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爷,孙臣最近在钟山买了些地。”在老朱面前,还是要坦白从宽啊。
“咱知道。”朱元璋面带微笑的看着朱允熥。
朱允熥也知道朱元璋知道,主动汇报是个态度,被对方揭露了再汇报那就是态度不对。
就跟他安排云奇主动给朱元璋的内帑里送去一万两银子一样。
第一次赚的钱被老朱全部抢走,就是因为他不主动汇报,老朱给他的教训。
“孙臣准备在那块地上建一所学校。”
“哦?”听说朱允熥要大兴土木,朱元璋收起玩世不恭的神情,严肃的说“那要花费几何啊?”
看着朱元璋脸上的神色,朱允熥连忙解释,“皇爷爷容禀,孙臣打算在今年九月前能够建好招生,建学校的钱,孙臣准备自己筹集。”
“好啊,咱的好圣孙有志气啊。”朱元璋的脸色由阴转晴。
看见老朱心情不错,朱允熥知道该是提条件的时候了,“但是呢,孙臣还是想让皇爷爷能给学校发拨一些粮食。”
粮食吧,其实朱允熥也不是买不起,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学校是个长期的过程。
学校未来如果到达一定的规模,粮食消耗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而粮食的价格又不太稳定,万一遇到灾年,可能有钱都买不到粮食。
但要是由户部每年发拨的话,这一块的成本就可控了。
“准了,就知道你这个小崽子惦记着咱的这点家业。”
呵呵呵……不要钱就是好圣孙,一要钱就是小崽子。
心情大好的朱元璋这次很大方,粮食嘛,他倒是不缺,每年的税收中一大部分的是粮食。
经过二十来年的经营,帝国现在也算是国库丰盈。
“你学校准备起什么名字呢?要不要皇爷爷给你御笔提个牌匾啊?”
这种不要钱的恩典朱元璋送的很顺手,完全没有心理压力啊。
“谢皇爷爷赏赐,”朱允熥连忙顺往上爬,有老朱的金字招牌,自己这个学校稳了啊。
“孙臣的这所学校想要叫‘应天农工初级小学’。”
朱元璋不解的问:“这名字是何意啊?”
“启禀皇爷爷,”朱允熥把自己对学校的想法娓娓道来。
“孙臣这个学校是寄宿制的,所有的学生包吃包住。”
“其次,这里面主要招募的是农工的子弟。”
“第三,既然是初级小学,未来还会有中级学校,高级学校。”
“第四,孙臣这所学校是免费的。”
“另外,”朱允熥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双手呈到朱元璋面前接着说。
“孙臣的学校计划设置六个年级,一年级招收七至十岁的孩童,学校每个年级招收四个班,每个班约五十至六十人。”
这是朱允熥参照穿越前的小学设计的。
“学年末考核成绩合格者可以升入下一个年级,考核不合格者将劝其退学。”
开玩笑,又不是九年义务教育。
老子自己花钱管吃管住管你们读书,这样都不珍惜,那你还是趁早拜拜吧您嘞。
“孙臣计划开设五门功课,分别是语文、算数、思想品德、体育、劳动。”
关于语文这门课,朱允熥的想法是,虽然不希望学生们像那些老学究一样咬文嚼字。
但是学习好这门功课,对于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很重要。
而理解和表达能力,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技能。
至于数学课,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能够很好的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那就是朱允熥要夹带的私货了。
他对于未来这些学生的人品还是有要求的,他希望能教育出一批求真务实,大公无私的人。
在明朝二百多年,特别是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上,有太多像温体仁、钱谦益那样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却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卑鄙小人。
“这体育和劳动课是何意啊?”前面三门课老朱能理解,后面这两门课他没听说过。
“体育就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朱允熥解释着。
“嗯,这个好,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句老朱还没忘。
“至于劳动嘛,孙臣希望这些学生不要忘本,要学会自食其力,每日会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忘本,自食其力,这个好啊!”朱允熥这个想法朱元璋是欣赏的。
老朱当了皇帝之后,把皇宫改成菜园。
经常带着自己的嫔妃、子女们亲自动手播种、施肥、浇水、采摘,就是为了表示自己的不忘初心。
他还定下规矩,每年都要选派一些自己的皇室子弟,布衣麻鞋,徒步走回凤阳。
沿途的官员不得接待,这也是为了让皇子皇孙们能够体察民间疾苦。
“荒谬,一派胡言。”站在旁边听了半天的朱允炆终于忍不住了,开口驳斥道。
“你这是要做什么?”朱允炆不满的说:
“熥弟你要办学,二哥深感欣慰,但那些学子们不去苦读四书五经,学什么算学,还要挥汗如雨的去下地劳作。这不是有辱斯文吗?”
朱允炆的脑海里似乎可以想象出那学堂中混乱的景象,这是对学生们的荒废,是对儒学的亵渎。
“有辱斯文?”听到朱允炆的话,朱元璋脸色变了变。他扭过头去,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
“那炆哥你说说,怎么样才算是不有辱斯文呢?”
朱元璋说话随意惯了,他激动的时候,会叫人好圣孙,亲切调侃的时候,会叫人小崽子。
但是这一声炆哥,却代表朱元璋在心理上对朱允炆拉开了距离。
朱允炆似乎完全不顾及老朱对他的态度,仍然慷慨激昂的说道。
“文人治学,当以儒学为本,其余皆为旁门左道,不足挂齿。儒学之道,博大精深,上可以安邦治国,下可以明理修身。读书人,理当投身此道,穷经皓首,以求通达天地之理,通晓圣人之言,治国平天下。如此,才配得上读书人的称呼。”
“好了。”朱元璋打断了还要喋喋不休的朱允炆。
“天下读书人不知凡几,这些年科举、举荐将多少儒生收入朝顶彀中,儒学乃是显学,如今熥哥想要自开一脉,又教授的都是些农工子弟,我看无伤大雅,且让他试试又何妨?”
对于一步步从社会最底层筚路蓝缕开创大明皇朝的老朱来说,他非常清楚那些读书人都是什么出身。
在这个教育垄断的时代,农工子弟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
即便是所谓的寒门子弟,指的也是有门有户的小世家,小地主。
真正赤贫的家庭,连称为寒门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哥们儿,别整天说自己是寒门子弟了,放在古代,咱连寒门都算不上。
开局一个碗的老朱,也是从赤贫家庭中走出来的,心中对他们自然是可以共情的。
并且他也知道,历朝历代,这个阶层的人是最豁得出去的。
如果真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他们可都是造反的主力。
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不按规矩出牌的人,他也整天被文官集团整日喋喋不休用儒家来说教的不厌其烦。
对于朱允熥的提议,他觉得可以尝试。
他也相信,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朱允熥也闹不出什么乱子。
至于朱允炆,“哼……”朱元璋冷哼一声,心中给他贴上了迂腐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