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随笔 第29章 人的思想最终会走向何方

作者:那边山上的石头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4-09-22 15:48:20
最新网址:www.bquge.cn

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世代,了解几百几千年前的人是如何思考的,只有通过一些文字,然而,这些文字也无法辨别真伪。我们都非常的推崇和向往先秦诸子所处的时代,认为那个时代思想奔放,人类的智慧在那个时代已经发展到了顶峰。时至今日,我们再也没有能够哪怕一点点的进步。连我们所使用的成语、口头俗语,也早在两汉隋唐之后,再无发展。唐宋至今,文艺灿烂,但大多也是咀嚼之前的圣贤们早已思考过的东西。佛经中常说的末法时代,到底是人类的思想最终要走向毁灭,还是说我们全人类都将走向圣人时代呢?

价值观是人的思想的具体呈现形式,两千年前,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和今天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读懂古人的思想,起码要回到他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中,了解决定他们思想的种种条件。那个时候的百家争鸣,可以肯定的说,并不是某个人授意的。那就是一种起源于某一个阶层的自发的行为。使得这个阶层愿意去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去捍卫的,肯定有其必然的价值。吕思勉先生说,诸子百家多偏重于功用,而非哲学。三代以来,直到西周,生产力不高,对土地的利用能力有限,各部落之间尚未接壤,邦国与民众有充分的空间来开垦耕种。而且,王化之下,也有井田。普通民众都以氏族为单位聚居生产,国王将这些聚居的村落分配给王侯大夫等贵族阶级当做食邑。作为回报,国家的军队有保护这些村民免受外族掳掠的义务。由于道路不通,加上交通工具不便。村落与村落之间超过了一个人一天的脚程,部落与部落之间超过了一辆车的车程,国家与国家之间超过了一匹马一天的奔跑能力。天黑了,最好回家,没有在野外与野兽搏斗的道理。因此,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成本很高,侵略成为了一件没有太大必要的事情,吃的穿的不够了,再多开垦一些土地就行了,何必要去抢呢?国王贵族们也很少有骄奢淫逸的想法,因为再好的东西也没有办法搞到,黄河流域的国王夏天想吃一颗来自岭南的荔枝,无异于天方夜谭。后来,渐渐地,人口爆炸式增长,且随着炉温的升高,青铜器、铁器的使用,新式农具能够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原本肥沃的耕种土地就少,这样一来,村庄之间、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而且,国王们也听说了,隔壁国家有象牙,那东西做出的杯子很漂亮,他有,我也要有。有了财宝,我还要大房子,以前生产力低下,没有能力拥有的财富,此刻都能拥有了。国王贵族的孩子、兄弟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凭什么我们都是贵族,而只有你能享受这样的生活,不行,我们也要。甚至,天子的位置我也想坐一坐。

公元前772年,郑伯克段于鄢,两年之后,周平王东迁,春秋自此开始。春秋之前,社会秩序井然,每个人,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大夫士族,亦或是普通百姓,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还能以此维持生计,安居乐业。可进入春秋时代,一切都变了,人们不知道为何社会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人们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法建立一个社会地位了。人们开始越来越茫然,渐渐的不知如何自处,需要有一个声音,来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只有一个,但解释可以有多个。人们所遇到的与自然之间、与人之间、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如此之多。当现实社会中找不到一个稳定的环境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我们转而投入了另外一种途径,即在思想上或头脑中重新建立一个体系,而且这时的文化要求也需要一种思想将我们这个逐渐分崩离析的名族重新凝聚起来,这个途径就是宗教,而这个时候,恰好佛教从西方跑了过来,其中跑得最快的,是禅宗。孙悟空纵有千般变化,也难以在当前的体系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经过了五百年的闭关思考之后,他毅然决然的投入了佛教的怀抱。

文字,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更是文明、文化传承的根本依托。孟子讲过一个故事,即轮扁斫轮的故事,大意是一个做车轮的匠人与齐桓公闲谈时说:大王您所读的圣贤之书根本上就是古人留下来的糟粕,而非经典。齐桓公甚为不解,匠人解释说:真理是难以言说的,言语道断,一说就错,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大道理,不是我领悟到的,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的,而我领悟到的,也不能通过语言或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就是原始宗教并不是通过文字的机械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让讲述着与倾听者之间产生共鸣,进而让受教者自己体悟。思想的维度远比语言表达的维度高,而文字又比语言的维度低,因此,不能苛求用文字的方式就能实现人类思想的传承。这也就能理解车轮匠人的意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的知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即使表达出来了,听的人也不见得能产生共鸣,更何况是冷冰冰的文字。既然文字并不是记录人类思想的载体,那么文字的出现的必要性和契机又是什么?

那个时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司其职,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每天的所得,都会在傍晚拿出来共同享用,如果天气不好,那么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资料获得方式的生活,就要挨饿,即使挨饿,大家也没有感觉恐惧,因为我们拥有彼此,这中感情可远比对物质的拥有要重要许多。没有多余的东西,没有很多的人,也没有阶级和特权,因此,并不需要什么符号来标记这件东西是属于谁的。日出日落,阴晴圆缺,也都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够左右的,天上神明的事情,普通人是不知道的,那个时候,也没有祭司,一方面没有必要,上天赐予人们的生活物资已经足够丰富了,而且,大家需要的不多,压根就不需要也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必要专门让渡出一部分宝贵的生活资料来,给一个我们已经知根知底的人,让他作为与伟大的神明的沟通着。这件事情,看起来就是可笑的。没有必要,完全没有必要。这个世界上,能够让我们利用的东西不多,但很足够了,比如建造房屋,制作工具,缝制衣服等等。你提醒我还有一些珠宝装饰吗?我想没有,因为那些东西不实用。不实用的东西,历来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用来分别人的不同阶层。就这样,我们度过了数万年的岁月。该来的总归要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农耕文明的出现,人类摆脱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吃的东西越来越多,防御野兽和自然灾害的工具越来越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让我们生活的半径越来越大,紧接着,带来了人口的增长。管理学在这个时候萌芽了。人口需要管理,食物需要管理,工具也需要管理,甚至部落之间因为粮食、野兽和人口的冲突需要有人来组织。我们产生了分工。为了让不同分工的人都能很容易的被大家所识别,于是对于这部分人进行了特殊的标记。一种方式,是染色,或者文身,一种方式是装饰,表现形式是头上的羽毛和脖子上的项链。于是,再往下,分工演化成了阶层。阶层又有了特权,特权催生了私有财产。最初仅仅是记录食物、工具、人口等分配的刻在石头上的标记,渐渐的就有了记录不同分工阶层所需要的维持他们分工位置的重要事件的记录符号了。这种符号,在目前的学界,才被认为是文明或文化出现的象征。这也就是说,在符号记录事件之前,人类已经在长时间的使用这些符号了,这些符号都是表达意思的象形符号,并不记录声音,也不记录思想。但这并不代表,那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就没有思想,没有文学,没有哲学。为什么古人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是因为,人类发展阶段的第一个美好的世界就此结束了。

技术的进步打开了人类内心贪婪的盒子,自私和贪婪助长了能够记录事件的文字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又加速了思想的传播,人的思想又催促着这个世界的技术进步。周而复始的让这个世界线性的运行了几千年,整个人类都在等待一次技术爆炸时代的到来。在等待这样一个技术爆炸时代到来的两千年里,我们在不停的探索。等到技术极大进步和社会财富极大丰富,即使还有分配以及分配不公的现象存在,我们都在经历着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思想变革。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贪婪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但当生存已经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人类的价值观将得到重新塑造。

人类将在不远的将来,再一次回到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大潮中来。那个时候,人的思想将渐渐的回归理性,思考,将成为全人类的习惯。那个时候,便不再有法,人类将进入最终意义上的末法时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