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幕后之我在平行世界做编剧 第6章 出版

作者:毕万 分类:女生 更新时间:2024-08-08 16:58:33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南木随着南父被带进客厅的时候,就看到两个中年男人像小孩一样争论不休。

“现在网文发展迅猛,实体文学每况愈下,今年我们出版社的出版量还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而且好多都不是首发版本,现在是网文的天下,网上大卖才想着出版实体书,网上嚼吧一遍,捞一笔后再通过出版收割尾茬,一切都以畅销为前提,现在还愿意首发出版实体书的少之又少。”

“现在人人随手一部手机,你看谁还拿本书看?网文市场反馈更及时有效,作者可以快速把握,而且阅读普及率也是大幅度提升,这你得承认吧。”

“是都读了,可是读长篇小说的人少了,短文阅读、碎片式阅读占大多数吧?而且市场追求‘快节奏’‘爽点’,现在还有多少人能捧着一本现实严肃小说细细品读呢?”

“一些传统经典作品在网上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读者没你说的那么糟,市场趋势也是大众读者需求的体现,市场化不全是坏处。”

“哼!我是说不过你,反正你是金牌子贴脑门上的‘老好人’,凡事不着急,凡人不生气。”

“好了、好了,人家作者都来了好半天了,我们就别瞎掰扯这些有的没的了。”

一番介绍寒暄后,南木知道对面说话中气十足,浓眉大眼的中年人叫于实,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总编辑。

看着坐在沙发上的年轻人,于实意外《苔》的作者竟是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再听到老刘提到,这是在贵州乌蒙山里支教五年的高材生后,心里也不由生出一股佩服。

自己也是名校毕业,但在她这岁数,正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舍我其谁最牛逼的时候,绝对不会沉下心来在山里一呆就是五年。而且,如果是个长相平凡的女人还可以理解,漂亮女孩自小便备受追捧,可长成这样一副漂亮模样,还能在二十多岁的年纪,远离人群浮华,起码说明她从不以美貌标榜自己,再看看手中的手稿,所求非凡俗啊。

“我听老刘说你想出版《苔》?”于实是个急性子,说话开门见山。

“是的,打算找一家主流出版社出版。”南木也喜欢单刀直入。

“有出版经历吗?”

“现实小说是第一次,之前在七月文学社出版过三篇小说,在春华杂志也登载过一些散文随笔,量都不大。”

“但品质很不错的,三部小说,《青鸟》《无声对白》《红豆》在年轻人中可是被誉为‘青春三部曲’,算是开创了疼痛文学先河。”刘长青在旁边忍不住补充了下。

“你笔名楠木?《青鸟》什么时候写的?”于实诧异了,《青鸟》,他印象深刻,一个校园欺凌的故事,当时一经出版,反响很大,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但与《苔》的风格迥异,如果说《苔》是冬日里的暖阳,是现实世界里开出的希望之花,那么《青鸟》就是闷热夏夜里的电闪雷鸣,是绝望窒息中的嘶声呐喊。

“我很好奇创作来源,是亲身经历吗?”

于实的话,又让南木想起那个高考后炎热窒息的夏天,“是高考完那个暑假写的。”

听到这里南父忍不住皱眉,“于编辑,这与《苔》的出版并不相干吧。”

于实知道自己这么问有点不恰当,可实在挡不住心里的疑问与好奇,“对不起,我也知道这么问很没分寸,说实话,这书我们出版社当时也讨论了一番,有很多的猜测,只知到作者笔名楠木,七月文学出版社保密工作做得好,我们实在好奇,是取材真实事件吗?”

南父无奈道,“是我要求出版社保密作者信息的,那时候南木还是个孩子,我虽然支持她在业余时间写小说,她喜欢就好,可是毕竟还小,思想上也不够成熟,我也怕社会的过多关注会影响到她,就要求出版社署笔名,匿名出版。尤其这本《青鸟》,内容敏感,我很庆幸当时这个的决定,小说一出版,不少好奇心旺盛的人”南樵说着看了于实一眼,“向出版社打听作者的消息,诸多恶意胡乱猜测,好在先前和出版社签订了保密协议。”

“作为父亲,你做得对。”于实尴尬的笑笑,连自己都猜测,小说就是取材作者本人的经历,因为代入感太强了,里面的描述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此时,也有些敬佩南樵的远见和对名利的淡泊,又实在好奇忍不住看了一眼南木。

“九年前,青城中学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女学生在高考最后一科交卷后,直接从7楼考场跳下,当场死亡。死者叫乔笙,是我的好友。”南木看着于实,平静的说,“她死后,留下了一本日记,记录了自杀前一年间发生的事…日记的最后,提到让我为她写个故事……如果你问是否是亲身经历,我只能说,比起真实的残酷,小说远远不及。”

“后来呢?”于实承认自己这样一个见惯世事的中年男人,在这一瞬间,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因为,青鸟里的描述,太悲惨了。

“你说谁?加害人吗?”南木语气毫无变化,“这个案件,以自杀结案了。”

客厅里。

除了南木毫无情感起伏的声音,雅雀无声。

“好了,回归正题,今天我们只谈出版《苔》的事情。”刘长青拍了拍手里的手稿,出言打破沉默。

“南木,可以直接说明你的出版意向,你看是否考虑在我们出版社出版?”

“我确实考虑出版,不过之前一直在七月文学出版社出版。”

“你之前在七月出版很正常,青春三部曲确实取材深刻,但也还在青春文学这一范畴,七月文学出版社也一直是主抓青春文学素材出版的。可是《苔》是侧重写实的小说,是现实文学作品,你需要考虑出版社在这一方面的定位,你也知道,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侧重现实主义、严肃小说的出版,尤其重视大社会浪潮下小人物的生活记叙方面的素材,出版反响也很好,针对的读者群也更成熟,找一家与作品气质相符合的出版社,也是对自己小说的负责。”

“嗯,我确实考虑过这个问题,那人民文学社出版的话,出版计划和稿费方面?”

“我初步计划首版5万,稿费可以按千字酬劳或提点结算。不过版权方面,我希望是我们出版社独家首发。”

经过一番商讨,最终确定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首版5万册,作者按20个提点分成,但出版社拥有首发出版权。

谈好的初稿交稿日是2个月后,出版社需要电子稿,用来排版,南木需要抓紧时间整理手稿,梳理、修改、补充,近百万字的录入工作也是一项大工程。

南父对这一结果比较满意,考虑到小说不同以往的特质,原本也没想在七月文学出版,不然也不会先送来给刘长青把关了,他是北京作家协会会长,出版方面懂的比自己多,听他的一般不会出错。

从刘长青家出来,南木沉默着,没有说话的兴致,她的思绪一直停留在《青鸟》上,那个暑假南木得知好友自杀,看完那本日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昏天黑地的写小说。

见此,南父有点发怵,提着心问,“又想起以前的事了?”

南木叹了口气,“好多事,不管多久远,终究需要面对。”

看着南樵不免担忧的眼神,南木宽慰到,“爸,我都这么大的人了,不会再到心理疏导的地步。”

车窗外,万家灯火闪烁,像坠落的流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