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他知道韩春明选择收破烂。

就是奔着胡同里那些埋没的老物件来的。

今天是韩春明开始收破烂的第一天。

他挺好奇,韩春明有没有收到好东西。

“别说,我还真找到了两样不错的东西,你要不要瞧瞧?”

“让我开开眼。”

“就是这两件,你不是破烂侯的徒弟吗?看看品质怎么样?”

“嚯!好东西啊,这蝈蝈罐不错。”

“这个铁骨泥地堆贴金开光粉彩如意绶带耳瓶仿得还真像模像样。”

“仿的……小硕,你刚说什么,仿的?”

“我看这瓶子不太对劲,就随便说了一句,小五哥你别往心里去。”

跟着师傅学了这么多年,杨金硕也不是白学的。

这铁骨泥地堆贴金开光粉彩如意绶带耳瓶,他一眼就看出了端倪。

这不是清朝宫廷的东西,而是民国时期仿造的。

民国时期仿古瓷器风靡全国,究其原因。

不过是清室灭亡后,大量官窑的工匠流落到民间。

为了生计只能重操旧业。

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

以前想模仿但不敢模仿的贡品现在可以随意模仿了。

同时,一些曾经皇宫专用的瓷器流入了民间,给模仿者提供了样本。

再加上受到利益的驱动。

社会上对古董瓷器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让那些仿造古瓷器的人能赚取丰厚的利润。

民国时期的仿古瓷器有着明显的特征:数量庞大,涵盖范围广泛。

不仅有模仿各朝名窑的作品。

甚至还有民国后期模仿民国早期的物件。

比如三十年代之后大批出现的所谓“洪宪瓷器”。

民国时期的“高科技仿制品”有时候的确令人难以分辨真假。

韩春明从十一岁开始跟着关大爷学习古董鉴定。

十六七岁时离开了京城去乡下务农。

今年才回到城里。

仔细计算起来,他跟随关大爷学习的时间也不过五六年的光景。

在古董鉴定这条路上,他仍然只是个初学者。

出错是很正常的。

“这真是民国时期的仿制品?”

“你要不回去问问关大爷,看看他是怎么讲的?”

“好,我去问我师傅。”

韩春明骑着人力三轮车前往他的师傅家。

并不是他对杨金硕的话存疑。

而是他真的看不出这件物品哪里有问题。

况且,杨金硕跟随破烂侯学习的时间比他跟随关大爷的时间还短。

他是怎么看出问题来的?

他必须去找师傅确认一下,搞清楚这件物品到底是真是假。

“杨金硕,那个瓶子我觉得看起来还挺漂亮的,真的是假的?”

“不能说是假的。”

“但是这并不是清朝的东西,而是民国时期的高技术仿制品。”

“仿造得确实很好,仿造者的技艺高超,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小五哥至少不会亏本。”

“杨金硕,你真厉害,竟然了解这么多。”

“那是当然,徐静平,要不要到我家来吃晚饭?”

“我先回家放下东西,一会儿去你家找你。”

“行。”

杨金硕先把徐静平送回了家,然后回家准备晚饭。

“真的假的?师傅,会不会是你看错了?”

“小子,你这是在怀疑九门提督爷爷吗?”

“这行业深不可测,你才学了多少年,还有很多要学呢。”

“我还以为捡到了个大便宜,没想到这东西竟然是民国时期的仿品。”

“做我们这行的,出错是常有的事。”

“当年连九门提督爷爷也吃过亏,这行讲究的是经验,你这小子慢慢学吧。”

关大爷笑着看了看韩春明这个徒弟。

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牛栏山二锅头。

这小子确实聪明,在古董鉴定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

但这并不表示这小子学了几年就可以在这个行业中畅通无阻。

出错是很正常的。

别说韩春明这个只学了几年的小学生。

就算是有着数十年经验的老前辈,也难免会有所疏漏。

“还真让小硕说中了,这东西确实是民国时期的仿品。”

“小子,你说谁?杨金硕那个小子,破烂侯的徒弟?”

“没错,刚才在胡同口,小硕就说这东西不对劲,是民国时期的仿制品。”

“所以我就赶紧来向您确认了。”

“这小子一眼就看出来了?”

“没错。”

“这小伙子真行啊,看样子这些年跟着破烂侯没白费工夫。”

“破烂侯这家伙真是收了个好徒弟。”

关大爷没想到这事儿。

居然是杨金硕那小伙子先看出不对头。

相比之下。

他的徒弟韩春明,在眼力上就要差一截了。

破烂侯这家伙确实收了个好徒弟。

这次徒弟之间的较量,是破烂侯占了上风。

中秋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9月15日到9月17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