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夜之歌:幽梦 第19章 相交

作者:王羽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1 17:41:25
最新网址:www.bquge.cn

距离第四次考核还有两个星期,最近基地夜晚出来散步的人变多了,有人在路上遇到了廖长庚,大家都在讨论他是英姿飒爽的大帅哥,但最终的议题重心还是会回到珍惜最后的基地时光上。

大概是有自知之明,知道没法上天,所以学员们才更加珍惜柴达木盆地的夜空。

大家看到夜跑的周启明都会让道,这金口玉言已开,他要面临的挑战已经人尽皆知。

人都是有同理心的,挑战自己和看别人挑战自己同样会抱有期望,有志者事竟成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愿景。

周启明在折腾了这么多事出来后,还能坚持每天高强度锻炼身体,成绩也居高不下,不得不让人佩服。

绕着基地跑了十圈后,他回到了宿舍区的路口,余书玲坐在晒衣区域的公共长椅上,正好合上手里的书。

“有什么事吗?”周启明摘下放着洛奇那首热血主题曲的耳机。

“没什么,你说如果你能出去旅行,你想去哪儿?”余书玲问道。

这倒是问住周启明了,打小他能奢望的就是走出福利院,江山如此多娇他知道,但知道不代表能够达到。

“往南走吧。”“为什么?”

“再南边一点,有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好像自己除了第一次去BJ,就没有正儿八经奔着某个地方游玩过。

余书玲把衣服从晾衣绳上收了下来,她抱着衣服说道:“接下来的考核你加油,我打算利用轮休的两周假期出去散散心。”

“哦,你打算去哪儿?”“往南走吧。”

周启明看着她回到了宿舍,时间还早,他决定再跑一圈。

基地有个休闲运动场馆,里面有攀岩墙、桌球厅、篮球场和乒乓球室。

周启明隔三差五就在练攀岩,目的很明确,他想把攀岩这项技能学会,学到仅凭条件反射就能爬墙。

挑战在即,他能放在超重离心机上的时间不多,前段日子,他在幽空的进程又卡住了,本来多加尝试总能找到新的思路,可是在他一天连续三次突破极限,把G值提高到8.9G时,身体承受不住了。

出了训练舱就摔倒在地,皮肤被超高负荷渗出了血,教员不敢再让他往上突破,除非他通过重复训练完全适应8.9G。

飞行训练的教员是罗捷,这个人虽然不喜欢周启明,但在训练时倒也没有给他穿小鞋,罗捷同样抱有看乐子的心思。

学员里甚至有人开了盘口,赌周启明能不能通过终极挑战。

张驰对这份挑战持公开态度,欢迎大家见证。

具体的规矩是:凡是两个小组间相同的训练内容,周启明可以随工程师小组一起训练,只需要改变相应的掌握度标准即可,如离心机标准往上走,工程学标准往下走,但是一些驾驶员必练的项目,如模拟飞行训练,是必须得随驾驶员小组一起训练的。

第四轮考核中两个小组的所有考核内容他都得参与,不过相对地,只要其中任一小组的水平线达到了前四都能获得终极挑战的资格。届时将请来战斗机飞行员廖长庚,和他比拼飞行项目。

连驾驶员小组的陈弈和黄海都没有反对这个挑战,其他人更没有意见。

而周启明每天的训练积极度和态度,无疑给学员们上了一课。

他的认真模样很像一个人,像极了当年发誓要当战斗机飞行员的廖长庚。

当一个人努力到别人都会认为他成功是理所应当时,那说明他离完成目标只差一步了,这一步叫贯彻。

第四轮考核的揭榜日,每个小组的人都聚集在各自宿舍区的门口,大家一路下来,个中水平心知肚明,脸上挂的不是题名的向往,是面对离别的不舍。

裴夕没有在人群中看到周启明,组里排第五名的吴佚正在焦急地寻人中,他包里有满满的诚意,只要周启明愿意为了终极挑战放弃现在的成绩。

一个背着旅行包的女人来到了这里,裴夕认识她。

太阳底下,有几件短袖在晾衣绳上被风吹动,这些衣服投射在名为影子的二维世界时,显得有些没规律。又一个影子来到了这片无规则区。

坐在长椅上的周启明看了一眼回来的余书玲,时间在他眼里过得很快,对他来说,没有阔别已久的感觉。

余书玲把莲花边的凉帽摘了下来,道了句祝贺。

周启明摆摆手,回了一句“欢迎回来。”

余书玲带来的是他在等的消息。

都说世事难预料,但每个人都会预料,病者能预料到自己的大限,猎人能预料到野兽的行径,这种预感,是经验与判断力的叠加态。

张驰能预料到周启明成绩达到终极挑战的要求,所以他提前组织到了廖长庚。

余书玲预料到廖长庚会应邀而来,所以她提前在德令哈和他见了一面。

她能感受到周启明不计前嫌的心,但好面子的男人总是难以先开口打破隔阂。

与廖长庚见面的事也就没有向他提及,那个男人和想象中一样,有绝对正直的偏执,他听闻了周启明的事,也知道了两人都在惋惜曾经的友谊,声称将以最认真的竞技状态来应对这场挑战。

周启明找了一趟张驰,他已经准备好迎接挑战了。

早有安排的张驰打算把他们之间的较量做成无人机训飞基地的揭幕战。

在这之前有两天的时间给廖长庚熟悉设备,本来拟定好的庆祝晚宴,为了这最后的赛事特意往后推迟了,大家都乐于多在基地待上两天。

艰苦日子总有到头的一天,但一想到要和状态最对劲的自己告别,能余出两天报复性放空,也算对得起自己的不得志了。

周启明这两天没有再训练,而是坐在白榆酒吧,看人群狂欢。

他其实精神已经紧绷到一定程度了,乃至于需要待在人多的地方,才不至于让自己内耗。

因为他知道飞行训练的时间对他来说远远不够,他知道正在备战的廖长庚整天都待在训练场里,他知道自己必败。

接下来的悬念,无非是他输得有多惨罢了。

挑战日来临,学员加上教员八十来号人都聚集在了基地刚建成的无人机训飞基地的观众席上。

电子屏幕刚刚开启,上面只有简单的对垒信息,有周启明和廖长庚的名字。

接下来这块屏幕将实时转播这场挑战。

两位主角此时已经在离心机训练室见面。

他们相视点头,彼此无言。

技术专家已经把模拟设备装在了离心机力臂两边的训练舱里,这套设备复刻了最新航天器的操作台,里面的系统已经连接到了两台备赛的无人机上,VR眼镜也连到了无人机的摄像头上,届时,他们将在舱室里驾驶无人机在训飞场地里竞速。

严格意义上来讲,算是障碍赛,障碍并不局限于险要的戈壁沟和刁钻的靶环,还有一段抗负荷赛程,他们承受的重力加速度将逐步提升到9G。

离心机的两边,两名选手进入了训练舱,开始了最后的准备。

罗捷和另一名飞行教员担任解说。

电子屏幕的画面切分成了双视角,是选手视角和无人机视角。

两人的眼色里都没有胆怯和紧张,他们现在的想法十分统一,那就是酣畅淋漓地比一场。

自心流这一词问世后,行家里手的专注就有了清晰的定义,但在此之前,小到全神贯注,大到舍身忘我,均有形容。

周启明戴上了VR眼镜,他的视野被无人机上的微距镜头代替,就算一只高原兔放在镜头前,也是庞然大物,更何况类似火星的地形在渺小的无人机上放大着观感,这完全可以看成是一场异星上的飞行赛。

或者是追逐战。

比赛开始,既是起点也是终点的赛场,两架无人机掀起一阵灰尘,瞬间消失,速度快得就像是穿越机。

正常来说,无人机和穿越机的区别大概是普通汽车和方程式赛车的区别,可他们比赛用的无人机比这两种机器更加复杂。

观赛屏幕做了特殊的边框处理,但还未适应的观众仍然会觉得眩晕,更别说现在完全投身其中的两人。

没有身临其境的惯性反馈,其实对于专业的飞行员来说,是拖累发挥的,放到廖长庚身上,就变成了一开始并没有和周启明拉开差距。

每个靶环上都有红灯闪烁,两个环之间也有充足的观察距离,所以对他们来说,每个环都应该准确穿过。

但是环口容不下两架无人机,追逐只能在每次与下一个环的间距中进行。

真正拉开差距的,不仅是廖长庚的愈发手熟,还有决心的延伸,廖长庚想的是赢得漂亮,把自己的领先当作必然的一件事,周启明想的是输得体面,不给对方甩开自己的机会。

从屏幕上看,这种一前一后的差距,不会让观众小看周启明。

因为他的落后飞行观感上,难度系数更大。

戈壁的砂砾粗细不一,飞行过程中难免会卷起一些,周启明跟在后面吃灰还能保持高速跟随,不简单。

赛程过半,追逐仍毫无转变,两架无人机来到了深达二十米的侵蚀沟中,里面的戈壁石形状各异,不管是尖锐还是饱满,都是极为坚硬的,造价昂贵的无人机撞上去,报废是必然的。

张驰没有因为心疼机器而把靶环设置在安全的位置,作为解说的罗捷对廖长庚在飞行上的处理褒奖连连,其实不用他说,大家都能看到他沉着冷静地穿过一个又一个怪石之间的缝隙和靶环。

在座的人心理素质都偏高,不过还是会随着擦肩而过的险峰小声惊呼,画面里的奇石林立放大观感后就相当于险峰参差。

另一名解说突然察觉到两架无人机的速度都慢下来了,罗捷补充道,抗负荷赛段开始了,现在两名选手的超重离心机已经开启。

这也意味着已经进入了比赛的最后一程,这是周启明最后的机会。

罗捷讲述着周启明曾在超重训练上的优异表现,在评述中被比下一头的陈弈脸色不太好看。

而画面里,周启明的脸色也不太好看,这可不是只用在对答手柄上按几下按键就可以过关的。

G值逐渐提升了8G,周启明和廖长庚双手紧握操纵手柄,心跳速度也在上升,不是因为紧张,而是身体需要加大力度泵血到脑袋上去。

廖长庚最高承受过12G的重力加速度,不过这是在穿了抗荷服的情况下,没有抗荷服对他来说是有不适应的。

周启明为了这一天,放弃了多次进入幽空的机会。

戈壁偶有胡杨地,是传言里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的胡杨。

这片林子的尾端,有三个方向迥然的靶环。

廖长庚保持着匀速穿过中间的靶环后,飞向了左边那个稍简单的树枝上的靶环,他是准备先易后难。

而周启明则是穿过中间靶环后,减速飞向了那个藏于树根之间的靶环。

G值增加到了9G,两人被巨大的负荷压到挺不起胸,他们都在鼓腹呼吸,汗流浃背地鼓腹呼吸。

周启明看着眼前布满画面的巨大树根,惊奇地发现还差一点偏转才能翻过障碍,但他的手无论如何都没法转动操纵柄,自己就好像只是恢复了意识,却依然丧失机能的植物人,深深的无力感快速蔓延着,信心摇摇欲坠,他只能把速度放到最慢。

而廖长庚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他同样在9G的平台期无法行动,但树枝上的靶环没有障碍,他可以保持匀速通过。

重力加速度开始下降,周启明的无人机终于如释重负穿过了树根间的靶环,与廖长庚的无人机在空中擦身而过。

高下已判,周启明加速穿过枝头的靶环,廖长庚也加速一跃而过最难的那一环。

胡杨林外,廖长庚的无人机率先穿过靶环。

在他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在等另一架无人机。

这个挑战硬性的要求不是周启明必须赢下比赛,而是差距要在两秒以内。

大家屏住呼吸,看着全速飞向终点的第二架无人机。

胜负已分让很多人有种错觉,在天赋面前一文不值的错觉。

就像是后天历劫无数,得道成仙后,不堪地发现自己只是成为了围剿孙悟空的十万天兵之一。

不少人同理心强的人,在这一刻,把毫秒之间的流逝感受成了无情的洪流。

再快一点啊,周启明。

无人机飞跃终点线的瞬间,计时器定格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