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成语故事 第16章 一尘不染

作者:天晴时分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4-06-07 14:03:16
最新网址:www.bquge.cn

在唐高宗的时代,弘忍大师可是个人物,他的门下有五百多个弟子,其中最聪明的那位得说是大弟子神秀。神秀,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古代的学霸,他来自河南尉氏县,年轻时也是个读书人,曾经在江南游学,读遍了经典和历史。后来他在洛阳天宫寺出家,五十岁那年,他跋山涉水,走了千里路,只为了投到弘忍的门下,干起了砍柴打水的活儿,就为了求得佛法。六年来,他日夜不停地在弘忍身边服务,终于得到了弘忍的赏识,成了团队里的领头羊。当时的人都说,禅宗的接力棒早晚得传给他。

有一天,弘忍觉得自己岁数大了,得找个接班人。于是,他召集了所有弟子,让他们每人写一首偈,看看谁对佛法的理解最深。神秀是个人才,当场就在寺院墙上写了一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里提到的“菩提树”,就是那种在印度到处都是的毕婆罗树,就像我们的杨树、柳树一样普通。当年,释迦牟尼就是在这种树下悟道成佛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那棵树叫做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弘忍大师看了神秀的偈子,觉得不错,就让大家都来学学。

然后,有个叫慧能的弟子听了神秀的偈子,说:“听起来挺厉害的,但境界好像还不够高。”到了晚上,慧能找了个会写字的僧人,在神秀的偈子旁边也写了一首自己的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这首偈子表达的是一个超然物外的心态,意思是说,世界本来就是空的,一切看透了一切都是“空”,心里本来就空的话,就不会被外界诱惑所干扰,任何事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高级境界,能理解这个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大师看了慧能的偈子,问是谁写的,听说是个叫慧能的人,就批评他说:“你写的这是啥呀,胡说八道!”说完,还亲自把这首偈子擦掉了,然后在慧能头上敲了三下,就走了。其他弟子都不懂五祖的意思,只有慧能明白了。

那天晚上,慧能悄悄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给他讲解了佛教的经典《金刚经》,还把禅宗的衣钵传给了他。慧能得到佛法后,悄悄回到了南方,隐居了十五年,才出现在曹溪宝林寺。后来,他在韶州大梵寺讲解了摩诃般若波罗蜜法,还传授了无相戒。他的弟子有、神会、慧忠、法海等人。法海还把慧能的话整理成了《六祖坛经》。

在历史的棋盘上,南宗禅宗神会大师一招神来之笔,将自己的流派推上了禅宗的“C位“,从此以后,就像是明星走红地毯,南宗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独占了禅宗的“热搜“。而北宗,由神秀创立,仿佛是在同一个舞台上,却遭遇了冷遇,门可罗雀,最后在几代之后,就像是被遗忘的配角,默默无闻地谢幕,衰亡了。

“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