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守大唐 第4章 从龙之功

作者:幼贞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8-15 21:58:50
最新网址:www.bquge.cn

“凭什么不能分?”

“就是!吐蕃人都被打跑了,张都督也说吐蕃的苛捐杂税免除了,我们凭什么不能分?”

“你个王二痴,你说胡话就待在家里去说,别在乡亲们面前丢人现眼!”

“说的没错!而且又不是不给你家分。你别忘了,你娘和你妹子可还饿着肚子呢!”

一时间乡民们群情激奋,开始声讨王庸。

王庸也很无奈,他只是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其实王庸在大家欢呼的时候,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

说实话,自己虽然很幸运的穿越第一天,张议潮就起义了。

不用直接面对吐蕃人的残暴统治了。但是依旧是穿越者中比较惨的一个。

先是唐末这个乱世就不是很好,注定了自己不能像是云某,李某一样,在贞观盛世之下吃喝玩乐。他面对的未来,只怕不会比五胡乱华时好多少。

其次就是自己如今就是小老百姓一个。在乱世当个安分守己的小老百姓?那属实有点大可不必了。

兴,百姓苦不苦自己不知道,但是亡,百姓肯定最苦。

在乱世之中,才是真正的逆水行舟。为了争夺乱世那本就匮乏有限的生存资源,必然是不进则退的。

而自己如何进,自然是抱紧历史中那个天选之人。

至于谁是王庸所在的这个时代的天选之人,张议潮必然是其中之一。

当下沙州刚刚起义,不就是一个天选的时机吗?

更何况,自己支持张议潮,这也是大义所在。

王庸觉得自己穿越过来,投靠他,帮助河西百姓走出水深火热,是最好的也是最应该的选择。

如今张议潮刚刚起兵,沙州孤悬海外,处于吐蕃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目前离最近的唐朝边界,都有2000里左右。

而接下来,沙州起义军的任务就是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靠着这些唐朝遗民自己的力量,用武力打穿这2000里,回到唐朝。

那王庸自然要帮帮场子。

并且历史上,张议潮创立的归义军,其实结局也并不是很好。

大唐朝廷的朋党,藩镇,宦官的争斗,波及了归义军。

朝廷一再扼制,分化,削弱归义军。最后使得归义军好不容易光复的国土,又相继被异族攻陷,各方势力反复内耗,反而最后便宜了李元昊这个党项人。开启了宋夏百年的厮杀。

而汉家朝廷从此丢失了河西数百年。直到400年后的明朝再次光复河西走廊。

自己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成为了归义军势力下的一员,无论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还是为了民族大义,都应该积极应对,不能坐以待毙。

无论是唐末乱世,还是在积攒力量的回鹘,党项和契丹人,他们都不会给自己大量的时间。

自己必须快速积蓄力量!至少先在河西站稳脚跟。

所以王庸虽然身体被捆着,但是心思已经活泛了起来。他要稍微借一下部落里的这批粮食,帮自己和自己未来的势力谋个好开局。

尤其这些乡民,说不定就是自己的第一批支持者。

不过此时王庸的同乡们可没王庸想的这么远,他们只想多分点粮食,吃饱饭。

头人康太清站了出来问道:“王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这粮食最好不要全分了’?”

还没等王庸回话,一旁的乡亲们已经七嘴八舌的开始数落起了王庸:

“头人啊,这王庸就是个憨子。脑筋不灵光的人。您跟他认真,犯不上。”

“就是就是,他定是又犯癔症了。他一傻子,能懂啥。”

“他家都是康娘子做主,您何必听他一小儿乱说。”

说着,乡亲们逐步忽略了一旁的王庸,纷纷开始拉起骆驼,调转方向,准备回部落分粮食。

看到自己头顶天空开始旋转,身下的板车开始掉头,王庸开始大声疾呼:

“头人,乡亲们,这粮食真不能这么分。要是就这么拉回去分了,就太可惜了。我有一个更好的计划,能帮我们部落在张都督那里取得更多好处!”

此时乡亲们各个不屑,毕竟王庸平时在部落里就是个公认的痴傻之人。大家可不觉得他有啥好主意。

大家依旧不理王庸,拉着装满粮食的板车开始回部落。

王庸只能去劝说头人康太清:“头人!头人!张都督起事,必然会恢复大唐的乡里制度!我这个办法,能让你当上村正!不!里正都有可能!”

此时头人康太清则只是敷衍的乐呵呵笑道:“啊,对对对,里正,里正。老朽多谢你这个王二痴看得起老朽啊,在你梦里,老朽我能当里正了,啥时候老朽我能当个乡正啊,哈哈。”

王庸劝道:“乡正也是很有可能的,头人,您这次只要相信我,我以我性命担保,你可以当上乡正!”

顿时村民们也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没人相信这个部落里曾经的二傻子说的话。

只是此时一旁的安叔看着王庸一脸认真的样子,很是诧异。

这王庸居然还知道大唐之前的乡里制度,还知道村正里正。

这不像王庸这个王二痴能知道的事情啊。

六十多年前,大唐朝廷的地方制度完全被吐蕃废除,改为了部落制。也不允许唐朝遗民讨论唐朝的任何事情,违者直接砍头断手。

在吐蕃人的高压下,很多沙州的年轻人们都忘记了唐朝具体的模样。

至少现在部落里的唐朝遗民,只知道吐蕃人的部落使和头人,不知道什么乡正,里正的名称。

王庸这小子是从哪里知道的,听来的?

而且安叔看到了王庸此时的眼神。

这个眼神是一种深思后的坚毅。而这种眼神,安叔是第一次从王庸的眼睛中见到。

安叔是从小看着王庸长大的。

安叔和王庸的父亲是发小,所以在王庸父亲去世后,便多加照顾王庸一家。

不过之前的那个王庸五岁才会说话,性格孤僻内向,经常神神叨叨。什么能自己跑的铁车,不用火点燃的蜡烛之类的胡话。

部落里的人都觉得王庸有癔症,脑子不太好。

所以大家渐渐都叫王庸“王二痴”。为了这事,王庸的老娘康氏没少拿着擀面杖出去和人吵架。

不过这次安叔也不知为何,感觉王庸此时说的话,不像是癔症时说的痴语。

于是安叔此时站了出来说到:“头人,乡亲们,何不先听听王庸怎么说?反正听一听,也没什么坏处。”

由于安叔是部落里最强壮的男丁,也曾经去沙州城的豪强——宋家当过一段时间商队护卫,去过很多地方,是大家所在的这个小部落里最见过世面的人。

所以安叔是部落里的话事人。甚至作为头人的康太清,也很看重安叔的意见。

安叔的这番话,引起了头人康太清和乡民们的注意。

大家停下了脚步,面面相觑。

而头人康太清想了想,于是也清了清嗓子,止住了乡民们的议论。

然后看向王庸说到:“嗯,行,既然老安都说了。那王二痴,你就姑且说说吧。为何不让大家把粮食分了?”

看到大家终于愿意听自己说话,王庸先是向着安叔给了一个感谢的眼神。

然后稍微清了一下嗓子说到:“是我急了,没说清楚。我的意思是。张都督虽然不征收这次夏粮了,但是我觉得咱们部落却不能这么做。”

一个乡民似乎听懂了王庸的意思:“你的意思是,我们还要继续送粮给官府?”

一听到这里,顿时乡亲们也都听出王庸的话外音了,纷纷开始骂道:

“张都督都说我们不用缴纳了,我们凭什么缴纳?”

“就是就是,我们凭什么不能分了。”

“我看你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王二痴,这里面也有你家上缴的粮食,你说这话不怕你娘打你吗?”

此时安叔却呵斥道:“安静!你们一帮混人,不插嘴能死吗?都给俺闭嘴!听王庸说完。”

众人噤声。

安叔示意王庸:“王庸,你继续说。”

此时王庸觉得自己讲很多大道理,可能大家听不太懂,还是讲个故事,通俗易懂一些。

于是王庸说道:

“诸位乡亲,我听过一个三国故事,当年孙策和周瑜起兵,军中缺粮,由于当时谁都不看好他们两个年轻人,所以没人愿意借粮给他们。

而当二人军队路过鲁肃家时,鲁肃家里有两囷粮。当时鲁肃就毫不犹豫把其中一囷粮给了孙策和周瑜。

从此,孙策和周瑜终生都十分感念鲁肃的情谊。鲁肃也成了东吴最重要的权臣,鲁家也成了东吴最重要的一股势力。”

听完这个故事,头人康太清和安叔都惊讶了。

康太清作为头人,占据了本部落智慧的高地。

他还是听过三国的故事,毕竟他出生那时,沙州还在唐朝统治下。他父亲是个县中小吏,给他讲过一些三国故事。知道周瑜,孙策,鲁肃这些名字。

而安叔也是,跟随宋家去过很多地方,也是喜欢历史。也知道周瑜,孙策,鲁肃这些名字。

只是他们两个人没听过王庸讲的这个故事。

而乡民们一脸懵逼。

“鲁肃是谁?孙策、周瑜又是谁?”

“不知道啊,能有两囷粮,应该是那里的地主吧。”

一个乡民没听过什么三国,不耐烦的嘀咕着:“什么三国,二囯的,你个王二痴又说痴语诓我们。”

结果头人康太清却呵斥道:“曹大,你别说话。王庸,你接着说。”

虽然头人康太清没听过王庸讲的这个三国故事,但是听懂了王庸故事中讲述的意思。

王庸明白头人康太清懂了,于是接着说:

“如今张都督为了安抚民心,宣布暂时不用纳今年的夏粮。这自然是张都督仁义,体谅我们百姓。我们把粮食分了,也无可厚非。其他部落的人,也肯定这样做的。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做。

头人,安叔,你们想一下,假如我们此时反其道而行之,继续拉着这些粮食去交给张都督,说支持他反抗吐蕃的事业。不是更好的选择?”

听到这里,头人康太清和安叔,一个捋着胡须尖,一个摸着络腮胡,思考着王庸的话,还频频点头。

王庸看有戏,更加卖力的说:

“往小了说,我们部落可以在张都督那里博取一个好印象,到时候新的官府组建,我们部落必然能比其他部落,在张都督那里获得更多的支持。

而往大了说,只有彻底赶走了吐蕃人,恢复唐土,我们才能摆脱异族奴役,吃饱穿暖,真正过安稳的太平日子!

倘若吐蕃人回来了,我们分了再多的粮食,不照样会被他们抢走?所以我们必须支持张都督反抗吐蕃的事业!

无论于公于私,我都觉得我们应该继续去把这些粮食送去沙州城,交由张都督处理!

而且我觉得,张都督一向为人仁义,他也不会完全拿走我们的粮食,很可能分文不取还给我们感谢我们,甚至高兴之下,给我们赏赐的!我们只不过多走了几步路,但是在张都督那里获得了好印象,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这里,头人康太清顿时恍然大悟,拍手叫到:

“对啊!说得有道理啊!王二痴,你这猪脑子什么时候开窍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