但现在居住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更加空旷。
辅凯络斯基也即将回国,他迫切地想要得到何雨柱的秘方。
他们进入红联人居住区后,辅凯络斯基热情地邀请何雨柱到他家中做客,何雨柱并未拒绝。
辅凯络斯基的家与四九城普通家庭的住房截然不同,
独立的卫生间,收音机,电风扇,甚至还有唱片机和欧式台灯。
这些在六十年代的普通家庭中是难以想象的奢侈品。
何雨柱被辅凯络斯基的热情所打动,接过他递来的绿茶,深深嗅了一口,赞叹道:“好茶。”
辅凯络斯基见状,立刻拿出他剩下的茶叶,送给何雨柱:
“我即将回国,这些茶叶带不走,就送给你吧。”
何雨柱本想拒绝,但辅凯络斯基坚持,他只好收下,放在茶几上。
“辅凯络斯基,你费了这么大的功夫请我过来,不仅仅是为了让我做菜吧?”何雨柱问道。
辅凯络斯基对何雨柱的看法顿时提升了:
“直话直说,我想要你的秘方。”
“这是家传的秘方,代代相传,我师父曾说过,人可以死,但秘方不能丢。”何雨柱严肃地说。
他所说的并非虚言,谭家菜的菜谱和调理配方确实是严格保密,不会轻易外传。
辅凯络斯基开出高价:“如果你愿意卖我秘方,价格你开,只要合理,我都会买。”
何雨柱心动了,但他也不傻,他不知道辅凯络斯基的底线在哪里,所以他选择让对方开价。
辅凯络斯基思考片刻,开出自己认为的最高价:
“3000块钱,这是我在中国大半年的工资,我身上就这么多。”
何雨柱被这个价格震惊了,这已经是他接近九年的工资总和了。
他原本以为要价三五百就足够了,没想到辅凯络斯基竟然愿意出这么高的价格。
何雨柱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但他的声音依旧平静:
“三千块钱,这配方我可以卖。
不过,你得明白,这配方里的很多调料你们红联可能找不到,比如我用的这种大蒜和生姜。”
辅凯络斯基心中不屑,但并未表露出来:
“放心,我只要配方,缺少的调料我会想办法从你们这里进口。”
何雨柱点点头,心中暗想,只要说明白了,就不是欺骗。
如果你做不出这味道,也别怪我。
两人遂走进厨房。
出乎何雨柱的意料,辅凯络斯基竟然精通中餐,且烹饪技巧高超。
他对中餐的喜爱使他与不少厨子学到了不少技艺。
在厨房里,何雨柱拿出了自己携带的生姜和大蒜。
“辅凯络斯基同志,我们的配方并不保密,关键在于我们使用的调料。”
何雨柱拿起大蒜,比较了一下自己带来的和厨房里的。
辅凯络斯基仔细观察了两颗大蒜,发现何雨柱带来的确实更大,气味也更浓。
何雨柱简单地用这两种大蒜做了两碟蒜蓉,让辅凯络斯基品尝。
辅凯络斯基上次也是用这种方法被柳永欺骗。
品尝后,辅凯络斯基发现两种蒜蓉的味道相差极大。
尽管他两次炒菜的手法几乎一样,但味道却天差地别。
辅凯络斯基仿佛找到了古老东方美食的秘密,他开心地笑了起来。
然而,他又觉得自己可能亏了,因为他只花了三千就买到了这个秘密。
“原来就是加了这两种不同品种的生姜和大蒜。”
辅凯络斯基笑着,但随即又觉得有点不甘心。
何雨柱同样品尝了辅凯络斯基炒的肉,惊讶于他的烹饪技巧。
“确实没有用,所以何大厨,你的配方我就不要了。”
辅凯络斯基突然改变了态度。
何雨柱愣住,不明白辅凯络斯基的意思。
“不是何大厨说我要配方没有用吗?
既然没有用,那我自然就不要了。”
辅凯络斯基笑着,显然是在赖账。
何雨柱明白了,辅凯络斯基是想免费得到这个秘密。
他气得笑了起来。
“既然辅凯络斯基不需要我的配方,那我就不打扰了,告辞。”
何雨柱笑着离开,一刻都不想多待。
辅凯络斯基看着何雨柱离开的背影,嘲笑道:“白痴,钱都没拿到就把秘密说出来,真是愚蠢。”
辅凯络斯基得意地笑着,他决定去市场找何雨柱手里的那种生姜和大蒜。
他出身红联乡下,对农作物有些了解。
他认为自己买些种子回去自己种植,就不需要花那三千块钱。
带着满心欢喜,辅凯络斯基骑着自行车去了菜市场。
与此同时,何雨柱也在暗自欢喜。
他本以为只能骗到三五百块钱,没想到辅凯络斯基直接开价三千。
如果辅凯络斯基再来找他,他打算直接提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