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话说南北朝时期,北齐与萧梁打仗。这一征兵,大一半是民兵,这些民兵们跟着队长将军们东跑西奔,不是杀就抢,不是被抓就是擒拿。
其中有一位河北冀州的小伙,加入北齐军,本来想应付应付摊派兵额,走个过场,就打算回家,岂料北齐军不给力,小兵失身且亏命。这冀州小伙就被南梁俘虏去了当奴隶。
小伙的父母又不知道他的音信,而且连年打仗走一批,死一批早已司空见惯。国家打了败仗,人没回来不死也当是死了。刚好家里有两个钱,就为儿子建浮图,祈求过世的福分。并且大开斋场,供养和尚亲友。
主人家刚招呼大伙坐下准备起筷,很不时宜响起叩门声。男主人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和尚,那和尚形貌庄严,气质俊雅,把男主人看愣了一下。门口的和尚开口就问男主人讨要斋食一份米粥,要求用手巾包着,而且再讨要一双草鞋。男主人看着和尚那形象心中不免恭敬之心,对这两样要求也一一照办,应付完和尚要求,还想让和尚再停留一下,让自己对其供养一番。
怎奈和尚坚决要走,男主人也不好再留,只好恭敬礼拜一番,送和尚出门。
正巧男主人这天行斋,主人家的儿子被人抓到江南当奴隶,为当地主人家放牛。主人家的儿子牵着牛行走在一望无际的泽湖草坡,为这一辈子都要交代在这里叹气时。突然间一和尚左手拿着手巾包的米粥,右手挽着一双新鞋来到小伙身边问道:“可曾想父母啊?”小伙看着这眼前奇怪的和尚,不禁苦笑道:“不敢有这种奢望啊!”
和尚听完小伙说这话也没多说什么,只把米粥交给小伙,然后替小伙放一会牛。小伙看这和尚也没恶意加上这些日子为奴为仆,饿是常事,一有食物便狼吞虎咽起来。等小伙吃完,和尚又走过把一双新鞋交给小伙。
小伙穿上刚好合适的鞋,打算继续放牛时,那和尚倒叫住了它。小伙只见和尚把身上的袈裟脱了下来,还让小伙坐在袈裟上。小伙也是第一次见这种情形,但是看和尚从开始到现在既无恶意,亦有善心。确定牛安排好后不会跑,便走过来,根据和尚的指示,坐在袈裟上。
和尚看小伙听话照做也不拖塌,用手把袈裟四个角一收起来,刚好把人裹里面,和尚用力一举一向上提,约有离地两丈。小伙从头到尾黑着眼,什么都看不到。等到自己一落地时,睁开眼看到亮光,和尚和袈裟早已经不见了。而自己早已经回到家门口。
小伙来不及兴奋,便往家门口赶,敲着家里面的大门。宅子里面,大伙刚刚受供养吃饭,主人家便看到久许不见的闯了儿子。男女主人惊喜之余,请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小伙一一回答来龙去脉,男女主人家,看着手巾内剩下的粥,还有儿子新穿的草鞋,不就是前不久外面乞求供养的和尚带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