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在下武当宋青书 第61章 各方应对

作者:飙车的猫头鹰 分类:修真 更新时间:2024-07-06 13:02:43
最新网址:www.bquge.cn

三郡武林各派的大动作,

汝阳王府很快便知道了其中的细节,毕竟他们安插在武林中的探子太多了。

不过,这又如何,煌煌大势,无人能挡。

明教此番聚义,便是明确告知这些蒙元人,只要他们一日不退出三郡,汉人永远不会认命!

杨逍接任明教教主的第二月,武当派支持的第一支世俗力量,开始朝着明教的地盘开拨。

少林派一战之后,各大门派都加强了对自己支持力量的扶持,这些力量开始疯狂扩张。

短短三个月,武当派扶持的世俗兵力,便突破了三千人。

这还不是最多的,人数最多的,还得是丐帮,他们在三郡的帮众,一度突破了两万人。

峨眉派和丐帮的世俗力量紧随武当派之后,同样将其交到了明教手中。

其他门派得知后,同样不愿落于人后,纷纷行动了起来。

光明顶聚义的二月中旬,

华山派所属的力量,共两千兵力,在前往明教地盘的路上,遭到汝阳王府的埋伏。

这两千人拼死一战,终是不敌蒙元三千铁骑的冲杀,最终全军覆没。

消息传遍三郡,汉人无不愤怒,

江湖门派之间的恩怨再大,也不如国仇家恨,民族大义,各派摈弃恩怨,争分夺秒,全力奔赴合军之地。

各派百年来,积累和私藏下来的银子、粮食、铁器,等等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明教。

同时,明教五行旗也展开了行动,一举占领了七座县城。

到了月底,三郡大小门派势力集结完毕,

共聚集了五万余兵力。

加上明教五行旗,义军兵力突破到了八万人。而汝阳王府,算上东西边军,以及最近全力招募的汉人仆从军,一共也才七八万人。

汝阳王府真正的力量核心,是他们从自己的龙兴之地,带过来的一万三千多的铁骑。

这才是他们的杀手锏。

自从偷袭了一次华山派的义军,各派皆有了防备,而汝阳王府似乎也只是在试探义军的实力,之后也同样开始大张旗鼓的厉兵秣马。

汝阳王府方面,又何尝不是在赌,

赌,他们能够毕其一役,将三郡所有的反叛者,一网打尽。

次月初,武当派以宋青书为首,以及二代六位弟子为核心的四十余人,前往聚义大营。

三天后,

武当派、峨眉派、丐帮三大门派汇合。

五天后,各大门派核心弟子皆已齐聚。

经过一夜商议,

义军盟主由明教教主杨逍担任。

各派高手被编入武道营,由宋青书统领。

杨逍虽是一教之主,但同样知兵事。

而宋青书在少林派一战,也被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更何况,他还是各派高手中,实力最强之人,能够被所有人接受。

次日,义军得知,蒙元兵力已经开拨,不需五天,便能到达。

……

北方,蒙元大都。

忽必烈得知汝阳王的行动后,气得将宫殿中的一切,都摔了个稀碎,并破口大骂。

“察汗尔穆特这个蠢货,朕早就告诉过他,不要这么早决战,不要这么早决战,这个蠢货为什么不听?”

“我们正在准备攻打襄阳,腾不出手来,没想到这个蠢货,居然敢违抗朕的命令。”

国师巴思八静静地站在大殿门口,等皇帝发泄完之后,这才开口道:“陛下,三郡变局近在咫尺,还请早做准备。”

“怎么准备?准备有用吗?国师!”

忽必烈冷冷地看着他道。

“加快速度打造攻城车、回回炮,以及重甲部队,襄阳,才是我们的目标。”

“三郡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离开之前,可以收刮一遍。”

“另外,一旦事不可为,带汝阳王退回北方,立即将其残存兵员,重新编入朝廷。陛下,既然国已立,就不能允许藩王拥有自己的力量了。”

巴思八不紧不慢,说完这三点。

忽必烈重新坐回龙椅,闭上了眼睛,似乎想让自己冷静下来。

许久后,

“也罢,就依国师所言!”

……

大宋,皇宫。

理宗皇帝赵昀,

召集群臣,共同商议三郡之变。

“三郡汉人纷纷揭竿而起,汝阳王府已是岌岌可危,此等机会,诸位爱卿可有方略?”

赵昀坐在主位,两边各有大臣就坐。

椅子边上,还有热茶。

这里是赵昀的书房,君臣之间,气氛看起来倒也和谐。

“官家,臣觉得这是一个收复三郡的绝佳时机,我大宋万万不可错过。”

说话之人是余天赐,乃是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赵昀的皇位,也有此人一份拥立之功。

“不可,”另外一人当即站起身来,“官家,如今蒙元对襄阳虎视眈眈,我国应当将重心放在西北,若蒙元拿下襄阳,不仅金国危矣,大宋北方,也将再无宁日啊。”

“在此等情况下,我们应该知道轻重缓急,三郡义军虽然声势浩大,却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万万敌不过蒙元铁骑的。”

反对者,正是当朝右丞相兼枢密使,史弥远。他说完后,还狠狠地剜了余天赐一眼。

嘉定十七年,宋宁宗赵扩驾崩,丞相史弥远和国子监学录郑清之密谋,胁迫扬皇后废除太子赵竑,贬为济王,勒令迁居湖州。

之后,此人又伪造遗诏,将赵贵臣改名为赵昀,立为皇帝。

所以,赵昀此时虽然是皇帝,但他说话,还真不一定有史弥远好使,毕竟此人这些年以来,趁赵昀皇位不稳,已经掌控了大半朝堂势力,是名副其实的权臣。

这次会议,是赵昀临时召开的,余天赐同样是史弥远的人,但显然二人没有时间提前通气。

“官家,老臣倒是认为,收复三郡,正当其实。”这时,赵昀左边一人手里拿着杯盏,不紧不慢道。

此人乃是朝堂中,少有不服史弥远的臣子,名为郑清之,现为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签枢密院事。

乃是前些日子,赵昀故意安插在枢密院的自己人,毕竟他成皇帝这么久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哼,那西北那边就不管了吗?”

史弥远冷声道。

“非也,蒙人善射,而不善攻城,一百多年,他们都没有攻下此城,而如今襄阳城坚粮足,蒙元将注定无功而返。”

“而三郡,我大宋在东部边境,亦有三万大军,与汝阳王府的边军对峙,再加上大明方向,他们骑兵至少有六七成力量,被宋明两国所牵制。”

“所以,三郡内部的蒙元铁骑,应该只有四五千左右,除去边军,汝阳王府能够调动的力量,应该只有三到四万兵力。”

“面对八万义军,汝阳王府,肯定会在边军中调集力量,这样一来,三郡边境便会陷入虚弱。”

“届时,我军则可以趁机突入三郡境内,再同义军里应外合,让蒙元大军腹背受敌,实乃上上之策。”

郑清之说完,史弥远本想反驳,但最终还是没有张口,而是看向其他人。

书房坐着的几位重臣,都陷入了思索,包括皇帝赵昀。

一盏茶功夫,赵昀抬头,看向座位末尾,一位中年男子,询问道:“肃之侍郎,你认为呢?”

听到皇帝询问,那中年男子放下手中茶杯,站起身,拱手道:“陛下,户部可以支撑一场额外的战争!”

这就相当于表态了,

此人站在了史弥远的对立面。

这位中年男子,乃是岳飞之孙,名为岳珂,字肃之,权任户部侍郎,文官!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