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圣君养成日记 第55章 孤臣

作者:空中飞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8-05 07:46:23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官场倾轧,比起战场厮杀,朝堂上的斗争只会更残酷。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一句话能让人平步青云,一句话同样能让一位社稷重臣,坠落无间。

杨守随性情刚直,无所顾忌,成化年间,官场口碑一直不错。

对于御史而言,果敢直言,有时候并非本心,他们多数卖直,摆出不惜与满朝为敌的姿态邀名!

风闻奏事是御史手中的刀,弹劾过的事迹是斩出去的刀光,而那些因他们弹劾被罢官、被流放甚至下狱的官员则是他们功劳簿上的显赫战绩。

战绩越彪炳,他们晋升的速度就越快,于是弹劾,就成为御史们前行的动力,管你罪大恶极还是无辜,只要有风声有影子,他们就会扑上去,如疯狗一般开始撕咬。

有用没用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咬了。

但是真说起来,御史弹劾也有底线,只要不是不死不休的绝对死仇,也没有把人往死里弹劾的道理。

毕竟官场是块整体,唯有满朝抱团,他们才够资格和皇帝争锋抗衡,皇帝所谓的帝王心术和平衡之道,对于个个人精一样的大臣而言,和过家家一样可笑。

只不过看破不说破,此乃人臣之道罢了。

皇帝喜欢孤臣,因为孤臣是皇帝插在朝堂里的一把刀!

很少有人心甘情愿做这把刀,除了极少数自愿的以外,更多的则是迫不得已。

所有孤臣或即将成为孤臣的官员都知道,一旦他们踏上孤臣之路,他们将会被满朝所不容,被天下官员排挤乃至鄙视。

杨守随就是迫不得已的一把刀。

那是三年前,他因屡次弹劾李孜省,最后被外放,升任为应天府府丞。

然而,未及就任,母丧,杨守随只能回乡丁忧,就在回乡前的那个晚上,有人找到了他。

那个人是太子朱佑极。

那一晚,太子说了很多,很多,说的云山雾罩,但杨守随听的很明白,太子的意思很简单。

他在朝中需要一把刀,意思是等到他登基之后,杨守随需要做他这把刀!

杨守随不想做孤臣,但是他没有选择,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做,那么太子登基之日,就是他杨守随仕途终结之时。

十几年寒窗苦读,十几年仕途蹉跎,谁甘心在正值盛年之时,黯然落幕,他不做孤臣,都察院里愿意做的肯定不止一人,而他这个不愿意的却要付出代价。

所以杨守随没有选择……

成化帝才三十多岁,在杨守随看来,成化皇帝春秋正盛,再活上十来年甚至二十年都问题不大,那个时候他没准已经致仕,自然无需担心。

可谁能想到,服丧结束还朝,吏部已然撤销他外放的任命,而他只能继续待在都察院。

那一刻,杨守随才看清,那个看似荒唐,喜欢奇技淫巧的太子,已然将自己的触角渗透到了朝堂的每一个角落。

或许不明显,但肯定存在,就好像他与都察院一样。

杨守随更没想到的是,成化皇帝竟然驾崩的那么快,那么突然。

再然后,皇帝登基不久,他接到了一张字条。

字条上写了两个名字,万安,李孜省。

在名字的后面还有两个字。

死!

杨守随还记得当他看到这张字条之后,彻骨的寒意以及无措的茫然。

皇帝要万安和李孜省死!

意思是要他弹劾两人的罪名,是死罪!

杨守随十来年间弹劾过无数大臣,但大多是不痛不痒的罪名,就算弹劾大罪,那也属于不至于定死罪的罪名。

要把人往死里弹劾,且必须彻查的罪名真的不多,弑君、谋逆、叛国等等罢了。

李孜省该死,甚至该被灭族,杨守随相信自己就算真把李孜省弹死,满朝上下也只会称颂,然后让他的名气如日中天。

但是万安不一样,万安是内阁首辅啊。

自大明内阁开创以来,还从未有过内阁首辅被杀的先例。

首辅大臣说是外朝有实无名的宰相都不为过,历朝历代,宰执级重臣被诛,必然都会有山崩地裂之效。

万安……幸进,谄媚之臣罢了,德不配位是真的,才干也难当大任,更是毋庸置疑,但是罪不至死。

所谓勾结孟密土司,终究是捕风捉影,并无实证,真正的实证只有万安接受孟密土司的贿赂罢了。

后来,杨守随想明白了,新皇继位,又过于年轻,满朝大臣难免会轻视新皇,所以新皇是要借万安的人头来确立自己的无上权威。

与此同时,也是将他杨守随彻彻底底推上孤臣之路,永远无法回头。

他可以抗拒,但是代价承受不起,所以只能妥协。

杨守随本以为,新皇只是要他弹劾万安死罪,但未必一定会让万安死,可惜他错了。

万安被赐自尽,抄家,他因为一次朝会,灭掉两位当朝重臣而名声大噪。

同时,他也升任都察院佥都御史。

官阶升了,人缘也彻底没了。

往日那些和他把酒言欢的同僚,一个个对他避之不及,昔日无所不谈的至交好友,现在也跟他若即若离。

一次弹劾,他彻底成了孤臣。

这次是第二张字条,弹劾的对象是如今的内阁次辅刘吉,一个靠溜须拍马,曲意逢迎,闻名于朝的小人。

好在这次没有死字。

杨守随松了口气,饮完杯中酒,随即走到书桌前,开始写弹劾奏章。

内阁。

新皇下旨,阁推。

所谓阁推,就是内阁成员,六部九卿等高官聚在一起,推选出缺大臣,一般拟定几个名单交给皇帝,让皇帝圈选后任用。

还有一种是廷推,由皇帝主持,大臣们当着皇帝的面推荐人选,也是拟定名单后让皇帝圈选任命。

这次阁推,是要推荐阁臣。

万安死后,内阁仅剩两人,大明内阁一般情况下都有五到七名阁臣辅助皇帝,而今只余两人,显然太少。

而且这两人当中,素有‘刘棉花’之称的刘吉,原本就和万安穿一条裤子,说是蛇鼠一窝都不为过。

如今万安倒台,刘吉估计在内阁也待不了多久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