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也快到了成婚的年纪了,也该为他选择一个良人了!”安定下来后的纪离,不禁看着上面竹简的内容,进而为自己儿子的婚事着急了起来。
虽然现在纪应才十一岁,但他可是纪氏的传承之人,他不得不为纪氏考虑,而且再过几年,纪应也要到了成婚的年纪了。
离国上下适龄良家女有不少,但他不想给儿子找个奴女,要找也找个门当户对的良家女。
不说是其他的诸侯之女,也得是个卿族士大夫家的良家女才配得上。要不是想着离国的卿臣们的良家女并没有适龄的,他也不必为了这事多想。
“不过!熊绛好像有个妹妹倒是适龄的啊,这是天赐予的,不收是为过!”突然想着想着的纪离,看着竹简内容上面的熊绛后,进而联想到了上面记载传来的熊绛一些关系族人,喃喃自语的念着上面记载熊绛“有妹芈女”四个字后,有些满意起来。
历史上那个熊绛是怎么样的,纪离他不在乎,但是他这个历史的熊绛不过是个比他还小了一半的岁数。
那他的妹妹应该怎么说,也算是有个不低于七八岁了吧,那也应该符合适龄纪应了。要实在不行,他就只好想办法让芈女再养上几年了。
楚国和他离国的情况都差不多,想来更容易谋娶芈女,也能加强两国的交际。
想到这里的纪离,奠定了必须要为纪应谋娶楚国芈女为自己儿媳的打算。
待的竖日后!
纪离召集了离国的卿臣过来,开一个简单的议事。
“卿等,我曾听闻,诸侯公子不嫁娶,那是不合常理的!我离国虽是弱国,公子应日渐长大,也得要准备嫁娶之事!”看着离国卿臣纷纷盘坐好后,纪离盘坐在蒲团上对一众卿臣开口提出了纪应的婚事。
这两年来,不少被教化过后的土著野人也学会了不少知识,加上原本就是蛮夷出身的蛮夷首领们,或管事的也被教化学中原语言文化,进而出众的被纪离特批成为了离国的卿臣。
离国也终于开始有了阶级出现,平民与卿族的等级阶层出现,奴隶脱离奴籍成为平民,平民有识踏足卿臣,等级阶级逐渐明显。
一个符合现下的诸侯国度出现,就连纪离也不得不接受它的出现,他所熟知的那些制度根本不符合现在的等级,只能将其大致编写下来,存放于家族里面。
“国君之话合理,平民适龄人有嫁娶事,诸侯公子也当行嫁娶!繁衍是天意,不行是过错,这是不应该的!”听到国君的踢出嫁娶一事后,身为离国最高级别的卿臣,仲相率先对君臣众人诉说着。
“我曾听闻,殷商之时,嫁娶是世间最大的事,仲史之话当臣之话!”离国卿臣末檐闻言,对仲相的话很同意的说着。
他是两年前,离国南下开化时,被不通武事的纪离亲自俘获的蛮夷首领,俘获后的他经过一年的教化后,彻底臣服于纪离,成了离国的一个卿臣。
“末君话同我话,嫁娶是繁衍大事,不去做,那就是对天的一种不敬!”另一个卿臣听到这里,同样对君臣众人赞成说道。
盘坐在蒲团上的纪离,听着卿臣们的谈话并没有早早开口,而是津津有味的听着众人的交谈讨论。
待的听得差不多后,他随即喊停住了众人,道:“我听闻,离国西有诸侯楚!楚君有妹芈女,是想应与公子应适龄相当,想来应是天意如此,可让人去楚商谈!”
“国君话,理!”听到国君这样说后,众卿臣觉得不无错理,便没有其他的反驳。
“去罢!天意不得违,楚君有妹想来是天要如此!”纪离听到众卿臣答应下来后,随即挥了挥手以天意为主称颂道。
“上天意,不得违!”众卿臣闻言后,同样对上天称颂了下后,纷纷离开了,只留下仲相一个人在这。
随后纪离与仲相仔细说讨了一番去楚的细节,之后纪离让明白事情细节的仲相离开后,便去找军营练军的纪应去了。
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这种符合的制度,但是军队却是被纪离建立了一个只符合他的制度。
日常的练军事宜,虽是让谯褚去做的,但身为离国的公子,纪应也得去负责训练。
“应啊!过来,我有事和你说!”来到军营后,纪离直接找到了纪应,将他喊停了来到营帐之中。
“君父!”进入营帐后,纪应看着站在前面的纪离,稽了一礼道。
“应啊!嫁娶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你身为离国的公子,更不能离开这件事!”纪离对纪应点了点头,随后便开始对纪应说起了先奏。
“君父!嫁娶事人均做,应晓得,不做是不对的!孩必会找一良家女行婚娶事!”纪应听到君父所说后,并没有反对什么,还一副严谨的应了下来。
他自是晓得,嫁娶是世人都得做的事,他身为纪氏就更不能不做,还得做比他人更早,尽而为家族繁衍更多的后代才对。
“良家女,我选了西边楚国,君妹芈女!”纪离听着儿子说的这么干脆后,也就不再卖关子,直接揭底说出了准备好的儿媳。
“芈女出身诸侯楚,与我诸侯离门当!想来是上天意如此,自当不可违!”纪应听到对象是楚女后,并没有过激反应。
毕竟现在他也不过是弱国公子,哪有资格想那些贵女,对象能是诸侯女就不错了。
纪离这么做也不单是为了纪应,他心中还有着一个千年大计在里,而这关键就是与楚国的联姻。
说到底他也是在看到这些消息后,才有的这个想法,加上刚好梅里国现在虽比自家离国强,但他有办法反覆梅里。
“然!”纪离闻言后,点头含笑。
……………
离国与楚国的联姻,奠定了离楚世邦的由来,也为了后世千年的离楚同一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南三邦,自古一家亲,也是邦周千年诸侯三不王,在邦周直至灭亡的一刻,始终没有出过一丝力。——《周朝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